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打破了旧体制下由国家全部包揽大学生学费、学生免费上学的模式。个人承担教育成本是依据高等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个人收益大而公共性相对弱的特征,体现了对全体纳税人的公平。但是个人支付一定的学费政策又带来高校贫困生群体这一副产品,由于家庭贫困造成贫困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之相应,贫困生资助问题也成为目前高等教育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给贫困生予以资助,使之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关系到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防止教育不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本文以我国转型时期教育体制的转变为背景,以公共管理多元治理理论为理念,研讨我国以政府为主导、市场(银行)、高校、个人多元资助体系的形成、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资助体系的政策与制度的调适建议。 1.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指在现有办学资源和条件下,合理调集和优化配置来自政府、银行、社会、学校及个人等多方面主体所拥有资金,通过多元化提供方式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能够成功地报效国家、人民和母校而采取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体系。社会转型期,围绕解决成本分担理念下实行收费制度所带来的高校贫困生问题,我国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银行、高校、个人多元化的资助体系,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在解决贫困生问题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生上学成本的不断增加,高校贫困生人数的绝对数和所占比例都逐年攀升,资助体系在实际中面临困境:一方面用于贫困生的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学生所欠学费也在急剧增多,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资助体系是由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多个主体构成的多元化体系,不同主体在这一体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其中政府是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投资主体和政策主体,学校是贫困生资助的教育和引导主体,银行是国家助学贷款体系中的金融主体,学生是资助体系中的自助主体和信用主体。由于主体目标的差异,主体间存在着博弈关系,其中,政府与学校在教育产品生产中形成需求与供给关系,政府与学生在人才市场中形成需求与供给关系,政府与银行在寻求资金与提供资金间形成需求与供求关系;学校与学生在人才培养环节中形成供给与需求关系,学校与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形成客户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学生与银行在获得资金和发放资金间形成需求与供给关系。因此,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引导,使多元主体间、多元资金间、多元方式间达到和谐平衡,以
其他文献
称呼语是现实生活交际中传递给听话人的第一个语言信息,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早关于称呼语的研究始于社会语言学领域,Brown和Gilman开启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博士生的培养,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研究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也是博士生个人的学术思想和学
本论文从道德的维度论述高校管理,认为高校管理应当遵循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伦理分析,并把道德的普遍精神贯穿于高校管理的始终。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索
我国对大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依托局等教再来展开的,而高等教育则是围绕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进行的。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大省的
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教师的流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校合并浪潮被称作是“建国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史无前例、影响深远。目前,大部分院校己基本上实现了行政上的合并,
日益堪忧的当代大学生人格健康状况使得大学生人格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壮大和认知疗法临床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格教育呈现出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独立处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力。这一概念是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和原则。高校办学自主权与西方国家的大学自治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演进,定位精准、传播高效的财经网站成为互联网媒体的坚实力量。在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在中国日益兴盛的背景下,财经网站也将整合营销的核心理念与自身平台
纳米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称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领域。人们在逐渐认识纳米技术的优点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的同时,一个新的科学问题暨社会问题--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