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增多,隧道排水管结晶堵塞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威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营和整个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稳定。针对隧道排水管结晶堵管问题,基于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以及基础物理学理论,采用文献查阅、现场调研、宏微观测试、室内试验、仿真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隧道排水管内壁植绒防结晶堵管堵机理及影响因素,为防止隧道排水管结晶堵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调研及室内宏微观测试分析,探明了灰岩等5种地质条件下隧道排水管结晶处地下水水质特征、结晶物成分与微观形貌、结晶堵管影响因素。5种地质条件下结晶物均为碳酸钙,晶型以粒状、块状方解石为主,同时存在少量文石晶型。砂泥岩地层结晶堵管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p H值;灰岩地层、泥质白云岩地层结晶堵管主要影响因素为以Ca2+、Mg2+为主的阳离子含量;煤系地层结晶堵管主要影响因素为以HCO3-为主的阴离子含量;中风化砂质板岩地层排水系统结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下水化学类型、p H值以及温度。(2)以现场调研及文献资料为基础,提出了防结晶堵管的植绒排水管,研制了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规律、结晶物分布规律及结晶物微观形貌的研究。研究表明,室内模型试验装置能满足模型试验的需求,未植绒排水管结晶平均速率与实验流速近似呈反相关的关系,由1.30g/d降低到0.83g/d;M1绒毛长度5mm与10mm的植绒排水管在各流速情况下防结晶效率能达到40%以上;垂直水流方向的绒毛横向间结晶物少,沿着水流方向的绒毛纵向间结晶物多,植绒排水管并不能改变结晶物的晶型与微观形貌。(3)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仿真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植绒排水管绒毛上附着结晶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机理。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机理:植绒排水管内壁绒毛的存在使横截面流速重新分布,绒毛下游侧出现涡流现象,进而使得绒毛下游侧结晶物出现区域分布,不能形成整体,结晶物与绒毛不协调变形致使附着在绒毛上的结晶物出现周期性的堆积脱落,使排水管内长期保持一定的过水断面不出现堵管。(4)通过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绒毛的材料、长度、直径以及植绒间距对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关键指标。研究表明,M1材料防结晶效率30%~80%,M2材料防结晶效率小于50%,M3材料防结晶效率小于10%,材料与碳酸钙方解石晶体(1-1 0)以及(1 0 4)面的结合能大小表现为:PVC>M1>0>M2>M3。室内试验表明可优先选择长度5mm与10mm的M1材料进行管壁植绒,植绒纵向间距25mm时的防结晶效率10%~80%,35mm与45mm时分别小于40%与60%且只在低流速下发挥作用;防结晶效率随沿水流方向植绒间距的增大呈先增强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垂直水流方向的植绒间距影响较小。绒毛直径的增大(0.6mm~1.4mm)有助于提高植绒排水管水面以下局部流速,靠近管壁底部的低流速区域却逐渐增大,防结晶堵管作用越差。植绒参数为1.4-35-0.5-10的最大流速较普通排水管最大流速提高率接近30%,其他植绒参数较普通排水管最大流速提高率平均值为3.71%,较排水管进口流速(2cm/s)提高54.5%,植绒排水管局部流速的提高在其防结晶堵管的作用方面并不是占主要的。(5)开展了排水管植绒防结晶堵管现场原位试验。结合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可选择绒毛材料M1、绒毛长度10mm、植绒纵向间距25mm与45mm、植绒环向间距7.82mm(弧长)作为植绒参数进行第一阶段的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以酚醛树脂(PF)和气凝胶粉末作为阻燃剂,采用包覆法制备气凝胶/聚苯乙烯(EPS)复合阻燃材料,并对气凝胶/EPS复合阻燃材料的阻燃和保温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剂气凝胶粉末的加入,使得气凝胶/EPS复合阻燃材料的LOI值和保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气凝胶粉末添加量为20wt%,气凝胶粒级为0.3~0.18mm,选用导热系数在0.018~0.020W/(m·K)的气凝胶粉末,样品的综合性能最好。由
期刊
城市化建设是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和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但所引发的热岛效应成为城市热环境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了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制约要素。而城市中的绿地、水体在改善城市热环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绿地、水体的空间布局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福州是一个典型的滨海城市,在福州的“3820”战略推进下,城市建筑物的建设与建筑区的扩张,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
学位
害虫化学防治是重要的农事操作,而防治中长期低利用率导致防效差和药剂浪费,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需要新技术克服这些问题。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杀虫剂利用率和杀虫效果,然而,虽有多种方法可在实验室制备纳米杀虫剂,但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和载体难降解等问题,制约其工业化进程。因此,亟需寻找和开发工艺简单、载体环保的工艺及配方。针对此需求,本研究先评价了纳米凝胶负载杀虫剂的应用潜力,并发现静电作
学位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代谢病,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健康调查信息进行诊断,其确诊率十分有限。基因检测到LDLR、APOB、PCSK9和LDLRAP1等基因致病性突变是诊断FH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FH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新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有效提升了FH患者的检出率。本文就FH致病相关基因、基因诊断策略、国内
期刊
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和病虫害制约着水稻的可持续性生产,迫切需要较高工作效率的施药手段来应对稻田病虫害的暴发性、重叠性、复杂性。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因作业效率高、具备复杂地形作业能力和省水省药等优势,在稻田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稻田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植保无人机自身特征因素以及施药靶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因素等综合形成的实际应用场景出发,选择与植保无人机
期刊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混凝土材料优良的抗压性能和钢筋良好的抗拉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民用建筑设施(如桥梁、隧道、大坝、核电站等)和军事防护工程(如指挥所、地下掩体等)。一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受到强动载荷的作用(如导弹撞击和爆炸),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动载荷(冲击和爆炸)作用下的响应和破坏对于各种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计算和安全评估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尺寸效应也是众所周知的,但目前大
学位
近年来,燃料电池(Fule Cell,FC)作为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众多的燃料电池中,甲醇燃料电池(Directmethanol fuel cells,简称DMFC)因其能量密度大、不需要加湿、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小等优点作为便携式电源被广泛研究。然而,缓慢的甲醇氧化动力学和电极表面易中毒是目前DMFC迫切需要跨越的两个最大障碍,因此需要开发新的电催化剂以早日实现DMFC技术的商业化
学位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以强氧化性自由基为媒介,可以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电化学高级氧化系统中,开发高性能、结构稳定的阳极材料至关重要。三维多孔硼掺杂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薄膜不仅具有BDD高自由基产率和结构稳定等特点,还拥有三维多孔结构提供的大比表面积和传质通道,被认为是理想的阳极材料。然而,受限于孔隙难调控、非金刚石碳(Non
学位
孪生诱发塑性(TWIP)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塑性,在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能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TWIP钢耐腐蚀性较差,在有腐蚀性介质尤其是水溶液环境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TWIP钢这一缺点,本文采用Cr、N合金化的方法,通过提高基体奥氏体的电极电位以及形成钝化膜来提高TWIP钢的耐蚀性。另外,利用晶界工程手段改变特殊晶界的比例,减少晶间腐蚀速率。论文还对晶粒组织调控方法及力学性
学位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实现对水体环境中常见污染物的定量检测尤为重要。伴随着化学修饰电极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兴起,电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和实际水体环境的污染物的检测。但是,很多研究仍然着重报道检测灵敏度的新突破,对电分析结果背后的作用机理讨论较少,对电催化过程中电化学界面上的活性位点和特定电子转移过程的了解仍然有限,从而缺少设计高灵敏、高选择性传感界面的指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