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教育理念下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科学技术的助力,都更需要增强创新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源泉。文科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文科人才的科技创新活力势在必行。因此,加强文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新挑战。本文第一部分论述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并进行STS教育理论与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评述,详细介绍STS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分析研究STS教育理念和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论述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STS教育理论的内涵、特点、目标和内容,通过研究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与STS教育理论的相似点,将此三种理论作为STS教育理论下的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补充。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所学校文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我国的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对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重要性认识有余,然而教育举措落实不到位。文科大学生学习科技创新课程愿望强烈,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高,苦于学校未形成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学生享受的科技创新教育有限,得知科技创新活动信息不便,获取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不足。第四部分进行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目前文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还在探索阶段,存在着几大问题,(1)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跟不上意识;(2)学校对培养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持不足;(3)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管理不规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系统课程、缺乏相应组织管理、缺乏多途径推进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第五部分提出基于STS教育理论的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原则及对策。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将STS教育融入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应坚持选择合适的STS教学内容,落实STS教育理念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养,引导文科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达到培养文科大学生的创新技能、形成创新人格的目的,最终实现文科大学生全面发展,并将创新成果积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特别强调基于STS教育理念的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应坚持针对性、可行性、整体性和实用性原则。最后,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从STS课程入手,规范课程类型、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体系。强化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规范组织结构和活动开展的流程,落实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保障,促进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生团队的组建。着力搭建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设立网络学习平台下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课程,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构建基于科技创新的学习模式。从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环境和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与舆论氛围两方面优化高校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环境。从以上四方面初步提出了基于STS教育理论的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策略,惟愿为我国高校开展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作为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引领了未来社会的消费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观与消费行为理性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消费观放在生态文明视角探讨,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培育,不同于人类以往的发展理念,其在指导社会发展的同时否定了依赖于消耗大量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促进发展的消费模式,强调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关系。同时对中国当前消费现状进行反
学位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智慧技术正在全面塑造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智慧教育已经成为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热点话题。智慧教育依托智慧课堂开展,所谓智慧课堂,是指在智慧技术的依持下,把新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构建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最终实现五化课堂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由此看来,智慧课堂就是使用智慧技术实现智慧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智慧技术发挥教育功能并实现教育
学位
智能制造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发达国家纷纷开始部署“再工业化”战略,促使智能技术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以达成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第一个十年战略规被提出,国家希望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与科技的进步与技术革新相伴而行,它在各方面极大提升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所体现出来的强大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
学位
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概念的首次提出,到20世纪以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60余年来,人工智能经过多次迅猛的技术变革后,已深入影响到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艺术创作领域。影视艺术创作被称为糅杂了多项艺术元素的第七艺术,它具有着比前六大艺术更为复杂的创作环节。它是时间与空间的融合、视觉与听觉的融合,更是逼真与虚拟的融合。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媒时代,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学位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传播的时效性,促进了人类社会共建共享人类教育的丰硕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散到社会各个领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时代变革。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壁垒,革新了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教育公平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成都石室中学祥云网络教育为个案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对西部高中教育公平的影响。主要结合
学位
科技扶贫旨在通过开发、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贫困地区社会变迁。自1986年始,我国面对广大农村地区生产技术落后、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科技基础薄弱等状况,出台并开始实施科技扶贫战略。实践证明,科技扶贫带来的革新是我国扶贫事业从救济式转变为内生式的标志和方式,如果从技术转移的角度进行把握
学位
技术哲学是一门二级学科,属于哲学的第八大分支,它是对技术的内涵、外延、发展规律以及其作用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诞生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随后美国、日本、英国等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始对技术哲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我国技术哲学领域研究基于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国情,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在其演进过程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态路径。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围绕着我国技术哲学的生态
学位
随着生态问题的加剧和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生态转向”,生态诗学、生态女性主义、生态翻译学、生态语言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生态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在构建现实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影响。随着生物多样性锐减,研究话语对动物及人与动物关系的表征成为了生态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一。生态语言学家认为动物在话语中被构建的方式体现并影响着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在及物性系
学位
自1996年Culpeper提出“不礼貌”概念以来,言语不礼貌研究开始引起Bousfield,Austin,Mills等学者的关注。在不礼貌分类的研究中,中国学者杨子、李元胜把不礼貌分为策略型不礼貌和非策略型不礼貌。其中策略型不礼貌及其定义和实现方式未受到充分关注。对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的策略型不礼貌的分析很少,喜剧文本的更是鲜有提及。不同于非策略型不礼貌,策略型不礼貌强调说话者有意识、有目的、有
学位
面对一直以来层出不穷的环境事件,尽管人类对所处危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球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摆脱环境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环境问题依然严重,人类与自然之间尖锐冲突的产生原因仍值得人们用心反思。作为英国生态学领域的伟大学者,乔纳森·休斯目睹了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恶果和自然的报复,在全面分析马克思、马尔库塞以及科恩等诸多学者关于人类需要和人类同自然之间关系看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人境关系的认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