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免疫介导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CHB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目前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已经成为治疗CHB的临床一线用药,但仅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预后良好,至今为止尚未发现能够应用于临床的明确预测IFN-α治疗预后的指标。近年来,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风暴的改变可能与CHB患者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但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后细胞因子风暴的周期、强度、持续时间以及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我们旨在明确细胞因子风暴的变化与CHB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经IFN-α治疗后出现病毒学应答是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发现可用于早期预测IFN-α治疗疗效的指标。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9例HBeAg阳性且初次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随访24周。按照治疗24周后HBV DNA下降水平将患者分为病毒学部分应答组(治疗24周后HBV DAN下降水平显著,大于2 log10 IU/ml)及病毒学不应答组(治疗24周后HBV DNA下降小于2 log10 IU/ml),同时招募了19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19例健康成年人及19例患者随访0、4、8、12、24周血浆中27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炎症因子IL-1β、自适应因子IL-5及趋化因子MIP-1α在病毒学部分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基线水平有显著差异,而病毒学不应答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可能与治疗效果有关。2、在基线水平,细胞因子间相关关系存在一定差异,在病毒学部分应答组中,单个细胞因子水平之间有186个(57.2%)有统计学显着相关性,相反,在病毒学不应答组中,仅有79(24.3%)这样的相关性(p<0.05)。因此,病毒学部分应答组中的细胞因子网络比病毒学不应答组中的网络变得更加联锁,提示免疫系统的高度协调一致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此外在病毒学不应答中,RANTES、IP-10、MCP-1与其他因子间出现了负相关性,也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3、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细胞因子水平在经过IFN-α治疗后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相比于病毒学不应答组,病毒学部分应答组生长因子VEGF、FGF basic、PDGF-bb,造血因子IL-7、G-CSF,炎症因子IL-12,趋化因子MIP-1α,抗炎因子IL-1ra,自适应因子IFN-γ、IL-17下降趋势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病毒学不应答组的下降趋势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4、趋化因子MIP-1β在治疗4-12周中,病毒学部分应答与不应答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其中治疗第12周差异最为显著。同时应用ROC分析及生存分析加以验证,均发现MIP-1β在治疗12周后低表达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学部分应答,这一因子或可以用来预测IFN-α治疗效果。结论:对HBV感染及抗病毒治疗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显示,HBV患者血浆多种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健康对照,IFN-α治疗后部分应答组细胞因子下降显著。部分应答组基线细胞因子连锁增强,治疗12周时病毒学不应答组MIP-1β水平显著高于部分应答组,可预测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