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汉语视觉动词“看”、“见”。研究是在一些学者发现的理论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本人的理解和验证整理出它们的语义特征,再以宾语的语义类型为研究基础进行“看”、“见”对N(名词)的语义选择限制。另外通过语料库的分析了解留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看/见+宾语”结构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最后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0引论: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一“看”的语义分析及其对N的语义选择:1.1首先将动词“看”在词典上的义项加以说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取适当的用例,再探讨“看”的语义特征。它都有五个特征:[+思考性]、[+主动性]、[+可控性]、[+持续性]、[-结果性]1.2从语义类型角度分析“看+N”结构中的N。它都有七个类型:[受事]、[施事]、[结果]、[工具]、[方式]、[处所]、[时间]。1.3最后探讨动词“看”对N的语义选择限制。“看”普遍选择视觉范畴类的N,或者通过长时间的语言活动中被人们认可接受的非视觉范畴类的N。二“见”的语义分析及其对N的语义选择:2.1首先将动词“见”在词典上的义项加以说明,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选取适当的用例,再探讨“见”的语义特征。它都有五个语义特征:[-思考性]、[-主动性]、[-可控性]、[-持续性]、[+结果性]2.2从语义类型角度分析“见+N”结构中的N。它都有四个类型:[受事]、[结果]、[处所]、[时间]。2.3最后探讨动词“见”对N的语义选择限制。“见”普遍选择视觉范畴类的N,或者通过长时间的语言活动中被人们认可接受的非视觉范畴类的N。三“看/见+N”结构比较:3.1从三个宾语语义类型角度比较分析“看+N”、“见+N”动宾结构。两者的语义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因此大部分的时候两者不能互换使用。3.2从两个语用角度比较分析“看+N”、“见+N”动宾结构。N有时候是不容易用宾语的语义类型来能够归纳的宾语,甚至从逻辑上来看这个结构不成立。四“看/见+宾”结构在二语习得中的偏误分析:4.1“看”、“见”书写偏误情况及“看”、“见”动宾结构偏误情况统计。4.2“看”、“见”书写偏误类型及“看”、“见”动宾结构偏误类型分析。书写偏误类型都有:错字、别字、漏字、多字、繁体字、拼音字。“看/见+宾”结构偏误类型都有:误代、误加、遗漏、杂糅、错序。4.3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角度探讨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内在因素包括:语言的迁移、目的语材料的过渡泛化、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第二语言交际的策略,外在因素指语言训练的转移。4.4最后提出针对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留学生的教学策略。五余论通过研究可知,汉语视觉动词“看”、“见”主要选择视觉范畴类的名词,可让它们实现VO结构相匹配。另外在动宾结构偏误的研究上,留学生的偏误类型及使其产生的原因既复杂又多样。本文最后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建议,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教育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曲折发展的过程,从无到有,从不被承认到成为大学课程,从零星的思想到系统的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和思想背景下不同观点和理论有互相碰撞和争辩
<正>鸡精造粒是目前很多生产厂家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博邦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和国内最先进的科研部门进行了合作,研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来多的人喜欢通过移动设备上网获取信息。在这种新的移动环境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互联网发布或收取数据信息,甚至是获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困境与挑战。爱国主义的教育策略应着重从国家自媒体法律政策、网络道德体系、高校教
在镍生产以及镍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浓度硫酸镍溶液,是全球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实际要求和国情,本文采用离子
<正>绿色"净"界,"芯"动未来。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词,能比环保更为恳切的昭示出我们的未来发展之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就是延续人类自身的发展。在这个大环境的驱使之下,海尔
近年来,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各地频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由于企业欠薪,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即会受到巨大冲击,
一个国家的对外舆论与该国的政治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联系?公共舆论对该国政治如何产生影响?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对外舆论与国家政治之间的研究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中的
汉语惯用语是具有民族特点且包含丰富表现力的一类词组,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汉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大的魅力,一直成为外国人的兴趣所在。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1866年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1940年卒于辽宁旅顺,享年74岁。罗氏年轻的时候曾致力于维新启蒙运动,在上海创办农报和东文学社。后来受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