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多层次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83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诸多企业将人力资源的优化视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作为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和重塑创新优势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加强,企业如何提升组织柔性来获取动态适应和快速反应能力引起了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关注。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力要素中的首要构成,同时也是最具主观能动性和可塑性的企业资源,企业对内外部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是提高组织柔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路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内生柔性是组织柔性的长期源泉。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创性地将“柔性”引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框架,该系统聚焦于企业核心知识型员工,是致力于提高核心知识型人力资源价值和高效动态匹配核心知识型员工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该系统是对现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静态匹配”模式的革新,是从提高关键人力资源的内生柔性出发强化人力资源对于战略的先动性价值,让组织获取在外部动态环境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柔性适应能力。学术界对于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尽管多位学者沿用这一概念进行了相关探索性研究,但仍有多个方面亟待研究深入。本研究拟针对现有研究缝隙和管理实践需要,致力于在中国多行业企业情境下开展多方法多层次的实证研究,依次通过五个子研究层层深入剖析,力图阐明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团队和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以及多层次具体作用机制,切实回答该系统“是否”、“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对创新绩效产生柔性驱动力。此外,本研究还基于组态视角对该系统具体实施内外部条件进行定性比较分析,以回答该系统怎么与企业内外部因素相匹配以实现创新绩效这个“如何用”的问题。子研究一利用233份预调研企业样本检验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测量工具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环境理论,利用层级回归分析、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采用581家企业配对问卷调研数据,检验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内含的两个子系统(CFHRM和RFHRM)的一致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在市场动态性和技术动态性的多重复杂动态环境中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影响的变化趋势;子研究二基于知识基础观、组织惯例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竞争模型分析与Bootstrap分析检验了组织知识创造、组织惯例更新和组织双元创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在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创新绩效中的独立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子研究三采用66家企业的256个知识型工作团队配对样本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和蒙特卡洛方法,检验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团队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并基于交互记忆系统理论检验团队交互记忆系统的跨层次中介作用;子研究四采用83家企业的581个员工配对调研数据,检验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并基于AMO理论框架检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角色认同和组织创新支持感的独立中介作用和并行中介作用;子研究五基于组态视角,从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和相互联系影响的组织战略、高层领导、组织结构、组织属性和外部环境五个因素进行考量,通过265家企业调研数据对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前瞻型战略、CEO悖论式领导、组织结构有机性、市场动态性、技术动态性、企业规模和国有性质共9个条件因素进行定性比较分析,得出实现高创新绩效的条件组态。本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第一,明晰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中国组织情景中的内涵和测量工具;第二,在动态环境下实证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同时检验了市场动态性和技术动态性的双重调节作用;第三,实证揭示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组织知识创造、组织惯例更新和组织双元创新链式中介机制实现的;第四,验证了团队交互记忆是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团队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机制之一;第五,基于AMO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了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个体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主要是通过“能创新”(创新自我效能感)、“想创新”(创新角色认同)和“有机会创新”(组织创新支持感)三条并行中介路径实现的;第六,将组态视角和定性比较分析引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从组织战略、高层领导、组织结构、组织属性和外部环境等条件因素中探究了实现高创新绩效的四大类共计8种条件组态。
其他文献
鲁棒模型拟合旨在从包含离群点和噪声的数据中拟合出有意义的模型实例。该方向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关键方向,相关算法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如车道线监测、运动分割、图像拼接和光流估计等。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所处理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由传感器、环境或人为等因素产生的离群点或噪声,这给鲁棒模型拟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多结构数据通常包含多个模型实例,而这些模
学位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能交通、远程医疗、位置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然而这些场景下存在着严重的隐私泄露、窃听攻击、高级持续威胁(APT)攻击等,已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物联网新型应用模式下的隐私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如环境复杂多变、隐私泄露模型不可知、终端设备资源有限、应用时延敏感等。围绕物联网环境下的隐私泄露威胁与挑战,本论文分别以云存储系统、移动边缘计算和基于位置的服务三个典型应用
学位
2017年9月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民办教育进入“营非”分类管理新时代。以“投资办学”为主的民办高校向非营利性办学转型面临诸多隐患和风险,有效防范办学风险实现非营利性办学目标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为民办高校实践非营利性办学防范风险和国家分类管理政策过渡提供参考。民办高校“实然原貌”是办学风险防范研究的基本土壤。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的分析框架,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深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源,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领域。然而,PEMFC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高相关组件的性能和寿命。质子交换膜(PEM)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燃料电池的成本、耐久性和性能有重要影响。然而,广泛使用的商用Nafion在低湿度条件下质子传导率降低,限制了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大规模使用。设计和开发高性能的PEM是实现PEMFC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本论文以强化PEM的
学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交通与智慧出行等车联网新应用不断涌现,车联网移动设备的连接数及移动数据流量需求呈爆炸性增长;传统的移动网络因回程带宽与频谱资源等限制,难以满足高密度接入设备对高带宽低时延业务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5G支持通过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将缓存、计算和处理等功能下沉至网络边缘,极大地增强了车联网的数据分发和处理能力。基于MEC技术的缓存可实现将热点内容预放置
学位
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节点,其研究生教育实践不仅为改革开放后研究生教育的恢复发展和学位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更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对新中国早期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成效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学位
在治理理念和政府管制不断融合的社会中,“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less government,more governance)成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治理理念指导下的政府监管重视通过监管主体和被监管主体共同的努力实现监管目标,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蒋建湘和李沫(2013)将这种监管理念或监管形式称为“柔性监管”,将被监管主体更好地纳入监管治理框架,注重被监管主体的回应和监管透明,强调“
学位
传统的均相催化剂反应活性高,但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开发新型高效、绿色环保的固体催化材料已经成为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研究热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是两类新兴的多孔有机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高、孔道规整可调、易修饰、热稳定性高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气体储存与分离、催化、储能、传感以及药物的缓释与传递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此,本论文通过对这类多孔有机
学位
超冷原子气体具有体系纯净、相互作用可控、自由度丰富等特点,它是研究物质量子特性的理想体系。自1995年在碱金属气体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以来,其各方面物理的特性和应用前景得到了广泛研究,特别是对涡旋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研究贯穿始终。产生涡旋态物质波的技术不断创新,例如利用磁场转动、激光束“搅动”、磁场拓扑相位刻印、涡旋光拉曼转移轨道角动量、光场相位刻印等方法。涡旋态凝聚体对于研究
学位
近年来,随着冷原子和超稳激光技术的发展,光钟在不确定度和稳定度方面有了显著提升,达到了 10-18数量级甚至更好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当前用于秒定的Cs喷泉微波钟。因此,高精度光钟成为了下一代秒定义的最佳候选体系之一。此外高精度光钟还可用于高程差测量、物理常数精密测量以及暗物质探测等领域。与其他光钟体系相比,单个40Ca+离子光钟最大优点是其实现方案相对简单,所需的激光器都可以用半导体激光器实现;此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