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及筹资路径选择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s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我国失能人口规模扩大,长期护理需求不断攀升。目前,以家庭照料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持续扩大的老年人护理需求,亟须建立综合性、系统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保证长期护理资源的有效供给。我国自2016年起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与国外制度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不同,我国试点制度采用了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主体的筹资制度,易给医保基金支出带来沉重负担。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医保基金支出的影响机制、构建合理的筹资制度、确定合理的筹资来源及筹资水平,对于今后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家庭代际支持、生命周期、世代交叠及健康需求等理论,总结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国内外制度对比及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机制的短期和长期发展路径。首先,本文从三个角度梳理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是基于家庭代际支持理论,政府应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划分社会正式照护服务与家庭非正式照护服务的责任范围,与家庭共同承担长期护理责任。二是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世代交叠理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合理确定筹资和给付水平,以实现宏观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经济稳态发展和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三是基于健康需求理论,梳理了影响长期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我国当前试点推行的内嵌于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点探讨了长期护理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机制。该机制可以概括为规模效应和的结构效应,其中,规模效应导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扩大,结构效应导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减少,二者共同决定长期护理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效果。其次,本文通过国内外制度对比及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一,与德国或日本制度的多渠道筹资模式不同,我国的试点制度中,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主要来源于医保基金统筹账户,是医保基金支出的一部分。第二,采用中国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扩大职工医保基金支出,长期护理保险对职工医保基金支出的规模效应大于结构效应。这背离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初衷,即通过优化职工医保基金支出结构,控制医保基金支出过快增长。因此,在我国医保基金自身承担巨大支付压力的现实情况下,当前内嵌于医保基金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临着筹资风险,亟须设计更加完善的筹资制度,保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再次,本文构建了人口预测模型、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支模型和国际劳工组织筹资模型等,运用模型精算结果提出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制度的短期和长期发展路径。从短期看来,考虑到目前我国企业已经负担了较重的社会保险缴费责任,在当前的试点推广阶段,内嵌模式的长期护理保险主要从医保基金筹资,不额外增加企业缴费义务,是最现实可行的筹资路径。因此,维持医保基金收支平衡成为保障当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首要条件。通过精算预测的城镇职工医保基金2021-2050年财务收支状况发现,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个人支付比例和实施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可在短期内有效增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能力。但即便同时实施上述两项政策,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仍然无法长期维持收支平衡,会在2050年前出现赤字,导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财务风险和不可持续。从长期看来,我国应将长期护理保险从医保基金中剥离,为其构建独立的筹资机制,确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通过分别模拟实施德国、日本和我国试点的筹资机制,计算得出当前国情下的最优筹资水平,构建了企业和个人按照各自比例承担筹资责任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制度,在以全体城镇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为筹资对象的情况下,测算出2021-2050年期间的企业、个人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比例,其中2021年的缴费率与德国、日本的初始缴费率基本一致,且属于企业和个人均可承受的合理范围内。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下四项政策建议。第一,深入推广内嵌模式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同时,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独立模式试点工作,逐步过渡到企业和个人按照各自比例承担筹资责任的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制度。第二,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参保对象从初期的城镇职工逐渐扩展到城乡居民,服务体系和给付机制以居家和社区为重点。第三,注重协同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法治化进程,建立健全医护人才和信息平台等保障体系。第四,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引导和推动积极老龄化理念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第一,总结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基于家庭代际支持的责任共担制度理论和基于世代交叠的收支平衡制度理论,针对我国试点推行的内嵌于医保基金的制度模式,梳理了长期护理保险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机制。第二,采用中国6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从医保基金支出的宏观视角实证检验得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扩大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支出,较为深入、全面地评析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政策效果。第三,基于队列要素法建立人口模型预测2021-2050年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时,修正了总和生育率,加入人口结构特征及延迟退休、二胎等政策参数,且以2020年参保数据为基础进行动态模拟和再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第四,阐明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为主要筹资来源时,提高长期护理保险的个人支付比例和实施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可在短期内有效增强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能力,保障当前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制度平稳运行。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经济学外部性理论认为,企业的污染行为具有典型的负外部性特征,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将污染带来的环境成本进行内部化,增加企业成本。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单元,制造业企业也是环保部门的重点监管对象;特别是制造业中的重污染企业,在环保部门严格的监管下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亟需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在转型中,制造业企业从仅提供物
学位
近年来,我国正经历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的重要转变。知识型经济推动了一批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同时创新也引发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收入分配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当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成果实现真正转化时,劳动报酬也将提升至合理化水平。在这个渐进式的提升过程中,提升劳动者报酬份额是初次分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沿着发展的轨迹去探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劳
学位
期刊
人类发展无法脱离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对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破解困局的重要关钥。由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外部性特征,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在环境保护和
学位
“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2020年中国取得了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胜利。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农业农村发展迈入新时代,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是聚焦于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方向。财政支农政策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
学位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物流服务逐渐成为电商平台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许多平台尝试建立自营物流,我国政府也出台相应的政策来鼓励平台发展其自营物流。然而,建立自营物流存在着巨大的运营风险。即便是一些发展成熟的大型电商平台,也面临着其物流版块出现亏损的情形,甚至一些曾建立过自营物流的电商平台由于难以扭转长期亏损的状态,从而不得不放弃其自营物流。鉴于此,建立自营物流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此外,对
学位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监管的进一步加强,上市企业实控人的道德风险必将成为投资者与监管层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当前股权质押逐渐常态化且企业内外部环境极速变化的情况下,探究股权质押道德风险的防范对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股权质押业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因较多的负面评述与风险因素而备受争议,但从发展角度而言该业务确实具有缓解当前企业融资问题
学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申请量常年居于世界首位,创新能力、创新质量和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大国。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形势背景下,外国政府和机构屡屡利用制裁大棒对我国企
学位
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针对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党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2021年底,基于世纪疫情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
学位
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趋紧问题日益加剧,对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对此,绿色发展的诉求在世界范围内日渐高涨,如何防治污染、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多个国家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国不同程度地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发展战略由环境规制为主转为环境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