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喹酮及其衍生物DW-3-15抗日本血吸虫协同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热带及亚热带人兽共患病,主要流行于中东、南美、东南亚,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我国主要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该病传播依靠中间宿主钉螺逸出感染阶段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发育为童虫,童虫经移行最终至肝门-肠系膜静脉系统发育为成虫并合抱产卵。虫卵沉积于肝脏组织并形成大量虫卵肉芽肿,晚期虫卵肉芽肿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肝纤维,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由于缺乏有效疫苗,血吸虫病防治目前主要依赖于药物化疗。吡喹酮(Praziquantel,PZQ)自问世以来,因其具有低毒、高效、广谱等优点被WTO推荐为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大量、反复应用单一药物治疗,使PZQ耐药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证实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诱导出PZQ抗性虫体,面临床上亦已报道了 PZQ治疗不敏感的病例。此外,PZQ对童虫效果不佳,且不能预防再感染,因此对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多次重复感染(成虫和童虫并存)病例PZQ治疗效果较差,易出现治疗失败的情况,因此研发能够替代或辅助PZQ的新型抗血吸虫药物势在必行。本课题组在前期实验研究中,通过联合PZQ及青蒿琥酯药效基团合成了新型PZQ衍生物DW-3-15(专利号:ZL201110142538.2),并证实经商品化合成的DW-3-15亦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成虫及童虫效果,且TMT(Tandem mass tags labeling proteome quantification)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经DW-3-15作用后的虫体蛋白组分显示其杀虫机制可能与抑制虫体乙酰转移酶(SjHAT)有关,其作用靶点可能与PZQ存在差异。基于前期工作,本研究应用PZQ联合DW-3-15,观察其体内外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探讨PZQ与DW-3-15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并观察两种化合物对成虫及童虫SjHAT转录及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两种化合物抗日本血吸虫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为探索其联合化疗作为潜在的抗血吸虫新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一、吡喹酮及其衍生物DW-3-15体外联合应用对日本血吸虫的杀伤作用目的探讨PZQ联合DW-3-15体外对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杀伤效应。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ICR小鼠,分别于感染后14 d及35 d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和(雌、雄)成虫。虫体样本置于完全培养基中,空白对照组虫体加入0.1%DMSO,单一用药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100 μM的PZQ或DW-3-15,联合用药组加入PDa(50μM PZQ联合50μM DW-3-15)以及PDb(100μM PZQ联合100μM DW-3-15)。各组化合物分别作用于童虫和成虫,培养16 h后换液,置于不含药物的完全DMEM培养基中培养至72 h,期间每天观察并统计虫体活力和虫体存活率,应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观察虫体组织死亡程度。培养结束后,计算药物协同指数,收集雄虫,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虫体体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体外实验显示:在单一用药组中,PZQ与DW-3-15抗虫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在100 μM时效果最佳,72 h成虫活力降低率分别为67.8%~72.3%及94.3%~94.4%,童虫分别为68.9%及97.8%。联合用药组PDa及PDb均有良好抗虫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活力分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培养72 h后,高剂量联合用药组PDb可杀死全部雄虫及童虫,雌虫活力降低率可达99.0%;低剂量联合用药组PDa可致童虫活力降低至100%,雄虫及雌虫活力降低率至93.3%~94.4%,其抗成虫效应与100 μM DW-3-15相近且优于100 μM PZQ。联合用药组抗童虫、雄虫及雌虫协同指数分别为0.28~0.57、0.27~0.63及0.53~0.65,表明PZQ与DW-3-15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此外,PI染色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成虫及童虫荧光信号强于单一用药组,表明联合用药组虫体组织受损程度高于单一用药组。2.形态观察显示:当100μM PZQ作用成虫及童虫72 h后,虫体可出现痉挛性麻痹、呈螺旋型蜷缩,体态僵硬,而100μM DW-3-15作用于虫体培养至72h,虫体则出现明显的肿胀,成虫收缩变短并蜷缩,童虫僵直如棒状或出现轻微蜷缩。当药物联合作用时,PDa与PDb作用后虫体体态僵硬伴有轻微肿胀,成虫呈U型或O型蜷缩,童虫呈直棒状或轻微蜷缩,体表出现空泡状改变,仅虫体头端呈微弱运动。3.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DW-3-15、PZQ单一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PDa及 PDb则可诱导虫体体表出现严重损伤,虫体表皮大面积剥脱裸露皮下肌层,伴有肌层组织损伤及溶解,同时口吸盘肌层表面出现坑状损伤,腹吸盘组织广泛崩解,肿胀塌陷,表面形成长而不规则的裂隙。