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林语堂编译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la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的文学创作和翻译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正是他文学创作和翻译生涯的写照。林语堂的作品具有创作中含翻译,翻译中含创作,著译中含编译的鲜明特色。本论文则立足于这一鲜有人谈及的林语堂的编译现象,对其编译思想和策略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并探索了林语堂编译成功背后的原因,揭示了林语堂编译行为给跨文化传播和翻译研究领域带来的巨大贡献。   本论文以六个章节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林语堂及其著译作品的研究成果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另一些学者们对传统意义上编译的论述。近些年从不同角度对林语堂编译作品的探讨越来越多,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之处。我们的研究发现,林语堂的编译行为不仅仅是编辑和翻译的简单叠加,而是翻译、编辑、创作的有机结合,这些都全面地体现在他的编译作品当中。   第二章是对林语堂编译行为的界定。首先概述了早期学者们对编译活动的研究。基于林语堂的编译事实,从宏观角度指出林语堂编译不仅有别于传统的翻译,而且也有别于传统的编译,是对传统编译的进一步发展与升华。最后从对林语堂编译作品的列举、分类、特点等三个方面对林语堂编译进行了界定。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林语堂四部著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出七种编译策略,即“选”、“改”、“释”、“创”、“评”、“缩”和“省”,并选取了典型例子来说明每一种编译策略,阐释其方法、原因及其效果,从而再现了林语堂的整个编译过程。从确立翻译目的到选取合理材料,从安排章节内容到翻译改写原作,这些都反映了林语堂选材慎重、读者立场、精益求精的崇高译者素养。   第四章探讨了林语堂编译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及其理论支持。从林语堂的编辑出版家身份、独树一帜的编译思想、功能翻译理论和接受美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除了受到赞助人或委托人的影响之外,传播中国文化是推动林语堂整个编译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   第五章揭示了林语堂编译研究的价值,为翻译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翻译策略,他的这一编译思想和策略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获得成功,并为典籍英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主要回顾了本研究的要点,同时也指出研究的困难和不足,其中有一些林语堂编译作品因各种原因未能找到与其对应的原文,这就为将来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用商务英语信函进行沟通已经成为经济贸易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索赔类商务英语信函主要是通过双方的书信往来就双方商品贸易和服务中出
将几个压力传感器放在测试系统中,原始的测量结果会令人大吃一惊.对于给定的恒定外力,传感器的结果存在略微的差异.这些略微的差异是由于传感器件本身造成的--世界上没有两片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霍桑是心理小说的开创者,擅长剖析人的“内心”,其代表作品《红字》已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一。霍桑的研究在英美形
格雷厄姆·格林因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的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而蜚声当代文坛。其中,《文静的美国人》就是这样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它不仅成功预言了即将到来的越南战争,
吴允铁的这一系列水墨作品,初见之下感到陌生怪异和难以理解,但是一旦认真读进了画面,就不得不为之震动。作品虽然是运用了传统的水墨形式,但是内容和内涵已经大大摆脱了传统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些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愈加重视“软实力”的发展,以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自己。中国古典文学代表着中国
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非裔美国作家,凭借《土生子》和《黑小子》两部小说获得了广泛的声誉。他对非裔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里程碑式
过去嵌入式系统通常是深嵌于最终产品之中,以系统控制为基础,一般不与外界连接。其微控制器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系统中工作,定时查询外设、收集数据、完成简单的处理工作,以及控制开关和LED指示灯。
韭菜疫病是韭菜生产重要病害。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引起的,除危害韭菜外,还危害大葱、洋葱、大蒜、茄子、番茄等。一、症状韭菜各部位都表现症状,尤为假茎和鳞茎受害最重
灾难事件通常是那些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伤害和损失的紧急性破坏性事件。当灾难事件发生时,首要的事情应该就是向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新闻报道;而低效的灾难新闻报道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