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双蓣调脂汤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价其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通过体内实验从胆固醇的吸收和排泄方向探索双蓣调脂汤的降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科学证据。
方法: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研究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立普妥10mg/d,益适纯10mg/d,此外,治疗组每天给予双蓣调脂汤一剂,治疗疗程为12个周,治疗前后各检测一次每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观察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实验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双蓣高、低剂组及辛伐他汀组给予相应的双蓣调脂汤或辛伐他汀灌胃。8周后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肝脏中脂质含量,应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中尼曼-匹克C1型蛋白1(NPC1L1)、肝X受体α(LXR-α)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mRNA或蛋白表达。
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血脂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差异(P>0.05)。实验研究显示双蓣调脂汤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及肝湿重,减少血清和肝脏中脂质的含量,明显改善肝组织的脂肪变性,能够显著降低小肠中NPC1L1、LXR-α和ABCG8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尤其是高剂量的双蓣调脂汤降脂效果更加明显。
结论:双蓣调脂汤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中医症候,且不良反应少。双蓣调脂汤的降脂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和促进胆固醇排泄的相关蛋白NPC1L1、LXR-α及ABCG8的表达有关。
方法: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纳入研究的60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立普妥10mg/d,益适纯10mg/d,此外,治疗组每天给予双蓣调脂汤一剂,治疗疗程为12个周,治疗前后各检测一次每组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同时观察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实验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双蓣高、低剂组及辛伐他汀组给予相应的双蓣调脂汤或辛伐他汀灌胃。8周后记录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的变化,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肝脏中脂质含量,应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中尼曼-匹克C1型蛋白1(NPC1L1)、肝X受体α(LXR-α)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mRNA或蛋白表达。
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两组患者中医症候总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血脂达标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差异(P>0.05)。实验研究显示双蓣调脂汤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体重及肝湿重,减少血清和肝脏中脂质的含量,明显改善肝组织的脂肪变性,能够显著降低小肠中NPC1L1、LXR-α和ABCG8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尤其是高剂量的双蓣调脂汤降脂效果更加明显。
结论:双蓣调脂汤能够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中医症候,且不良反应少。双蓣调脂汤的降脂机制可能与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和促进胆固醇排泄的相关蛋白NPC1L1、LXR-α及ABCG8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