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自注意力机制和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1u2n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物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空间地理信息库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高效、及时提取建筑物变化信息,能够为社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孪生卷积神经网络为框架,借助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建立长距离元素之间关联的特性,研究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建筑物变化检测模型。分别设计和改进模型的编码结构和解码结构。在编码结构中,提出了采用联合计算方法训练模型;提出了在骨干网络中嵌入自注意力模块建立不同时相图像数据之间的关联;并将不同尺寸特征图全部输出以保留更多位置和语义信息。在解码结构中,为了逐步恢复不同尺寸的物体的细节和空间维度、充分融合多解码特征图,提出了两种联合路径上采样网络:跨通道组合网络和降维叠加网络。总结数据集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在上文所提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建筑物提取分支,进一步提出了双分支建筑物变化检测模型。设计了用于双分支建筑物变化检测模型的损失函数;为了进一步优化检测结果,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建筑物变化检测结果后处理。通过多组消融实验确定了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变化检测模型的最优组合方式,以及损失系数α=0.5和β=0.25时双分支建筑物检测模型。在两个建筑物数据集上分别对本文提出的两种模型进行测试,并采用另外两种基准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变化检测模型在LEVIR-CD数据集的测试中F1值达到88.0%,分别比基准模型高7.8%和2.0%;而在WHU Building数据集的测试中F1值达到80.4%,分别比基准模型高16.5%和8.9%。基于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的双分支建筑物变化检测模型在WHU Building数据集的测试中F1值达到86%,分别比基准模型高22.1%和14.5%。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模型: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变化检测模型和基于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的双分支建筑物变化检测模型在检测精度和提取效果方面的表现均比基准模型更加优秀,其中在自注意力孪生卷积神经网络变化检测模型基础上构建的双分支建筑物变化检测模型的性能更加显著。通过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种模型在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信息提取的精度和效果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还能够根据数据源的丰富程度选用不同的模型,适用性更强。
其他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跨行业边界、跨组织边界等形式打破原有产业边界来开展业务整合和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的革新,实现旨在为用户提供多维度、高质量、高价值的增值服务。跨界服务应运而生,跨界融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跨界服务的流程融合是指在跨界服务场景下,如何有效地将不同领域的流程模型进行融合,以满足跨界服务需求。传统的业务流程融合方法大都是通过流程片段分解、流程结构重构等步骤,利用合并、插入、替换等
学位
伴随着便携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传输技术的成熟,视频数据海量扩增,大规模视频检索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之日益提高。深度哈希技术由于其占用存储空间小、检索时间开销小的特点成为完成检索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视频哈希检索方法大多由图像哈希方法发展而来,它们通常将视频看作连续的图像序列,通过融合视频帧图像特征近似得到视频特征以进行检索任务。事实上,视频不同于图像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时序信息,而且视频内容往
学位
如今,城市建设已经从数字城市发展阶段向智慧城市前进,城市信息空间下的数据体量也越来越大,数据种类也越来越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何解决智慧城市中各种数据的共享、融合与集成,是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空间位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既符合数字城市的本质,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解决方案。地址作为一种相对规范且使用最多的描述位置的数据形式,存在于城市中的交通、规划、邮政和税务等各种领域之中,将地址定位到
学位
自然与人文要素及其综合过程在不同尺度上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塑造出具有空间分层异质性的地表景观格局。耕地细碎化既是宏观政策所形成的耕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空间边界格局,也是决定耕地使用单元和经营的自组织过程。耕地细碎化是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然而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积极效应往往被决策者所忽略。云南省杞麓湖流域所存在特殊的土地改革历史进程,为探究耕地细碎化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提供了典型的自然实验
学位
土壤质地信息是陆面过程模拟的关键参数。快速获取区域土壤质地空间分布信息,分析区域土壤质地分布规律,有助于开展土壤质量评价、推进区域农业精准化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实现区域土壤质地信息的快速获取。传统的土壤质地反演模型如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忽略了土壤质地与高光谱关系的空间异质性,使得模型残差存在空间结构,导致参数估计结果有偏。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
学位
区域生产总值(GDP)对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管理地区生产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大范围GDP拟合研究是研究热点。针对如何高精度拟合区域生产总值研究中有两个主要趋势:一为借助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便利性和相关性进行GDP拟合;二为利用最小二乘,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提高拟合GDP的精度。然而前人研究中存在几个不足点,一方面众多拟合方法忽略了GDP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常表现为模型残差具有空间自相关现象。另一方面很
学位
土壤作为构成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强烈的人类活动在较短时间尺度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重金属含量信息是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健康状况评估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获取方法成本高、效率低、监测范围小,不能满足当前常态化农田土壤监测的需求。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土壤重金属研究提供了新的手
学位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储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自19世纪初,南极大陆被人类发现以来,因为其极高的战略、军事、科研、经济、资源等价值,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争夺对象和国际社会的争议焦点。21世纪后,全球经济迅速增长,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南极的开发和利用重新回到各国的视野,世界再次掀起一股“南极热”。现今,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开展南极考察活动、推进南极科考事业,对南极考察国家的南
学位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远古时期起,人们就一直关注于地理环境的自然演变与人文发展,期望通过对地理过程或现象的可视化表达,发掘暗藏于历史长河中的地理规律特征。在该过程中,地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过去的地图内容形式简单,多为对真实地理环境的再现,内容上仅考虑了几何形态与空间位置,简单地回答了“在何处有何物”这一问题。表现形式也受纸质单媒体限制,对具有动态过程的现象事件只能通过箭头、趋势线等
学位
土地是民生之本,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国家国土资源空间格局分析、国土规划治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务院于2017年开始了第三次国土资源大调查,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数据资源在不同行政级别战略规划中的作用,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综合缩编是自然资源调查成果数据后处理中的关键任务,为不同级别的资源管理、跨比例尺数据更新、多粒度资源评价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小图斑融合处理是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中的重要内容,图斑融合可看作是地类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