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学龄儿童的近距离行为与近视的关系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近视儿童近距离工作时工作距离、注视角度与近视及近视进展的关系及不同矫正方式下的近距离工作行为与近视变化。
  方法:
  共招募了121名学龄儿童(平均年龄9.73岁),受试者纳入前每年近视增长度数超过0.5D并且无渐变镜、双光镜及隐形眼镜配戴史,单眼等效球镜度数分布范围为-1.00D到-3.675D,平均-2.38±0.59D。所有受试者完成眼部检查、生长发育参数测量,于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电脑验光获得屈光度数,取镜时使用PolhemusFastrack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获得受试儿童真实状态下近距离工作参数测量,工作距离及注视角度,每隔6月复查一次,一共随访24个月。收集随访数据及分析结果,寻找近距离工作行为与近视的关联,分析不同矫正方式与近距离工作行为的关系。
  结果:
  1.工作距离越近,近视度数高,近视进展快。基线书写距离与两年近视进展量存在相关,书写距离越近,近视进展越快(r=-0.246,P=0.014)。戴镜18月书写距离与近视进展量存在相关(r=0.204,P=0.042)。
  2.注视角度越大,近视度数高。注视角度与近视存在相关性,阅读角度与近视度数相关(阅读r=-0.266,P12M=0.017;书写r=-0.311,P12M=0.005)。
  3.基线阅读距离31.8±5.8cm,戴镜24月阅读距离35.2±7.1cm,戴镜6月阅读距离29.7±6.2cm最近。基线书写距离25.2±5.8cm、戴镜6月书写距离24.9±6.2cm均比戴镜18月书写距离28.2±6.8cm更近(P0M=0.005,P6M=0.001)。在考虑生长发育因素后,戴镜6月相对阅读距离比基线,戴镜24月相对阅读距离近,相对书写距离在随访期间保持一致。
  4.戴镜6月、戴镜12月、戴镜24月比基线阅读注视角度更大(P6M<0.000,P12M=0.001,P24M<0.000)。戴镜24月比戴镜18月阅读注视角度大(P=0.013)。各随访组书写注视角度有差异(P<0.000),戴镜24月书写注视角度63.6±11.5°比其余各随访组都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6M<0.000,P12M=0.002,P18M=0.002)。
  5.不同框镜矫正方式下的近距离工作距离、注视角度分别在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未发现不同矫正方式对近视进展产生影响。
  6.在注视角度方面,在戴镜12月及戴镜18月组阅读和书写任务中均观察到性别差异(阅读:P12M=0.022,P18M=0.022;书写:P12M=0.001,P18M<0.000)。随访期间,未发现工作距离的性别差异。男女近视进展量存在差异,女性近视进展快(阅读:P=0.023,书写:P=0.020)。
  7.高年龄组受试儿童表现出更大的注释角度,低年龄组表现出更近的工作距离。高年龄组的工作距离在均比低年龄组远(戴镜24月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的阅读注视角度比低年龄组大(P0=0.028,P18M=0.017,P24M=0.045);基线时,高年龄组的书写注视角度57.6±8.5°比低年龄组54.3±8.5°大(P=0.048)。在考虑生长发育因素后,高低年龄组工作距离与注视角度在随访期间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
  工作距离过近,注视角度过大与较高的近视度数与近视进展快相关,这表明近距离工作行为可能是近视发展重要的因素,强调了让孩子保持适当的近距离工作姿势的重要性。近视儿童配戴渐变镜时的近距离工作行为与单光镜无差别,未发现近视眼儿童的矫正方式对近距离行为及近视造成影响。年龄是近视儿童近距离工作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HereditarycoagulationfactorⅦdeficiency)是F7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1951年由Alexander等首次报道,男女均可发病,最新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为1/26000,仅次于血友病A、B,约18%患者的双亲为近亲婚配。F7基因定位于13号染色体长臂(13q34),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外显子9主要编码FⅦ
目的  确定龙湾区副溶血性弧菌在食源性疾病和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的流行情况和特点。通过DNA测序分析,揭示菌株间的毒力、耐药性差异以及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  方法  按照GB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和鉴定辖区腹泻病人与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并对其流行情况和特点进行研究;对选取的24株临床分离株和22株食品分离株DNA进行二代测序后对序列进
期刊
[目的]  探讨自拟滋肾复经汤(ZishenFujingDecoction)联合芬吗通(Femoston)治疗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卵巢早衰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仅给予芬吗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滋肾复经汤联合治疗,用药6个月经周期后进
学位
目的:评价行小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可能损伤毗邻动脉的风险。  方法:选择行择期手术的患儿210例,年龄6m~12y、ASA分级Ⅰ或Ⅱ级,在全麻诱导置入合适喉罩后使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深度,并保留自主呼吸。所有患儿均为平卧位,肩下垫一薄枕使颈部伸展,头转向左侧约40度。使用超声(横断面成像下)分别在右侧颈部的环状软骨平面(平面A)、锁骨上平面(平面C)及两平面之间的中间平面(平面B)检测患儿颈内静脉、颈总
学位
期刊
期刊
遗传性凝血因子Ⅴ(coagulationfactorⅤ,FⅤ)缺陷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病率约为100万分之一。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常出现轻重不等的出血症状。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congenitalhypofibrinogenemia)主要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缺陷而导致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分子结构及功能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属于一种罕见病,可表现为出血或血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