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约束的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优化配置与模拟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用地是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生态产品的核心载体,是维持和稳定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资源。当前,乡村生态用地空间不断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挤压和破坏,生态功能的空间失衡严重制约着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优化乡村生态用地空间布局,使其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是保障城乡生态安全、降低区域生态风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以长江上游传统农区——川中丘陵区为例,在系统性理论、生态学理论、地理学理论和空间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计量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等方法,以生态用地识别与分类为基础,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开展生态用地效率和生态环境压力评估,以此构建乡村生态约束分区,基于生态约束分区开展区域乡村生态用地布局优化的多情景模拟研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有:(1)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类型多样,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基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土壤侵蚀模数、和地质灾害点分布等数据,以30m×30m的栅格为基本单元,采用栅格加权叠加运算的方法测算各单元的生态用地综合指数,依据生态用地综合指数将乡村生态用地分为核心、辅助和底线3种类型。川中丘陵区核心型、辅助型和底线型生态用地面积依次为18289.16km~2、30723.51km~2、37974.17km~2,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20.48%、34.41%、42.52%。核心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地形复杂的深丘窄谷区,辅助和底线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较小的浅丘平坝区;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之间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表现为:辅助生态用地>底线生态用地>核心生态用地>非生态用地。(2)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具有显著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空间尺度性,随时间推移,生态用地总规模在不断减少,但核心生态用地的数量在增加且空间结构趋于稳定。从水平地带性来看,核心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市中心35km、距工业园区25km、距主要交通道路3.5km以外的区域,辅助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市中心20~35km、距工业园区15~25km、距主要交通道路2~3.5km范围内的区域,底线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城市中心10~20km、距工业园区5~15km、距主要交通道路1.5~2km范围内的区域。从垂直地带性来看,核心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高程大于700m或坡度大于25°的区域,辅助和底线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高程介于250~700m或坡度介于6~25°的区域范围内。2000-2018年研究区乡村生态用地总量减少了283.04 km~2,随时间推移,乡村生态用地减少的速率在加快。海拔低于700m或坡度小于25°范围内生态用地减少趋势明显,主要以底线和辅助生态用地类型为主。分布在地形复杂区域的核心生态用地从2000年至2018年增加了131.71 km~2,且该区域生态用地结构趋于稳定。城镇化率和地区GDP的变化驱动乡村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对生态用地改变的驱动作用较小。(3)川中丘陵区县域乡村生态用地效率虽在不断提升,但依然处于低值运行状态,区域生态用地效率值空间分布形态逐渐由四周高、中间低转变为西南高、东北低,生态用地效率的提升将逐渐由要素驱动转变为技术驱动。研究以县(区)为基本单元,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分别选取生态用地面积、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乡村劳动力、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景观文化服务价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农业面源污染等8个指标构建乡村生态用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2000-2018年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效率均值由0.731提升到0.826,整体依然处于低值运行状态,未来乡村生态用地效率还有提升潜力。乡村生态用地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且随时间变化,其效率值空间格局逐渐由四周高、中间低转变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生态用地效率的提升将逐渐由要素驱动转变为技术驱动,即主要依靠教育水平的提升、先进生产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运用以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因素来提升区域生态用地效率。(4)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环境压力始终处于上行阶段,区域生态受约束程度较高,生态约束程度与生态用地的类型和规模显著相关。研究以县(区)为基本单元,从乡村生产性和生活性压力两方面选取人口密度等7个指标建立乡村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2000-2018年川中丘陵区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由0.529逐渐升至0.758,增幅达43.29%,其中人口和经济增长对乡村生态环境压力产生正向拉升作用,技术进步对乡村生态环境压力产生负向降低作用;川中丘陵区生态约束低值、中值和高值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18%、25.18%和52.64%,生态约束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涪江以及沱江流域等江河沿岸的浅丘区域,生态约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和西南的低山深丘区;区域生态受约束程度与区域核心和辅助生态用地(林地、水域、草地等)规模呈反比关系,与底线和非生态用地规模(耕地、建设用地)呈正比关系。(5)未来一段时期,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面积继续减少,生态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大,基于生态约束分区的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布局优化将有效提升乡村生态用地效率,降低乡村生态环境压力。至2025年,川中丘陵区核心生态用地面积将增加51.22km~2,辅助生态用地面积将减少53.55km~2,底线生态用地面积将减少107.75km~2,非生态用地面积增加110.08km~2。在自然演变情景下,核心生态用地增加主要发生在距离城镇较远的区域,无法解决因城镇扩张和工业发展而加剧的生态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在生态优化情景下,在生态约束高值区将增加核心生态用地的配比,在生态约束低值区将增加非生态用地的配比,从而达到缓解乡村生态环境压力的作用。本研究创新性构建了基于多元数据的乡村生态用地识别与分类体系,提出并构建了乡村生态用地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和乡村生态环境压力评估指标体系,在乡村生态用地效率评估和生态环境压力评估基础上实现了乡村生态约束分区,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开展了川中丘陵区乡村生态用地的布局优化模拟试验。本文实现了乡村生态用地识别、分类、评价和布局优化模拟的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可为乡村空间优化、土地资源重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自主游戏分享环节作为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还有助于促进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目前教师缺乏对幼儿游戏分享的有效指导,造成游戏分享过程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活动质量。我们要不断地探究分享活动的指导策略,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分享,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渗透,以提升幼儿游戏活动的效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各种数据大幅增加,而巨大数据资源的处理整合又催生出新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的运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有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本文主要分析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大数据技术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
情境作业即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作业。笔者以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单元学习任务和学生学习现状与需求为设计依据,设计了个人体验情境作业、社会生活情境作业以及学科认知情境作业三种类型。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的广泛应用导致其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入市政下水管网,并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潜在威胁。微生物驱动的氮循环转化过程不仅是污水生物脱氮(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BNR)的主要途径,也是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释放的重要来源。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NPs对
通过对九型人格、志愿服务的研究现状及社区志愿者招募现状的分析,将九型人格理论引入到社区志愿者招募中,运用九型人格理论对各类志愿服务所需要的志愿者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各类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从而提高社区志愿服务和志愿者招募的质量。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脉和基础。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能够防大疫、抗大灾。本文从夯实堡垒基础和践行堡垒作用两个方面论述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的实践研究,特别是结合实际,在突如其来的全国抗疫大是大非面前,连云港市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党支部如何提高政治站位,实现关口前移,靠前指挥,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两个作用为引领,打好疫情阻击战和歼灭战。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形态学检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一般应用于检验技术中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的染色,根据其染色结果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菌种不同用药不同,可用于病因鉴别,对于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革兰氏快速染色法不仅操作简单、快捷、成本低,独立染色时间不足1 min, 我们将该法应用于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细菌染色中,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微载体是一类可为细胞培养、药物递送、信息编码等多种应用提供载体支持的微型化工具。与传统的应用模式相比,基于微载体的操作手段拥有诸多优势。例如,相比于传统的二维细胞平面培养,基于微载体的三维细胞培养能够更加真实地模拟细胞的体内生长环境,增强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的大量增殖,并有助于在体外构建功能性三维组织结构;在药物递送方面,传统的口服、局部注射、静脉注射等方式往往存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整合为策略,以素养为指向的大单元教学应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研读语文教材,整合课程内容;重构教学目标,确定课时分配;创设情境任务,组织学习活动;注重评价反馈,重视学后反思。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