结论PZQ与DW-3-15联合用药,在体外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均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其效果优于单一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二、吡喹酮及其衍生物DW-3-15体内联合应用抗日本血吸虫生物学效应目的探讨PZQ联合DW-3-15体内对日本血吸虫不同发育阶段虫体的杀伤效应及对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分别于感染后14 d(童虫阶段)、21 d(童虫及成虫混合感染阶段)和28 d(成虫阶段)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单一用药组给予100~400 mg/kg PZQ或DW-3-15,低剂量联合用药组给予PDc(100 mg/kg PZQ联合400 mg/kg DW-3-15),高剂量联合用药组给予PDd(200 mg/kg PZQ联合400 mg/kg DW-3-15),连续给药5d,于治疗结束后21 d解剖小鼠,统计各组减虫率、减卵率、协同指数及虫卵肉芽肿面积。结果1.单一用药组:经PZQ或DW-3-15单独治疗后,小鼠体内虫荷和虫卵数呈药物剂量依赖效应。PZQ治疗小鼠体内成虫后,最高减虫率(96.9%)及减卵率(85.2%)高于DW-3-15治疗组(减虫率60.0%和减卵率78.0%)。PZQ治疗小鼠体内童虫后,减虫率(43.3%)和减卵率(83.2%)均低于同剂量DW-3-15治疗组(减虫率70.3%和减卵率84.7%)。在治疗感染混合虫期小鼠模型时,DW-3-15处理组的减虫率(74.5%)高于PZQ处理组(64.1%),而DW-3-15处理组减卵率(74.5%)则与PZQ处理组减卵率相似(79.4%)。2.联合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亦具有药物剂量依赖效应,高剂量联合用药组(PDd)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联用药组(PDc)。经过PDd治疗,感染后14 d、21 d及28 d小鼠体内减虫率分别可达83.8%、83.0%和97.3%。此外,PDc抗14 d童虫和21 d混合感染虫体效果与400 mg/kg DW-3-15治疗组相似,优于200 mg/kg PZQ治疗组;而其治疗小鼠体内28 d成虫时,效果与200 mg/kg PZQ治疗组相似,并优于400 mg/kg DW-3-15治疗组,表明低剂量药物联合治疗仍可达到甚至优于单一药物的治疗效果。在减卵率方面,药物联合治疗效果同样优于单一药物,分别在小鼠感染后14 d、21 d及28 d给药,PDd组减卵率分别高达99.6%、94.1%和87.3%。当剂量减半后,PDc组减卵率仍分别可达96.5%、86.0%和81.4%。同时,联合用药组治疗感染后14 d、21 d及28 d小鼠,其药物协同指数分别为0.49~0.63、0.59~0.94及0.43~0.46,表明PZQ与DW-3-15联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3.肝脏病理:低剂量与高剂量联合用药组分别治疗感染后14 d、21 d以及28 d小鼠,虫卵肉芽肿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联合药物治疗后肝脏肉芽肿面积明显减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优于单一用药组。结论在体内实验中,PZQ联合DW-3-15对感染14 d童虫、21d童虫与成虫混合及28 d成虫的小鼠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降低虫荷及虫卵数量的同时,可减小虫卵肉芽肿面积,缓解肝脏病变,结果表明,PZQ与DW-3-15联合化疗具有作为新型抗血吸虫病疗法的潜在价值。三、DW-3-15影响日本血吸虫SjHAT转录和表达目的研究体内外不同浓度DW-3-15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HAT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探讨DW-3-15抗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1.体外实验: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14 d和35 d后,体外实验部分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及成虫,25~100 μM PZQ或25~100 μM DW-3-15作用于虫体16 h,对照组虫体置于含0.1%DMSO的完全培养基中,之后更换不含药物的培养基连续培养72 h,收取样本,提取虫体RNA及总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虫体SjHAT的转录及表达水平。2.体内实验: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14 d和35 d后,给予实验组小鼠100~400 mg/kg DW-3-15或100~400 mg/kg PZQ灌胃治疗,对照组小鼠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治疗,连续用药2d。治疗后2d经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成虫及童虫,提取虫体RNA及总蛋白。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用药组虫体SjHAT转录及表达水平。结果在体外实验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DW-3-15、PZQ体外作用后,日本血吸虫雄虫、雌虫及童虫SjHAT转录水平随药物剂量增加而下降,并出现显著下调趋势(P<0.0001),且经50 μM、75 μM和100 μM DW-3-15处理后的雌虫SjHAT转录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浓度的PZQ处理组(P<0.0001)。经DW-3-15和PZQ处理后,雄虫、雌虫及童虫SjHAT表达水平与转录水平变化一致,除25 μM PZQ组童虫SjHAT上调表达外,其余DW-3-15与PZQ用药组SjHAT均下调表达,以100 μM处理组下调最为明显,雌虫与童虫SjHAT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在体内实验中,小鼠经100~400 mg/kgDW-3-15治疗后,其体内雄虫SjHAT转录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0 mg/kg剂量下呈转录上调(P<0.001),在 400mg/kg剂量下呈转录下调(P<0.05)。