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利科的文本诠释理论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科是通过意志哲学的门槛跨入诠释学研究领域的。在意志哲学阶段,利科运用现象学意向性分析的方法描述人的意志和情感经验。随着研究的进展,现象学的方法逐渐显露其局限。在描述人的恶的现实经验面前,本质描述显得有气无力。这就要求一种方法的转变。由此,利科转向了诠释学。这一转变具有某种必然性。这一必然性来自于利科遵循的反思哲学基础。这一反思不是直观,而是具体的反思。它宣称自我理解只能借助于对世界文化符号的解释。由此,利科就面对着来自诠释学领域的问题的挑战。说明与理解,认识论和存在论之间的对立,激发利科探寻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这就是将文本问题置入诠释学的中心。文本是由书写固定的话语。由于书写,文本获得了自主性。文本的意义摆脱了作者、原初听众以及其所产生于的社会心理环境的束缚。书写悬置了文本对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直接指称。从而使文本获得了间接指称的功能。这就是“文本的世界”。这一世界是我们能够居住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它是一个被筹划的世界。解释就是文本世界的显现。自我理解就是对文本世界的占有,就是将自己放置于文本的世界面前,接受一个放大了的自我。通过将说明方法放回语言学领域,利科尝试着调节说明与理解的对立关系。理解并不排斥说明,而是将说明作为通达文本解释的过渡阶段。
其他文献
1987年,深圳市率先出让了第一块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标志着我国合法的房地产市场诞生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期刊
《荀子》一书,旨在化人,化进达于上天而造福于天下之人。人之“心”,“学”以化“性”,依“礼”而“伪”,“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此乃其心性之路;为“人师”,作“大儒”,成“
在农杆菌中Ti质粒上的若干重要区域共同作用下 ,将经改造的含有目的基因的T -DNA片断导入植物基因组中 ,并得以表达。采用农杆菌介导法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已将多个
期刊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这样一个非常激励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最终要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积极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推动本国的技术创新成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做法。在实践中,我国对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表现出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为了激励技术创新,国外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章介绍了本课
笔者首先对复杂矿冶装备机内测试(Built In Test,BIT)虚警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PHM)相关理论,构建矿冶装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伦理”成为了21世纪的“显学”,企业环境责任也日益受到社会以及学界的关注。企业生态道德责任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这一过程中,广西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这影响到广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十六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发展途径。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作为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名教地位的下降与日益虚伪化、矫饰化的严重,名教对社会秩序、教化的作用已逐渐削弱而陷入崩溃的边缘,与名教相对的自然则逐渐显示出它的本根性、内在性
道德榜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能否被正确运用,关系到道德教育成效的高低。我国在实施道德榜样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对道德榜样的不当理解,制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