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DC模型的全球农田N2O和NH3排放估算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维持最优产量,化学氮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且用量持续增加。大量的氮肥投入和低效率的氮肥利用导致土壤氮素通过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以气体形式排放到大气,对水和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农田是氧化亚氮(N2O)和氨气(NH3)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N2O作为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之一,还是破坏平流层臭氧的主要物质;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可与大气中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铵盐,从而造成颗粒物污染,导致局部雾霾,影响人体健康。然而,对于农田N2O和NH3排放的全球估算、时空变化规律及相应缓解措施尚未得到系统评估,依然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过程DNDC模型估算了全球农田N2O和NH3排放量,阐明了全球农田N2O和NH3排放时间变化趋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预测了未来农田N2O和NH3排放情景,并探讨了潜在缓解策略,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明确了农田N2O和NH3排放量级。全球农田N2O排放量被估算为3.6TgN yr-1,化学氮肥、作物残留物加生物固氮和大气氮沉降对农田N2O排放量分别贡献了48%、27%和25%。尽管大气氮沉降仅占土壤氮素投入的6%,但其N2O排放因子为7.37%,是化学氮肥的7倍,主要由于大气氮沉降成份(NH4+和NO3-)与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有着更为直接的接触。农田NH3排放量被估计为26 Tg N yr-1,约占土壤氮损失总量的26%。化学氮肥是农田NH3排放的最大贡献者,贡献了约88%的总农田NH3排放(22.5 Tg N yr-1)。(2)阐明了农田N2O和NH3排放的区域分布格局和趋势变化特征。1996-2013年,全球农田N2O和NH3排放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中国东部、印度、泰国、美国东部和西欧。中国东部的农田N2O和NH3排放量远远高于其他热点区域,其农田N2O和NH3排放量分别约为美国东部的1.6倍和3.3倍。农田N2O和NH3排放增长速率最大位于中国东部(3.5%yr-1和2.3%yr-1),其次为印度(3.6%yr-1和2.1%yr-1)和美国东部(2%yr-1和1.9%yr-1)。(3)预测了未来农田N2O和NH3排放趋势,并探讨了潜在缓解措施。在RCP4.5和RCP8.5下,2010-2100年全球农田N2O排放以0.9%yr-1和1.4%yr-1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加,预计21世纪末将达到最大值,其农田N2O排放量分别为7.6和11.8 Tg N yr-1。在氮肥不增加的情境下,本世纪末农田NH3排放量将比2010年增加10%。同时,考虑到西欧、美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未来或出台更强有力的控制政策,若化学氮肥使用量变化为-0.5%yr-1(以目前的技术和农业管理水平),农田NH3排放量将自2010年到2100年下降18-71%。最后本文针对农田N2O和NH3排放特点,从施肥量、氮肥类型、农业管理措施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农田N2O和NH3潜在减排方案。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冰冻圈的变化与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全球气温大幅度升高导致寒区的多年冻土退化是冰冻圈变化的主要体现之一,由于包括有机碳在内的影响要素,多年冻土退化呈现空间异质性。另外多年冻土中的有机碳在退化过程中以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形式释放出来,又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因此,有机碳通过影响土壤热特性和水文过程,在多年冻土退化以及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富含有机碳多年冻土对
学位
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城市扩张改变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进而影响了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Ecological service value,ESV)。客观全面地评估并模拟城市扩张和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促进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现有的城市扩张模拟模型大多只使用一个数据时间片来提取邻域效应,这与邻域交互具有明显长期时空依赖性的本质不一致,导致模型精度有限。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同时提取长时间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间人员、物资、信息等要素的流动进一步加强,对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铁路网营业里程中单线铁路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而单线铁路由于基础设施以及运输组织方式的原因,线路通过能力较低,大多数单线铁路都面临着运能与运输需求不匹配的局面,因此,单线铁路扩能研究也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热门研究对象。近年来,有学者抛开以往修建双线、增加线路所、更换大功率机车及大型车辆、优化
学位
公交可达性作为评价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公交的运行状况,衡量居民乘坐公交出行的便捷程度,揭示公交设施空间配置是否均衡,识别公交服务薄弱区域。因此,科学有效的公交可达性评价方法对优化公交系统设施配置,完善公交系统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公交可达性评价多在宏观层面,研究内容以公交网络可达性和公交站点可达性为主。本文以公交乘客为研究对象,研究从起点到终点的微观公交可达性。选取兰州市主
学位
乘务计划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处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势下,科学高效的运输组织、合理优化的乘务计划变得愈加重要。乘务计划是在运行图、车底周转计划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为所有列车分配乘务人员,安排乘务人员的值乘任务与休息。由于乘务计划受实际情况影响较大,计划编制复杂规模较大,管理人员依靠人工编制的方案往往不够灵活不够优化,因此乘务计划的编制水平对于运营企业成本控制、运行
学位
随着路网建设的完善,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上升,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也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的阻碍。交通流理论作为刻画交通特性的重要基础理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驾驶人微观驾驶行为是引发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本文从驾驶人微观驾驶行为中的非对称特性入手,建立考虑非对称特性的跟驰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通过仿真探索微观驾驶行为和宏观交通流的内在联系。本文首先结合已有研究和实测车辆轨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同现有的交通服务设施矛盾不断增加,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清洁和安全的交通工具应运而生。而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站停方案难以满足客流空间分布不均衡和长距离大客流的出行需求,为了提高城市轨道服务水平和减小乘客出行成本,开行快慢车停站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站站停方案所面临的问题,缓解乘客出行的压力,减小长距离乘客出行的时间费用成本。由于乘客出行选择
学位
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对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碳循环、水循环和能量交换有重要影响。近二十年中国通过土地利用管理引领全球植被变绿,其中森林与农田分别贡献了中国植被变绿的42%与32%。中国西北半干旱区植被是否存在类似的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其中的作用如何?该区域植被动态受哪些因素驱动并有怎样的环境影响?回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的相互作用,还可以为我国生态保护政策的
学位
在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的有效推动下,汽车信息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车已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同时,未来高速公路系统将长期处于不同智慧等级道路并存、人工车辆和智能网联车混合行驶的复杂交通流状态。智能网联车的参与对减少交通拥堵、车辆碰撞,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可行性评估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建立车辆具有编队行驶、跟驰换道行为特征的高速
学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高海拔、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区。青藏高原气候持续变暖,引起多年冻土退化,表现为地表形变加剧、活动层变厚等,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工程设施等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开展多年冻土区地表形变监测和活动层厚度反演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传统的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只能获得单点信息,且成本高。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宏观、精细的角度获取形变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