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是由共同的生活方式形成的公共关系和实践,它的核心要素是政制。政制的建立依赖于对人性的基本洞察,而其所展开的伦理空间又持续塑造着人的生成。
古代城邦拥有各自的共同生活理想,政制源于生活理想形成的自然秩序,不同政制塑造出不同的城邦人特质。近现代的政制理论,承袭自然法学说,由抽象出自我保存的平等个体相结合形成社会,然后建立政治关系。身份平等的底色是自利的人性论假设。现代政制陷入了“根植于自利”与“克服自利”的困境中。
对比古今,从古代政制依据自然秩序,到近现代依据自然法的理论建构,所反映的是古今政治实践的差异和对人自身的不同理解。近现代政制为实现普遍性而趋于一般化。于是,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愈发一般化和同质化的社会状态之间的矛盾,成了现代政治面临的另一个困境。也因此,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意在超越并克服现代政治国家的表面自由。
本文首先试图在宏观的比较性视野中,借古典哲人对人性的最基本的洞察,分析政制建立的人性论前提,以及人性的现代表现形式,并通过对政治思想史和社会史演变的概述,简要展现政制理论从依据自然实践到理性形式的变化。其次,本文将民主视为后革命时期特有的普遍社会状态,铺陈古今差异,力图凸显出以理性建构作为政制基础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调适的可能性向度,从而深入理解马克思和托克维尔强调恢复政治实践的根本意义。
第一章是导论,包括引言、研究问题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第二章为政制哲思概述,简述古代自然秩序学说、近现代自然权利学说和历史正当性等政治理解。第三章讨论古代共同体和现代社会,以古代城邦的共同体政治和现代在社会意义上理解的政治为背景,凸显现代性的困境和挑战。第四章讨论现代民主制的潜在问题,以托克维尔为例,试论在身份平等社会状态下的现代民主的潜在困境,及其调适的可能性向度。第五章讨论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试析马克思从国家批判到社会批判的逻辑。
古代城邦拥有各自的共同生活理想,政制源于生活理想形成的自然秩序,不同政制塑造出不同的城邦人特质。近现代的政制理论,承袭自然法学说,由抽象出自我保存的平等个体相结合形成社会,然后建立政治关系。身份平等的底色是自利的人性论假设。现代政制陷入了“根植于自利”与“克服自利”的困境中。
对比古今,从古代政制依据自然秩序,到近现代依据自然法的理论建构,所反映的是古今政治实践的差异和对人自身的不同理解。近现代政制为实现普遍性而趋于一般化。于是,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愈发一般化和同质化的社会状态之间的矛盾,成了现代政治面临的另一个困境。也因此,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意在超越并克服现代政治国家的表面自由。
本文首先试图在宏观的比较性视野中,借古典哲人对人性的最基本的洞察,分析政制建立的人性论前提,以及人性的现代表现形式,并通过对政治思想史和社会史演变的概述,简要展现政制理论从依据自然实践到理性形式的变化。其次,本文将民主视为后革命时期特有的普遍社会状态,铺陈古今差异,力图凸显出以理性建构作为政制基础的现代性困境,及其调适的可能性向度,从而深入理解马克思和托克维尔强调恢复政治实践的根本意义。
第一章是导论,包括引言、研究问题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第二章为政制哲思概述,简述古代自然秩序学说、近现代自然权利学说和历史正当性等政治理解。第三章讨论古代共同体和现代社会,以古代城邦的共同体政治和现代在社会意义上理解的政治为背景,凸显现代性的困境和挑战。第四章讨论现代民主制的潜在问题,以托克维尔为例,试论在身份平等社会状态下的现代民主的潜在困境,及其调适的可能性向度。第五章讨论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试析马克思从国家批判到社会批判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