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及其教育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的自我完善的历史,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仍旧没有很好地解决人的自我完善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了人的异化问题,后现代主义学者更是对工业社会中人的自我完善中的不良状况进行了深刻地揭露。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以去中心、开放、连通、碎片、跨界、互动、个性为特征的时代曾经带给人们一种这样的想象:数字化时代让人获得了解放,人可以通过操作各种先进的数字化产品自主地学习,充分实现每个人的自我完善。勾勒这副图景的《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著)一书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的乐观情绪也随着数字技术在中国的急速发展而不断高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今天的现状,我们会发现数字化是改善人的自我完善状况的福音的观点是很值得怀疑的。以中学生为例,今天的中学生在数字化成长过程中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人随时面临异化的风险——人可能成为了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的奴隶,人本身也被数字化。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学生并不是在控制手机和电脑,而是数字化产品反过来控制学生;我们不是自己在决定学习内容、方式和手段,因为数字化技术似乎已经帮我们决定好了这一切……当前,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相关个案。从学校的反应来看,一些学校设置与数字化产品的使用相关的课程,另外一些学校则减少学生接触手机、电脑等的机会。总体而言,人们所采取的措施都是一些零散的治标不治本的行动,我们需要数字化时代的教育理论来系统地指导人们开展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将中学生的数字化成长纳入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视线中。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自我完善的问题”。所谓自我完善,就是现实而具体的人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在处理“我”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关系中不断确认自己存在的独立意义并不断获得超越性意义的一种持续、动态的生命状态。简单地说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为人,另一方面是成为自己。“成为人”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动植物中独立出来,完整地拥有人的属性,这是自我完善的第一层含义;“成为自己”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人群中独立出来,完整地拥有个人的一切属性,这是自我完善的第二层含义。人的自我完善是针对当下频繁出现的自我毁灭、自我异化、自我迷失、自我分裂等大量现象而提出的概念。自我完善的人应该具备这样一些特点:稳定的自我意识;有效的现实知觉;开放的经验结构;充足的自由感;充分的创造性;开放的价值感;深刻的精神需要等等。在对工业时代反思的基础上,许多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自我”的问题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尤其是马斯洛甚至提出了“自我实现的人”的理论;罗杰斯也提出了“充分起作用的人”;罗洛·梅强调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应当是研究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空虚、孤独、焦虑、自我陌生和自我疏离等病态心理,这些论述在数字化成长的过程中依然具有充分价值,甚至他们所审视和批判的不良状况在数字化成长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我们认为人类在数字化时代陷入一种去中心化、外部控制彻底崩解的境地,人类更加自由的同时也更加容易自我迷失,而人的自我完善成为人们走出困境的一种选择。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主要是个体在处理个人与数字化技术、产品的关系中不断发生的。在数字化成长过程中,人的自我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1.数字化成长推动了自我的解放,同时增加了自我迷失的风险;2.数字化成长加速了意义的复归,同时放大了意义缺失的困境;3.数字化成长促进了自由度提升,同时增加了自我控制的成本;4.数字化成长丰富了个体的经验,同时增加了经验加工的难度;5.数字化成长优化了实践的条件,同时增加了实践形式化的可能。今天中国的数字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新的秩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且中国国民性格中存在一些和自我完善相互抵触的因素,这都给人的自我完善带来了一些挑战。数字化成长中人的自我完善的发生机制是:内在自我的涵养;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向的建立;自我超越的获得。中学生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改善人的生存状况,有利于改进人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在人的自我完善的理论框架下,我们对当代中国中学生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中学生数字化成长的概况、中学生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认识、中学生数字化成长中的现实知觉、中学生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经验获得、中学生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自由感、中学生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价值感、中学生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创造性、中学生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成长等八个方面的调查,我们得出六个层面的基本结论:中学生在数字化成长中自我完善的特征不充分;数字化成长对中学生的自我完善兼有正反两方面作用;中学生在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有个别差异性;中学生的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缺乏自主性;中学生缺乏生命或生活的支配权是自我完善的瓶颈;中学生数字化成长中的自我完善缺乏正面引导力量。当前,中学生数字化成长中自我完善的不良状况与学校教育的现状有很大关系。首先是工业化教育的遗毒危害很深,中学生的“自我”被压抑和否定。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对自我觉醒的限制、学校教育对现实生活的遮蔽、学校教育对思想观念的扭曲、学校教育中活动形式的异化、学校教育对创造需要的抑制。其次,数字化浪潮对学校形成巨大冲击并解构了学校的秩序,让师生无所适从。主要表现在:叙事结构崩塌、信息爆炸、碎片化生存以及“当下的冲击”增加了中学生在学校中自我完善的难度。最后,我们在推进数字化教育的进程中也走入了一些误区。例如:现代教育技术的滥用;教学过程的泛技术化;科学技术对人文的压制;学校教育的快餐化等等,这种过分推崇技术理性的倾向有损于人的自我完善。我们必须用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来培养人,才能促进中学生在数字化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我们应该推动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向数字化时代的教育转向,否则我们的教育会处于一种用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数字化时代的人的荒谬境地。这种改变首先从思想开始,数字化时代是一个“钟”向“云”转向的时代,我们必须推动自组织的人的诞生,推动“作为技艺的教育”向“作为文化的教育”转向。我们理想中的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将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表现为:4A教育时代的来临;个性化的教育形式;可能性的教育思维;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教育活动的参与性。为了数字化时代的理想教育的早日到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育进行改革:培育内发的教育生态系统;建立开放的学校教育制度;推行去中心化的学校管理;建构支架式的课程体系;倡导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
其他文献
伴随着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和管理层构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由于股东和管理层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利益冲突,代理成本问题由此产生。管理层持股,作为解决这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CS)理论的出现克服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下采样速率受制于带宽的局限性,在该理论下,信号的采样速率仅由信号本征的内容及结构所决定,即便采样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PRRSV的非结构蛋白2(Nsp2)是其基因组编码的分子量最大的蛋白,参与病毒感染过程的多个环节并发挥重要功能。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所谓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加深,非正式学习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社会性软件的应用得到广泛关注的网络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的非正式学习如何有效开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探讨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分泌型ST2(sST2)和神经激素(NT-pro BNP与ghrelin)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射血分数≤40%,平均年龄60±12岁的146例慢
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or Compressed Sampling,CS)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信号采样与压缩技术,突破了传统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能够在感知稀疏信号或可压缩信号的
目的应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工作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磁珠耳穴贴压,观察该方法对患者全天五点血糖谱以及血糖波动性的影响,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又一种辅助平稳降糖的措施。
研究纳米晶形貌控制的方法、探索纳米晶形貌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实现纳米材料的性能设计与优化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主题。介观尺度下,纳米晶体的晶粒粗化与生长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旅游渐渐由少数人的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旅游业已然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株洲方特欢乐世界”景区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