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关系研究——以重庆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一个竞争全球化的时代,地区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各地区积极致力于提高区域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高技术的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业集群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得竞争优势、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工具。已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区域发展理论,除了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以外,还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与我国实行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正因如此,党中央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该战略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十分严峻。在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肩负着带动整个长江上游及西南地区发展的重任,重庆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家沿江开发和西部开发两大战略的成败。所以在本文中以重庆市为例来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在本文中,运用产业集群及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以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同时,本文以重庆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这样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客观性。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研究现状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对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部分,首先通过计算区位商得出本文所选择的集群产业,接着建立了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搜集整理得到的数据,对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间进行了Pearson相关分析和协整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重庆市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在我国的经济方面呈现出一种状态就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科研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性组织之一,它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不同产业均取得了很大进步,电子产业作为我国一大重要产业也得到了较好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子仪器仪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韦国清、薄一波、贺龙、彭真、王震、等同志曾先后旅经、路居或在盂县生活、工作和战斗过.兹将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吸引顾客并培育高品质的顾客忠诚,逐渐成为企业优先考虑的重点。中间商作为企业营销渠道中极其重要的成员,其行为对顾客必然产生影响,特别对于服务行业来说,服务的生产过程即是服务的消费过程,顾客在整个消费过程都与中间商紧密接触,中间商的行为对顾客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要建立并保持长期的顾客忠诚,对服务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企业必然要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控制中间商行为,从而赢得顾客忠诚
对于企业来讲,资金就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血液。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造血”,但有时企业也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公司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股票市场是上市
成本管理一直是决定企业效益的“重中之重”,有效控制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其成本动因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自治区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聆听了多位专家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报告,作为地市报纸的负责人,深感责任重大,迫切需要对传统
工作满意度作为心理学与管理学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理论与实践中,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机关作为区别于企业的一种特殊组织,主要面向全体公民服务,公务员在这个组织中承
经济在发展,科学技术也随之不断地发展着,我国的力学计量标准相应的也在逐渐发展与完善。在计量学这一领域中,力学计量是发展的较早、也较成熟的领域,力学计量技术对我国的经济发
在i Phone的销售大获成功之后,饥饿营销被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所使用。事实上,这是一种利用产品虚位效应去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营销策略。企业利用虚位产品的积极“稀缺效应”,通过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进而提升消费者对虚位产品的感知价值和购买欲望。但随着对这种营销方式的逐渐了解,消费者在感知到企业背后的操纵行为后,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抗拒。这种抗拒作用会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