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模式下独立微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网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独立微电网作为分布式电源的有效组织形式,一方面在电网故障时保证系统内重要负荷的持续不间断供电,另一方面可作为黑启动电源辅助黑启动过程。不同于并网型微电网,独立微电网由于失去了大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支撑,等效转动惯量较小且易受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扰动影响,如何维持独立微电网的负荷功率合理分配以及电压、频率稳定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对等控制模式中各分布式电源不依赖于通讯即可参与电压、频率调节以及功率分配,因而受到了微电网控制领域的广泛关注。相比于频率下垂控制可自主地实现有功功率均分,由于各分布式电源连接阻抗不一致,电压下垂控制很难实现无功功率均分甚至可能引起无功环流,影响微电网稳定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套合理、有效的独立微电网协同电压控制策略,以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现有集中式、分散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以独立微电网的无功功率均分和电压恢复的控制目标为研究背景,探讨了对等-分布式控制架构,从协同机理、策略制定、实施方法、仿真验证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分布式协同控制结构优化、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器参数优化以及分布式预测一致性控制策略,为建立微电网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体系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独立微电网二次电压控制目标及对等-分布式控制架构:针对独立微电网实现无功功率均分和输出电压恢复的控制目标的矛盾性,分析了电压控制中分布式电源信息交互的必要性。根据集中式、分散式及分布式控制方式的各自特点,深入研究了微电网协同电压控制的对等-分布式控制架构,在此控制模式下各分布式电源与相邻分布式电源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实现全局信息共享。
  2)考虑动态收敛性、时延裕度和链路数目的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结构优化方法:推导出独立微电网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策略,说明分布式控制结构对系统动态性能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通讯拓扑的可达性及异构性获取连通异构型通讯网络,作为分布式控制结构的可行域;通过建立考虑网络动态收敛性、延时裕度和链路数目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求取Pareto优化网络集,最终根据实际网络需求从离线优化网络中选择微电网分布式电压控制的优化拓扑结构。
  3)考虑动态性能和延时鲁棒性的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在确定了分布式控制结构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器参数优化策略。首先,将微电网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器转化为等效分散式控制器,提出基于线性二次型优化的控制器参数设计策略,从而提高系统动态收敛性;其次,考虑到分布式通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通讯延时的情况,将延时鲁棒性作为除动态性能外的控制器参数设计的另一指标,即当两组控制器参数的动态性能类似时,优先选择时延裕度较大的控制器参数。分布式控制结构优化与分布式控制器参数优化,共同构成了分布式协同电压优化控制策略。
  4)分布式协同电压预测一致性控制策略:针对基于信息交互及动态反馈的常规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过控、欠控或误控的现象,引入模型预测机制,根据本地及相邻分布式电源当前及历史数据对未来时间断面的微电网运行状况进行预测,优化控制决策。首先,在分布式一致性电压控制中加入辅助预测项,提出了基于辅助预测项的微电网分布式电压预测一致性策略,通过可调参数预测项提高了控制过程的收敛速度以及对不同控制周期的鲁棒性。此外,针对分布式预测一致性电压控制策略中未考虑逆变器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微电网分布式电压预测一致性策略,通过将逆变器非线性模型部分线性化,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延时鲁棒性。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工业生产中,对于拥有多种性能并联机构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利用单元体机构来设计可重构并联机构的新方法。根据所提出的方法,设计出若干种具有可重构特性的并联机构。针对可重构并联机构的轨迹追踪问题,搭建了一个可以实现对末端轨迹进行精确追踪的控制系统。提出了单元体思想,将平面四杆机构及其衍生机构视作平面单元体,通过将单元体衍化,构造出一系列平面可重构平台;依靠螺旋理论,将空间单环过约束机构视作空间单元
学位
贸易顺差在各国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贸易顺差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动力。然而,非洲地区国家一直存在着贸易逆差问题,从而在国际贸易领域逐渐被边缘化。非洲国家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及其出口原料来源的不稳定性是导致非洲地区贸易边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非洲边缘化问题深植于其与欧洲国家关系史和当前国际体系的辩证性中。殖民时期,非洲传统经济动态模式被调整为,非洲殖民国向宗主国输送的劳动力和原料,从而对非洲
学位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以及跨区域、跨国输电的增多,电力系统联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形态愈加复杂,电力系统本身的脆弱性问题也逐渐凸显。自2003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数十起大规模停电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极其严重。因此,研究电力系统不同运行状态以及失稳情况下暂态能量在网络中的分布变化特点,识别网络中的脆弱环节,以期采取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对策来预防且抑制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
学位
本论文主要针对TiAlN系光吸收膜的制备及性能开展研究工作。利用磁控溅射法在铜片和硅片上沉积了具有热稳定的TiAlN选择性光吸收薄膜。通过控制TiAlN薄膜的柱状结构,镀层实现在70℃下对太阳光的高吸收率(0.92)同时还具有低的发射率(0.06)。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了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TiAlN选择性吸收薄膜的性
学位
随着电网中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大容量储能设备的不断加入,以及发电机和负载之间的约束特性不断变化,电网系统的设备部署、评估、管理和运行面临新的挑战。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时动态监测、分析、保护和控制变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根据新能源市场的相关要求,电力系统需要不间断地运行,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对网络状态进行全系统监视,基于监测数据估计结果作出正确的决策。在采集测量信息和估计过程中,信息若有任何误差都会改变
学位
随着移动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面无人移动平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被广泛地应用于物流运输、危险清除、巡逻监视等任务领域。任务环境中多样的非结构化地形对腿式移动平台的通过性、可靠性、承载性、续航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机构学中闭链连杆机构的角度出发,以(6,7)型闭式运动链为单腿机构构型主线,发挥单自由度闭链机构的少驱动数量、高整体刚度和高旋转频率特性,采用分层阶梯式设计,首次系统地构建了标准化、
学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制造业对机械装备可重构能力和多功能的需求,可重构并联机构成为机构学和机器人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可重构并联机构的结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类可重构单环闭链,基于新型单环闭链或已有的单环闭链,得到了一类含单环闭链的新型可重构并联机构。将可重构并联机构分为运动支链几何约束不变的可重构并联机构和运动支链变几何约束的可重构并联机构两大类。借助线性空间理论,简要论述
学位
出于研究和临床目的,生物检测对于确定物质的生物学活性或特定功能反应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大量应用于未知基因功能分析、药物筛选和临床诊断等的生物检测技术。随着对生物分子高通量分析的需求不断增加,允许在同一微量样品内同时进行多种生物分子分离分析的多元检测技术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中,使用流动编码微载体的液相芯片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多元检测技术,且已被应用于包括食品安全、药物研究
学位
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诸如多机编队、微电网功率分配等应用场景。现实中的多智能体具有异构性且多智能体间的网络通信常呈现非连续性,因此,开展非连续通信约束下异构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鉴于此,本文以一般化异构多智能体系统为对象,围绕协同控制及其在直流微电网中的应用两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针对一类不完全可控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在联合连通网络下的输出一致性问
【目的】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管理模式,包括模式的理论框架、测量工具及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管理模式的数学模型。  【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法,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对理论框架中的元素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法,明确研究内容,形成初始条目库,采用专家咨询法对初始测量条目进行评价和修改,并形成最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采用模型发展策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