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淡水贝摄食率和耗氧率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四种淡水贝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摄食率和耗氧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藻类组成对淡水贝类摄食率及摄食选择性的影响。环境因子对贝类摄食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体重的增加,四种贝的摄食率均降低,呈负相关的幕函数关系:FR=aWb;(2)温度对四种贝摄食率均有显著影响,在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内,摄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到一定温度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反而下降;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摄食率的峰值出现在25℃左右,河蚬的峰值出现在20℃左右,而铜锈环棱螺的峰值温度颇高,约为35℃;(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四种贝的摄食率均与藻类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浓度继续上升,贝类的摄食率下降;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河蚬摄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5×105cells/ml左右,而铜锈环棱螺摄食率的峰值则为3×105cells/ml;(4)四种贝的摄食率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均在04:00时达到第一个峰值,而后摄食率下降;褶纹冠蚌和河蚬的摄食率分别于04:00、16:00达到第二个峰值,背角无齿蚌和铜锈环棱螺的摄食率均于20:00达到第二个峰值。环境因子对贝类耗氧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四种贝的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幂函数关系:OC=aWb;(2)随着温度的升高,四种贝耗氧率也随之上升,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耗氧率反而下降;褶纹冠蚌耗氧率的峰值出现在30℃左右,背角无齿蚌、河蚬的峰值出现在25℃左右,而铜锈环棱螺的峰值温度略高,约为30~35℃;(3)应用双曲线模型OC=DO/(K1+K2×DO)评估贝类对低溶氧环境的适应能力,铜锈环棱螺的K1/K2值最小,控低氧能力较强。贝类的对不同藻类的滤食特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以单一藻类为食时,铜锈环棱螺的摄食率最大,四种贝对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l和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均无选择性,其摄食率无显著性差异;当以混合藻类为食时,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和河蚬的摄食率均大于以单一藻类为食时的摄食率,且对微囊藻的摄食率大于对栅藻的摄食,铜锈环棱螺则对微囊藻的摄食则受到了抑制,表现出一定的摄食选择性。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认为贝类的摄食率受自身体重以及外界温度、饵料浓度和昼夜节律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且对环境的耐受能力有所差异,为我们在筛选贝类进行富营养化水体生物操控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与TPO受体Mpl(myeloproliferativeleykemia)结合激活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系分化、增殖。目前,世界上有大量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
本研究从全国15个省采集不同植物根系土壤样品约250份,将土壤溶液80℃水浴10min后用选择性无氮培养基分离,共获得约5000株细菌。利用简并引物对这些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27
性别是生命具有初步细胞形态后起源和演化所遇到第一个重大方向问题,从整个生物的系统发育,以遗传方式成为性进化的主线,然而,在少数生物,却选择以环境条件作为性别决定的导
本文对怀地黄的脱毒快繁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的脱毒培养方式是切离0.2~0.5mm大小的茎尖,置于MS+6.BA 0.5或MS+KT 0.5培养基上培养,待长成苗后,37℃热
本文通过4次现场调查和4次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模拟研究了大气沉降对春季黄海和南海浮游植物群落和海洋初级生产力影响。 为了定性了解大气沉降对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日益关注,草坪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悄然兴起。草坪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降低噪音污染,与人类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
微管结合蛋白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微管动态和组织的调控因子。本论文以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MAP65家族9个成员中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的AtMAP65-1和AtMAP65-2为研究对象,从体外生化
本研究根据匍匐茎植物特点设计一种新型网式浮床,以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蕹菜(Ipomoea aquatica)3种地上匍匐茎克隆植物为试验植物,研究这3种匍匐茎克隆植物断枝扦插对其生长及繁殖的影响,探索匍匐茎克隆植物高效的繁殖方式,为后续浮床试验的供苗提供保障。而后根据栽有这3种匍匐茎克隆植物的
在哺乳类,大量研究表明,Foxp3是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发生、发育及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关键因素,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及免疫抑制功能中具有决定性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花生品质的改良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将自马铃薯来源的蔗糖合成酶(SS)基因序列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到花生植株中,来探索外源ss基因的表达对花生植物体相关糖代谢产物的影响,并探索转化后花生植株的相关生理变化,为选育高可溶性糖含量的ss基因转化的花生植株提供基础。以花生成熟种子的子叶纵切段为外植体,经生长至对数期的农杆菌感染后转入芽诱导培养基进行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