100~400 mg/kg DW-3-15组雌虫SjHAT转录水平均出现显著下调(P<0.05;P<0.0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童虫SjHAT转录水平随DW-3-15剂量增加而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P<0.0001)。小鼠经100~400 mg/kgPZQ治疗后,体内雄虫SjHAT转录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P<0.0001),随药物剂量增加而不断下降;雌虫SjHAT转录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00 mg/kg与200 mg/kg剂量下,雌虫SjHAT转录水平出现显著下调(P<0.0001),当剂量升至400mg/kg时,雌虫SjHAT转录水平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童虫SjHAT转录水平随DW-3-15剂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上调趋势(P<0.05;P<0.0001)。而PZQ组童虫SjHAT转录水平随药物剂量增加而不断升高,100 mg/kg PZQ处理组童虫SjHAT出现显著下调(P<0.05),而200 mg/kg与400 mg/kg PZQ处理组童虫SjHAT则呈显著上调趋势(P<0.001;P<0.0001)。在蛋白表达方面,不同剂量DW-3-15治疗感染后35 d小鼠,可下调其体内雄虫及雌虫SjHAT表达,在400 mg/kg时下调最为显著(P<0.0001)。而相同剂量PZQ治疗后,小鼠体内雄虫SjHAT表达水平随PZQ剂量增加而下降,但均呈显著上调表达(P<0.0001);各PZQ治疗组雌虫SjHAT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无药物剂量依赖效应。此外,童虫SjHAT表达水平随DW-3-15剂量增加而升高,剂量为200 mg/kg与400mg/kg时虫体SjHAT显著上调(P<0.05;P<0.001)。而经100~400mg/kg PZQ治疗后,童虫SjHAT蛋白表达水平随PZQ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但呈显著上调表达(P<0.0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DW-3-15与PZQ均可影响成虫及童虫SjHAT转录和表达水平,且两种药物对于SjHAT的转录和表达影响不同,进一步表明两种药物体内外抗成虫及童虫作用的靶点和机制可能存在差异,为阐明DW-3-15及PZQ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四、DW-3-15对日本血吸虫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影响目的研究体内外DW-3-15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影响,为深入探讨与组蛋白相关的DW-3-15抗虫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体外实验: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14 d和35 d后,采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及成虫,100 μM PZQ或100μM DW-3-15作用于虫体16 h,之后更换不含药物的培养基连续培养72 h,收取样本,提取虫体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蛋白H3及H4乙酰化水平。2.体内实验: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4 d和35 d,给予实验小鼠400mg/kg DW-3-15或400 mg/kg PZQ灌胃治疗,对照组则采用0.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各组连续灌胃2d后停药,待停药2d进行肝门静脉灌注收取虫体样本,提取虫体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虫体H3及H4乙酰化水平。结果1.在体外实验中,DW-3-15与PZQ作用后雄虫及雌虫H4乙酰化水平均呈现显著的下调趋势(P<0.001;P<0.0001),而雄虫H3乙酰化水平则无明显变化;DW-3-15组雌虫H3乙酰化水平显著上调(P<0.01),PZQ组雌虫H3乙酰化水平则显著下调(P<0.05)。相同条件,DW-3-15与PZQ均可使童虫H3及H4乙酰化水平下调,除DW-3-15组H3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正常对照组虫体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001)。2.在体内实验中,DW-3-15组雄虫及雌虫H4乙酰化水平显著下调(P<0.01;P<0.0001),而H3乙酰化程度则出现相反趋势(P>0.05);PZQ组雄虫及雌虫H4乙酰化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P<0.0001),而PZQ组雌虫H3乙酰化水平显著上调(P<0.0001),雄虫H3乙酰化水平则呈显著下调(P<0.01)。对于14d童虫,DW-3-15可使虫体H3及H4乙酰化程度增强(P<0.01;P<0.001),而PZQ则使童虫H3乙酰化水平下调(P<0.001),H4乙酰化水平出现上调(P<0.01)。结论DW-3-15与PZQ可影响成虫及童虫H3以及H4乙酰化水平,且对H4的乙酰化影响更为显著,结合第三部分实验结果,推断SjHAT下调可能直接抑制成虫组蛋白H4乙酰化,发挥杀虫作用,而童虫与成虫H4乙酰化水平变化不一致,提示两种化合物抗成虫及童虫作用靶点和机制可能存在差异。本部分实验为进一步阐明DW-3-15及PZQ与组蛋白乙酰化相关的抗虫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综上,PZQ联合DW-3-15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体外、内兼有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生物学活性,并可抑制肝脏纤维化,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DW-3-15及PZQ处理后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SjHAT在体内外转录及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两种药物对不同发育阶段虫体SjHAT的转录水平和表达水平影响不同,且可影响H3与H4乙酰化水平,进一步提示SjHAT可能是DW-3-15及PZQ抗血吸虫作用的潜在靶点,且两种药物影响SjHAT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明确抗血吸虫药物靶点及作用机制以及制定血吸虫病临床用药新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出现突出血管征的相关因素目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区域氧摄取分数增高,导致静脉及毛细血管内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由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脱氧血红蛋白等顺磁性物质敏感,于是SWI上出现了多个不对称低信号血管影,称为突出血管征。