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汲取以往人类智慧、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立足世界发展大局、追求世界发展繁荣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国际合作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提出后国际认可度不断提高,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但百年变局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实践仍旧面临诸多问题和阻碍。因此,需要回归理论本身,把握理论真谛,学懂弄通做实理论。具体而言,就是要从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出发点探析至理论归宿点,通过探究理论资源、厘清理论脉络、梳理理论发展、分析理论价值,深化并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研究,从本质上科学而明确的回应国际社会当前存在的疑虑,以此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使得理论更好地契合实践、指导实践,进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程,使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从容的应对各种挑战。论文以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依托,围绕“理论逻辑”这一核心理念而展开。在梳理明晰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将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从溯源角度出发,统筹国内纵向理论发展逻辑和国际横向理论建设逻辑,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外交理论和西方“共同体”思想为习近平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理论视野。从理论本身出发,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至今的历程,发现习近平以“四个层次”推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步伐,以“五个世界”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以“六个方略”加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设计。从发展角度出发,可以看到习近平始终聚焦“不变”与“变”两个维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持求同存异,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方针的同时,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转换发展维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虚到实、逐渐深入。最后,从未来角度切入,指出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对于中国而言能够作为科学指南、创新理论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助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对于世界而言能够以整体性的思维、多元共处的新思路以及鲜明的问题导向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进而建设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评判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会受到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思政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承担着将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任务。在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问题上,教师责无旁贷。从教
学位
20世纪末,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强烈地震,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值此危机时刻,以福山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抛出了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历史终结论”,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新世界秩序”。面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被边缘化的困境,德里达以《马克思的幽灵》作为反驳,提出了“新国际”概念。德里达是解构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西方传统哲学的解读,推动了形而上学批判的深入发展。《马克思
学位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成长成才的地方,承担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智力人才的重任。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要抓智育,更要抓德育,坚持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的德育与智育没有形成很好的育人合力,如何在高校所有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本研究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隐性教育理论、协同教育理论为相关理论支撑,通过对“课程”
学位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又是作为这一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价值理性的视角研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以价值理性作为贯穿整个研究课题的中心线索,以一个整体性视角分析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维护路径思考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价值理性作为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共分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和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加以梳理。第二部分在对价值理性、意识
学位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是针对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同时就当时“犹太人问题”发表的自己的看法。《论犹太人问题》指出,伴随着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整个国家分裂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两部分,人也因此有了二重性,即政治领域的“公民”和市民社会领域的“私人”。犹太人凭借犹太精神——对金钱的信仰崇拜和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掌握了整个市民社会。犹太人渴望获得解放的问题随着市民社
学位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不仅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克敌制胜的实践经验,而且也集中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式话语融合西方思想的语言艺术。回溯党的历史,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话语特色和思维范式的统战话语体系。这一统战话语体系逐渐冲击着国民党在政治话语上的话语霸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运用统战理论去开展统战工作。因此,毛泽东在延
学位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起着特殊育人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更好实现高校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实效性,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更加科学发展。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资源作为研究主题,在充分认识研究对象基本内涵以及现状
学位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战略,这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整个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其与国家的和谐稳定、城市的高效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必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
学位
随着网络技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交融发展,社会组织形态和社会结构不断变革,人们获取信息、人际交往、表达的方式从现实空间向网络空间延伸,结群方式发生改变,网络社群随之应运而生。网络社群是指存在于特定网络空间之中,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成员,借助互联网或移动媒介为实现共同的需求、兴趣、利益等共识,而构建起来的群组。现今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网络社群中错综复杂的信息和价值冲突,正处于发展
学位
仪式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最悠久、最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仪式礼仪对人们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仪式进入校园领域,既能创新学校教育的形式,又能增强教育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文章首先对仪式、校园仪式的概念、类型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校园仪式定义为教育者基于一定的教育目的,在特定的时空内设定比较正式、规范、程序化的仪式情境,将教育内容与仪式的象征符号相结合,在仪式互动的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