专用肥“秧保姆”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它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在4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人口国家,对粮食的需要量也相当大,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需施用肥料才能提高产量。但是由于氮肥用量过多、氮磷钾肥比例不均衡、施肥方向不正确、农民盲目施肥等不当因素,导致作物吸收肥料的养分率降低,水稻的生产潜力和土壤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不够充分,限制了水稻产量的增加,最终影响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并导致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新型肥料的研制与使用对于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的养分,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最终提升农业产量。因此在2021年,为探究新型专用肥“秧保姆”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用籼型两系杂交稻“隆两优7810”为试验材料,以不施“秧保姆”为对照,在华中农大水稻试验基地的实施田间小区试验,我们通过施加不同用量的新型专用肥“秧保姆”做处理,分析在不同用量下,水稻在直播与移栽过程中,其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抗倒伏等相关指标,进一步推断出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性状调控、增产增效的机制,为未来新型肥料的区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秧保姆”处理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分别在直播与移栽条件下平均提高29.88%-19.08%和2.18%-2.21%,直播条件下产量T1.5(1.5公斤/亩)处理比对照增产19.39%,移栽条件下产量T1.5(1.5公斤/亩)处理比对照增产4.72%。(2)“秧保姆”对水稻生育期延缓不显著,直播条件下“秧保姆”T1.5(1.5公斤/亩)处理的全生育期为120d,与对照T0(0公斤/亩)相比延迟时间最短为1d;移栽条件下“秧保姆”T1.5(1.5公斤/亩)处理的全生育期为122d,与对照T0(0公斤/亩)的全生育期一样。(3)“秧保姆”施用之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直播与移栽条件下,播种至拔节期,“秧保姆”T1.5-T4.0(1.5-4.0公斤/亩)处理下干物质与对照T0(0公斤/亩)相比均低于对照;拔节期至抽穗期,“秧保姆”T1.5(1.5公斤/亩)处理比对照T0(0公斤/亩)高出21.19%和28.28%;“秧保姆”T1.5(1.5公斤/亩)处理的干物质重在抽穗至成熟期,高出对照T0(0公斤/亩)11.08%和17.70%。(4)“秧保姆”不同施用量在光合物质生产上,水稻的全生育期叶片SPA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直播与移栽条件下拔节期以前“秧保姆”处理组T1.5-T4.0(1.5-4.0公斤/亩)和对照组T0(0公斤/亩)相比,我们发现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处理组组间(T1.5-T4.0)没有显著差异;抽穗期至成熟期,处理组组间(T1.5-T4.0)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表现为处理组在5%水平下显著高于对照。(5)“秧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抗倒伏特性,直播下“秧保姆”T1.5(1.5公斤/亩)处理与对照T0(0公斤/亩)相比使水稻成熟期株降低6.86%,重心高度降低4.48%;基部茎粗、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茎粗分别增加9.29%、9.06%、6.38%;壁厚分别增加3.57%、6.10%、13.71%;倒伏指数显著下降。移栽下也是在相同施用量处理下,株高和重心高度分别降低4.90%和8.37%,基部茎粗、第一节间和第二节间茎粗分别增加8.48%、5.39%、5.48%;壁厚分别增加5.75%、6.02%、1.72%;倒伏指数下降了8.18%。水稻抗折断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减小倒伏的风险。
其他文献
鲫(Carassius carassius)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种,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导致其出血症频繁发生。本研究以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为实验动物感染模型,病鱼临床主要表现为鳃部出血、眼球突起、腹部两侧有鳞片脱落、肛门红肿并出现死亡,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部分鳃小片断裂、坏死和脱落,呼吸上皮脱落,鳃部黏液细胞增多;通过AB-PAS染色法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鲫鳃
学位
鲤(Cyprinus carpio)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种。2020年我国鲤养殖总产量为289.7吨(自《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约占国内淡水养殖总产量的9.6%。随着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鲤养殖中病害频发,对鲤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揭示鲤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分子机制,研制疫苗和免疫增强剂,以有效防控鲤重要疾病的发生,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细胞因子(Cytoki
学位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明确不同氮肥类型对稻油系统作物产量、氮肥吸收效率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减缓温室效应、提高作物氮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探索出一种效益最大化的氮肥配施模式。本研究设有五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无机氮肥+生物炭(IB);(3)无机氮肥+炭基肥(IS);(4)无机氮肥+有机氮肥(IO);(5)单施有机氮肥(O)。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炭添加处理显著降低温室气
学位
铜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铜含量超标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冬闲田广泛种植,对于土壤中过量的铜元素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红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种植于铜污染土壤,仍能保持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铜污染土壤实行冬春季种植油菜,夏秋季种植红麻的方式,达到提高种植效益和增强修复土壤的效果,前期研究表明施用磷肥可强化麻类作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这种技术实现了对不同事物的辨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需要对目标下属子类别进行区分。因为缺乏对专家知识的了解,人们无法准确辨识目标下属子类别,仅通过传统图像识别方法也很难准确识别目标下属子类别,如何改善识别方法使其能准确识别目标下属子类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图像识别方法旨在识别“猫”和“狗”这种从形态和样貌等方面易于区分的类别,与传统图像
学位
黄河鲤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经济鱼类,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北方地区婚嫁、生子、升学等宴席的必备食材。近年来,在黄河鲤养殖生产上出现肌肉质构特性下降、口感变差、营养价值下降等品质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度,导致市场价格长期低迷,时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随着全球鱼粉供应趋紧和价格上涨,为控制养殖成本,许多商业饲料含有大量甚至全部为植物性蛋白,加剧了黄河鲤肌肉营养价值与口感的下降,且植物性饲料中极
学位
益生菌作为安全、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可显著提升养殖动物的免疫能力,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行业重视。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作为安全的食品级益生菌,在人类食品和陆生养殖行业中已有颇多研究。但由于陆生动物肠道环境与肠道土著菌群和水产动物有着较大差异,陆生动物源的乳酸菌对鱼类发挥的益生效果良莠不齐。故本研究选择从健康鲤(Cyprinus Carpio L.)的肠道中分离出具有
学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个古老而又保守的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多种生命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与NF-k B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硬骨鱼类是缺乏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低等脊椎动物,免疫性能相对不完善,因此天然免疫在硬骨鱼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该信号通路在硬骨鱼类免疫调节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用
学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旱、盐分和病害等不良环境的胁迫造成减产,采用绿色技术提高花生对逆境的抗性并增加花生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前期工作发现珠海市润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光合高脂膜(有效成分为十二醇和十六醇)可以提高花生的产量和抗逆性,但具体的作用效果和可能的机制不清楚。本文以广东常见的红衣花生、豫花9105和汕油35号花生品种为
学位
贝类的壳色花纹作为育种的主要性状,已被育种学家广泛利用,然而人们对其壳色的形成、演化和功能却知之甚少。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贝类中壳色变异最大的物种之一,因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白色、淡黄色、青灰色、红色等多种壳色。本研究选取白色和红色两种壳色差异较大的文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筛选与文蛤壳色形成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蛋白质及代谢物,初步从RNA-蛋白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