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北方民族大学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繁荣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特殊办学方式。民族高校肩负着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使命。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和民族高校的长远发展。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盲目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而应有自己的特色。  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民族高校的主要群体,由于受到其本民族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初步具备了对自己民族的一系列认同意识,呈现出了一些群体性的特征。其所特有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文化忧患意识等决定着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不同于其他学生,并且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他们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  本文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个案,基于民族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群体性特点,在分析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民族高校创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人才模式的措施。完善人格养成教育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多元文化教育体系,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势利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质量。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践行者,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捍卫者。
其他文献
小学教师师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更是我国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景德镇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针对景德镇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别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农民工子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科研兴教战略也在全面展开。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毋庸置疑
现在,新课程标准也对从事教育的我们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些都在要求教师与学生相处要真诚平等,即带着一颗平等心走进学
当今教育理论可谓分门别类,异彩纷呈,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一篇篇,一本本的教育理论著作充斥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眼球,令多数初涉教育行业的同行们在犹豫在彷徨,做着艰难的选择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焦点之一,而教师专业标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综观世界各国均纷纷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标准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对地,我国教师专
对我们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来说,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是使老年人照顾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研究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对老年人照顾的实践和问题,对探索老年人照顾
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和缩小社会差距的重大责任,是重要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如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低保制度的发展也存在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翻译工作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而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色彩词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跨文化翻译的障碍之一。本文试从伽达默尔诠释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色彩
大家都知道,魏书生坚持"育人第一",先育人,后教书,育人与教书齐头并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促进教学工作高效快速的开展。育人的关键在于使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这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