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硅薄膜中间带材料及器件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run4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电池通过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高效利用太阳能的重要方式。  传统硅基太阳电池难以突破单结太阳电池的Shockley-Queisser(S-Q)的极限效率,短波和长波光子由于热化和透过损耗损失掉了很多能量。热化损耗是指光子能量大于电池带隙宽度的光子被吸收后,多余的热量转变成热;透过损耗是指光子能量低于电池带隙宽度的光子不能被电池吸收,直接透过电池。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光谱,突破Shockley-Queisser(S-Q)的极限效率,科学家提出了中间带太阳电池的概念。所谓中间带太阳电池,是在原电池材料的禁带内引入中间带,作为接力站,使得两个低能量的光子通过接力的跃迁方式,使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增加了太阳光谱中长波长光子的吸收;理论上对于拓宽全光谱响应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对于硅基中间带太阳电池,随着母体材料带隙的增加,相应的中间带电池效率逐渐增加。当带隙从晶硅(1.12eV)增加到非晶硅(1.7eV),极限效率从54%增加到62.47%,接近最佳带隙对应的极限效率。因此,研究非晶硅中间带电池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论文以高浓度掺杂Ti的非晶硅薄膜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重要研究了材料生长工艺、结构特性、光电性能、热电性能、TCR特性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联,试制了晶硅及非晶硅薄膜中间带太阳电池原型器件,得到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本论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利用磁控共溅射方法制备了超过Mott极限的高浓度Ti掺杂非晶硅薄膜材料,对于不同Ti浓度的非晶硅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在Ti含量2%的时候,存在一个转折点:当Ti含量低于2%时,Ti主要分布在带隙中央补偿悬挂键,此时光学带隙变化不大而室温电导率提高好几个量级;当Ti含量较高时,Ti主要分布在带尾态,造成光学带隙急剧下降。这说明Ti在一定浓度时有补偿悬挂键的作用。  2.在氢氩混合气氛中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出a-Si∶ Ti(H)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氢的引入扩展了薄膜的带隙,减少了带尾态。我们发现薄膜的光敏性随氢氩比的变化不是单调的,而且非故意引入的氧对薄膜的光敏性也有很大的损伤。本文生长的a-Si∶ Ti(H)薄膜在rH=0.3时有较高的光敏值8。  3.介绍了a-Si∶H(Ti)薄膜在非制冷微测热辐射计方面的应用潜力。研究了薄膜电阻率,TCR,M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发现随Ti含量的增加,电阻率和TCR下降,而M值增加。磁控溅射的本征氢化非晶硅的TCR值可达到-3.42%/K,但是电阻率太高,会引起高的热噪声,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掺杂,使TCR,电阻率达到最佳值。最后通过综合考虑TCR,M和电阻率这几个参数,发现Ti含量3.5%的薄膜性能最佳,此薄膜的TCR为-1.134%/K,电阻率为47Ω.cm,M值为0.165。  4.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以磁控溅射生长的a-Si∶H及a-Si∶ Ti(H)薄膜作为吸收层的p-i-n结构薄膜太阳电池原型器件(面积7mm×7mm)。在a-Si∶H中重掺杂Ti后,电池的开路电压显著下降,由0.18V降至0.036V;短路电流密度也下降为原来的一半,总的电池效率下降了近16倍。开压的显著下降可能与Ti在非晶硅中形成的深能级杂质带直接参与电输运有关。  5.针对中间带太阳电池的难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思路。在改进新型结构方面,可以利用径向纳米结构光厚电薄的特点提高光吸收和载流子收集效率;也可以利用Ⅱ型量子点结构,快速分离电子和空穴。此外,也可以寻找新的中间带候选材料,实现拓宽太阳光谱响应范围。
其他文献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短短几天里连续飞了26个小时,从南京到米兰再回到南京,就是为了赶上今年的“苏宁之夏”晚会。这台晚会对于苏宁有特殊的意义,2000年的时候,空调
该文在充分调研了目前的各种射频滤波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采用高品质PZT压电薄膜的射频体声彼谐振器、滤波器.该射频体声波谐振器用到了电极-压电薄膜
近年来,随着计算摄像学的发展,光谱采集系统逐步被运用于地物光谱场景的采集。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根据地物光谱场景的特点,提出了光谱图像本质分解(SIID)模型——将光谱场景分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杂种优势利用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农作物杂种优势的调控机制和分子机理还知之甚少。研究表明杂交水稻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存在相关性。本实验室构建
学位
该文主要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研究单壁碳纳米管对气体的吸附和脱附,以及吸附、脱附对其场发射特性的影响.分别对W针尖上未组装和组装单壁碳纳米管进行热处理,然后对所得残气质谱
该论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PECVD)生长技术,原位制备了SiO/nc-Si/SiO的纳米结构.实验中我们首次采用等离子体氧化的方法,获得了作为隧穿氧化层超薄SiO层,并利用l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首先以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作了说明,研究了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和技术问题,分析了各种随机竞争MAC协议的性能和特点,讨论了适用于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的MAC协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锰化合物与去锰PSⅡ颗粒的光组装过程;其次,应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锰稳定蛋白PsbO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学位
该论文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超高速SiGeHBT,并提出和研制一种新型SiGeHBT.简述SiGe/SiHB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前景,SiGe/Si应变层材料和HBT器件的基本理论,SiGe/SiHBT材料生长和器
该文主要通过场离子显微镜(FIM)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端口结构,并研究了同一样品的场发射显微镜(FEM)像和FIM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所用的仪器是由该实验室和普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