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木祥·阿旺宗智生平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木样·阿旺宗智(1648-1721)是藏传佛教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拉卜楞寺寺主,他创建了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该寺的建立使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的传播发展壮大,拉卜楞寺在短短三百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这与嘉木样·阿旺宗智在位时所奠定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本文通过系统阅读和整理与嘉木样?阿旺宗智相关的汉藏文文献,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其生平出发、结合其本人思想,探讨其历史贡献,进行学理层面的分析,作出较为公允的评判和合理定位。
  论文共分四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拉卜楞寺与“嘉木样”。文章主要爬梳汉藏历史文献,考辨真伪,梳理并厘清嘉木样?阿旺宗智的人生轨迹,从世系的角度对嘉木样称呼的由来进行了考证。
  第二章,嘉木样·阿旺宗智的历史地位。主要从嘉木样的出身哇秀世家及嘉木样在西藏的求学经历;出任郭莽堪布;拉藏汗的“老师”等四个方面入手,论述嘉木样历史地位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嘉木样·阿旺宗智的历史贡献。主要从建立拉卜楞寺;选拔贤能、培养人才;蒙藏地区弘扬格鲁派教法;著书立说等方面入手说明嘉木样的历史贡献。嘉木样·阿旺宗智佛学造诣高深,创作了许多佛学经典,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享誉格鲁派诸寺的“郭莽教材”更能看出其在藏族文化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第四章,嘉木样·阿旺宗智与安多藏传佛教。通过对河南蒙古亲王世系的梳理探讨河南亲王与拉卜楞寺的供施关系及拉卜楞寺在安多的地位和影响,拉卜楞寺的建立促进了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的发展。
其他文献
耶律楚材民族思想的内容主要由“华夷一统”、“因势利导”、“以儒治国”三部分组成。“华夷一统”为耶律楚材民族思想的核心,“因势利导”为其民族思想的基本原则,“以儒治国”为其民族思想的主要举措。耶律楚材的民族思想发端于随成吉思汗“十年西域”的征途中,在辅佐窝阔台治理中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思想体系。  随着民族思想体系的不断完善,耶律楚材也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本文首先分析了耶律楚材
学位
民族村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活态载体,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民族文化基因,直接反映着各历史时期村寨族人的生活及社会状况。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类问题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构成了严重威胁,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遗忘自己的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失忆、错忆、残忆、断忆促使传统文化急剧变迁。因此,挖掘、唤醒文化记忆,促成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保护尤为重要,而旅游则是传统文化保护的时代选择,文化内涵又是旅游价值提
学位
旅游演艺文化空间承载了地方的文化核心,对城市空间生产的建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演艺的创新转化和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空间的优化与重构。民族地区旅游演艺作为民族文化展现的特殊场所,是生活惯习、社会关系、文化象征、精神信仰等文化元素的集中展示空间,是民族地区历史集体记忆的再现。民族旅游演艺文化空间生产的结构优化是演艺文化传续和生存的重要手段,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态性和原真性保护,对城市发展实践、民族团
学位
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原传入藏地以后,佛教在藏地与本土宗教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藏传佛教。分裂割据时期,是文化和佛教繁荣发展的时期。由于不同的思想见地,藏传佛教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几大不同的宗派团体。虽传承方式和教法义理与修行方法上有细微的差别,但其本质和内涵都是一致的。先后发展的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及格鲁派都通过自己的教法传承延续之今。这过程中也有其他小的宗派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
学位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休戚相关,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更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内部变动状况,合理有效的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前提。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也明确提出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尽管西藏三次产业在形式上呈现出“三、二、一”的产值状态,但其产业结构内部仍存在分布不合理问题,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本文通过
学位
青藏高原作为生态屏障对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藏高原草原退化现象严重,生态治理刻不容缓。在生态治理实践中,现在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多年来占主导地位的科学知识或普同知识在国家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另一种是近年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的地方性知识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草原沙漠化趋势严重,当地牧人扎琼巴让运用本土经验号召当地牧民成功治理恢复沙化草原、湿地三万余亩。“本土经验”、“当
学位
本文选取兰州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为“田野点”,当地人俗称这条街为“老街”,老街为什么被“老”字予以冠之?是其历史悠久,还是有“新街”与之相对?事实上,老街之“老”既有当地人对其寄予的文化情怀与认同归属感,也包含了现代化过程中维持文化延续的诉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街成为一种文化传统的载体和象征,乃至在新一轮城市现代化发展中,被打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本,由此老街不“老”,反而历久弥新,更在传统与
学位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变迁和调适是持续不断且不可避免。因此,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研究民族问题的调适对于了解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城市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特别是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相对于主流社会面临着强烈的现代化挑战值得我们深入观察。  本文以甘肃省西北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的哈萨克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重点对当地
学位
从教育与文化的交互关系出发,变迁与选择是研究藏族教育的基本视角。近年来,随着族际间文化的交流、交融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生计变迁、定居转型、旅游开发、城镇化建设与媒体信息的网络传播等的出现,使得拉卜楞藏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以多样共存的形式呈现,而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亦呈现出知识多维的特征。为此,本文在阐述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将“变迁”与“选择”纳入藏族教育研究的理论
学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培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民族文化都是由该民族的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毫无疑问,女性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主体。由女性所创作的艺术,是她们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创新和积淀,是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北地区的各民族有众多的民间艺术,洮绣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各族妇女共享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各族妇女民间手工艺服饰的技艺和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