然而,并不是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都会出现突出血管征。荟萃分析显示,突出血管征的出现率从34%到100%不等。突出血管征出现的相关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全部肺癌的85%,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其中,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亚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强侵袭性特点。目前,转移仍然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约90%的癌症患者死亡是由转移所引起。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
学位
自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问世以来,由于其优异的机械、光学、化学和电学性能,使得碳管在物质传输、能量储存与转换、化学分离和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天然的一维管状结构以及原子级光滑的侧壁为物质的快速传输提供了独特的便利,因此研究水系物质在碳纳米管纳米孔道中的运动与输运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然而碳纳米管固有的高疏水性使得水系物质很难进入碳纳米管内部
学位
<正>促成学生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是每位教师最渴望的上课样态。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师生之间是否深度交互是关键。当前,深圳作为全国首批20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之一,正在组织协同,联研共进,积极培育和打造学科示范基地,构建以示范校为载体的推进机制,努力探寻一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新路径。罗湖外语学校作为深圳市首批十所“双新”示范校之一,
期刊
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力促进了新一代弹药的微小型化和智能化,使其更具备精确打击、高效毁伤等能力,例如引信安全系统的微小型化,使得引信具有更多的空间容纳多传感器探测电路和主装药等,可以提高弹药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但是,弹载微小型系统的可靠性仍是制约其工程化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缺乏有效的微小型系统量化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和手段。本文以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的智能弹药微型化与可靠性提升为主要研究背景,重点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分析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材料、采用案例教学法、倡导合作学习等措施。同时,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将深度学习理念贯穿于历史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多元合作、主动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
会议
异噁唑啉是常见的五元杂环,其骨架易修饰且能发生多种类型的转化。它不仅常被用作药物分子中的基元骨架,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天然产物的全合成中。因此,异噁唑啉骨架的构建一直是合成化学的热门研究领域。另外,重氮化合物和N-对甲苯磺酰腙作为有机合成中两类极其重要的合成子一直受到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百余年的研究历史使得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这两大明星分子的魅力。重氮化合物和N-对甲苯磺酰腙参与的反应类型不断被丰富,尤其
学位
利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淀粉气凝胶材料,测试并分析了淀粉种类及直链/支链比例对气凝胶材料形貌、密度、收缩率、孔隙结构以及隔热性能的影响。优选出木薯淀粉为最适宜制备隔热气凝胶材料的原料,其所制备的气凝胶具备大孔、介孔及部分片层结构,密度低至0.094 g/cm3,孔隙率高达88.63%,导热系数低至0.043 W/(m·k),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通过一步法制备柠檬酸交联改性木薯淀粉气凝
期刊
急性肝损伤是肝脏伴随炎症浸润以及肝细胞受损而导致肝功能严重失调的临床综合症。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迄今为止无特效治疗方法。相比于病原体或有害物质直接导致肝细胞受损,免疫应答过激才是急性肝损伤重要的发病机制。鉴此,从免疫调控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急性肝损伤发病过程中调控肝脏免疫的关键分子机制,找到干预新靶点;同时,对已有的急性肝损伤细胞治疗策略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目前肝脏医学紧迫和艰巨的任
学位
<正>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践行深度学习理念需教师探索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参考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下图),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就变得十分必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