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制度变革中的乡村治理变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via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又是维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核心要素。土地制度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而农地产权制度的设置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历次农地制度的变迁都对村庄治理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949年以来70年间,中国的农地制度主要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地集体所有,家悫经营、“三权分置”时期的市场化规模经营三次大的农业经营制度嬗变,使得中国乡村治理也经历了从纵向官治、乡政村治到迈向多元共治的变化。农地制度变革影响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的治理主体、方式、资源的变化跟农地制度的变更有关。本文重点对建国后三次大的农地制度及其相应的乡村治理的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资源进行重点分析,揭示农地制度和乡村治理存在的常态性关联。
  本文在对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乡村社会治理建国后的发展历程,从“三权”分置改革更新村庄治理主体,会对村庄治理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阐述农地制度变革与乡村治理关联性的发展缘起。其次,介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具有乡村治理主体单一,采用集中统一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资源完全集中在国家手中。再次,介绍了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相适应而确立起的“乡政村治”治理体系,政府、村两委和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治理方式由税费改革前的“行政式”治理向“柔性”治理方式转变,传统宗族复兴与村民联合而成的组织作为组织资源与包括土地、农业税费等物质资源一起构成该时期的治理资源;再次,介绍了市场化规模经营与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形成,由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也使得地方政府的治理方式存在“去小农化”倾向、村民自治治理方式效率降低以及传统的德治方式式微,重塑乡村利益结构并影响了农民利益。最后,本文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因子总结和讨论了农地制度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联性。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兴起,中东欧国家纷纷进行民主转型。波兰作为中东欧第一个主动探索西方民主道路的国家,成功摆脱了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以和平的方式由社会主义一党专政向资本主义多党议会民主制转型,成功实现主权自由,无疑为其他国家的民主转型做出了表率。  政党作为民众利益诉求的合法工具,对于国家的民主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政党共识建立在竞争基础之上,是波兰民主化深入的具体表现
学位
英国作为“议会之母”,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现代意义上议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议会制度在长期改革和发展的中逐渐成熟,其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的程序原则,对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和欧美国家政治制度建立都曾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英国议会模式在全球借鉴和推行,被认为是民主制度的典范,帮助英国度过一个个重大危机,一度成为世界强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从卡梅隆2013年第一次提出脱欧公投,到2016年正式举行,
学位
罗兴亚人是生活在缅甸若开邦的一个少数族群,信仰伊斯兰教。历史上缅甸各族之间曾保持友好和谐的民族关系,经过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后,殖民历史形成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引发并激化了罗兴亚穆斯林与缅甸佛教徒之间的矛盾。1948年缅甸赢得独立,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以昂山将军为首的领导人制定法律赋予了罗兴亚人公民身份,但由于种种原因,罗兴亚人并未成功加入缅甸国籍。1962年奈温政府上台执政后,出于巩固国家政权和强化国家
学位
军人干政是一度广泛存在于广大亚非拉后发国家中的政治现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土耳其政治经历了数次军事政变,但自从二十一世纪初埃尔多安及其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土耳其的军政关系在发生逆转,政府和军队的权力斗争在2016年7月的未遂军事政变达到顶峰,尤其经过之后的政治清洗和改革埃尔多安进一步强化了个人权力的集中,可以说埃尔多安是此次政变的最大赢家,形成了极富个人特色的强人政治。埃尔多安强势政权的确
学位
民粹主义在当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不仅影响着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也息息相关,其中,欧洲民粹主义最具影响力。在20世纪末,中东欧国家逐渐开始出现民粹主义政党,但是它们发展较慢,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直至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这些政党也在政治斗争中赢取胜利,影响力不断扩大。然而,对其兴起的原因研究相对较少。  对匈牙利而言,21世纪10年代的三次选举非常关键,欧尔班
学位
近年来,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右翼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威胁着自由民主,他着眼于认同政治,通过以Identity: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一书为主的一系列作品分析了有关问题。  认同政治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彼时的美国以白人尤其是白人男性为中心,所以当时有关争取社会认同的斗争是以边缘化群体就业权利的平
学位
政治家族作为精英集团的一分子,在各国或地区的政治体系中屡见不鲜,其家族成员似乎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大行其道。彰显传统政治色彩的家族政治似乎与“独裁”、“腐败”、以及权力斗争带来的混乱密切相关,因此很多家族政治的研究者将目光放到军人独裁的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然而,印度作为稳定的民主国家的重要典型,却也存在着广泛的政治家族现象,并且由于其社会和政治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使得其家族政
学位
自1998年苏哈托下台,印尼开始民主化以来,印尼的民主基础逐渐得到了巩固,已经成功的渡过了民主转型期,并在2004年进入了民主巩固阶段,其也被许多学者视为从威权政体转向民主政体的成功案例。但是,所有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印尼民主化进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市民社会发育迟缓,中产阶级异质性特征明显,人民高涨的政治参与意识与不成熟的政党政治之间存在矛盾,再加上困扰已久的族群冲突、宗教冲突并未解
学位
霍布斯的契约国家论,描述了自然状态下个体如何通过契约建立一个人为的政治共同体。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霍布斯认为只有空洞的言辞是无法让一个约生效的,必须要有强制力保障其实行,但自然状态恰恰没有这个强制力。建国契约在这个意义上就将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约,从而无法建立主权。这就是霍布斯的建国契约困境。针对这一困境,学界出现了几种典型的解释范式,分别将建国契约的约束力诉诸于自然激情、自然法以及契约本
公共外交作为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受到国内外政界、学界的极大重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多个层面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国家间相互依赖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单纯依靠传统外交已经不能满足国际交往的需要。  作为一种正式的、官方的沟通形式,政府间交流更多的是谈判甚至对抗。外交官代表的是政府立场,并且必须得遵循这种政策立场。在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