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质粒IncHⅠ2、IncFⅡ33在鸡场大肠杆菌中的流行规律及其特征分析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细菌耐药性发展愈演愈烈,尤其是多重耐药、泛耐药及全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流行,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难题。质粒作为临床多种重要耐药基因的主要载体,可介导耐药基因在不同地区、来源及菌种之间传播。肠杆菌中部分质粒常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介导这些耐药基因共转移,从而形成多重耐药株,如IncHⅠ2和IncFⅡ质粒。IncHⅠ2和IncFⅡ型质粒是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主要流行质粒,IncFⅡ质粒中的IncFⅡ33亚型是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的流行质粒之一,这两种质粒是blaCTX-M、fosA3、floR、tetA、oqxAB和mcr-1等耐药基因传播的主要载体。因此,有必要探究这两种质粒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分布及其质粒特征,为减缓多重耐药菌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年代、地区及来源的6173株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IncHⅠ2和IncFⅡ33质粒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年代大肠杆菌中IncHⅠ2质粒的检出较为稳定,IncFⅡ型质粒的检出虽然呈下降趋势,但IncFⅡ33亚型在2007年出现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对不同地区的质粒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安徽某鸡场大肠杆菌中的IncHⅠ2和IncFⅡ33质粒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来源的菌株。随后对2015年~2018年间该鸡场分离的174株大肠杆菌中进行质粒流行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鸡场中IncHⅠ2质粒检出率为31.61%(55/174),IncFⅡ 质粒检出率为 52.30%(91/174),其中 34.07%(31/91)的IncFⅡ质粒为IncFⅡ33亚型,且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IncHⅠ2、IncFⅡ33质粒阳性菌株对头孢喹肟、头孢噻肟、氟苯尼考、黏菌素及磷霉素等多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不携带这两种质粒的菌株。PFGE分型结果表明,除部分菌株可能为克隆传播外,其它携带这两种质粒的菌株大部分为非克隆株,提示在该养殖场可能长期存在IncHⅠ2和IncFⅡ33质粒的水平传播。对IncHⅠ2和IncFⅡ33阳性菌株进行接合或转化实验,分别获得17株和18株单质粒接合子/转化子。其中,IncHⅠ2质粒大小在180~336.5 kb之间,常携带blaCTX-M-14(n=8)、blaCTX-M-55(n=2)、blaCTX-M-65(n=2)、floR(n=14)、rmtB(n=2)和 mcr-1(n=3)等在内的多种耐药基因。IncFⅡ33质粒大小介于54.7 kb~160 kb之间,主要携带 blaCTX-M-55(n=15)、fosA3(n=16)和 rmtB(n=8)等耐药基因。通过接合频率和质粒稳定性来探讨影响这两种质粒的传播因素,其中IncHⅠ2质粒的接合频率介于10-6~10-4之间,IncFⅡ33质粒的接合频率介于10-3~10-2之间。在没有药物选择压力下,对IncHⅠ2和IncFⅡ33阳性菌株进行32天的稳定性实验,发现IncFⅡ33质粒仍能稳定的存在,相比之下,IncHⅠ2质粒的丢失情况更为明显。通过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两个IncHⅠ2质粒pHNA8M074和pHNA8M068-1,及一个F33:A-:B-质粒pHNA8M068-2分别进行结构解析,发现这两种质粒的骨架序列及其结构均较为保守,但它们的可变区由于各种可移动元件的插入导致DNA分子的重排、插入和缺失,与其他质粒的可变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综上所述,在该鸡场大肠杆菌中,IncHⅠ2和IncFⅡ33为主要的流行性质粒,介导了多种耐药基因如blaCTX-M、fosA3、floR、tetA、oqxAB等的传播。与IncHⅠ2质粒相比,IncFⅡ33质粒良好的稳定性和高效的接合频率能促进该质粒在不同菌株之间广泛传播。除此之外,这些质粒可以通过可移动元件捕获其他耐药基因,因而在抗生素择压力下,这些多重耐药质粒在该养殖场中持续流行。
其他文献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胃肠道疾病,临床上可导致猪只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并且对十日龄以内的仔猪致死率高达100%,给各国生猪养殖行业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生产困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一种有囊膜包被的单股正链RN
学位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主要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与生殖系统疾病,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与经济损失。G3BP1(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1)在宿主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未见宿主蛋白G3BP1在PCV2(Porcine cicroviru
学位
胚胎着床与蜕膜化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甲状腺激素属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中重要的激素,在机体发育、新陈代谢以及生殖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人和啮齿类动物的子宫中,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HR)和脱碘酶(Deiodinase,DIO)等与甲状腺激素相关的基因均有表达,并在妊娠时期发挥特定的作用。然而。甲状腺功能紊乱对于生殖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位
抗生素广泛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细菌耐药性的日益严重,难以或无法治疗的耐药性细菌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引起全球性的健康危机。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主要是质粒介导的,然而随着全基因组测序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噬菌体在介导微生物与环境之间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能力被大大低估。我们前期研究表明分离自屠宰肉的沙门菌中P1噬菌体整合了blaCTX-M-27基因(P1-blaCTX-M
学位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在细菌病原体之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医院、社区及动物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致病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排首位。肠球菌的致病性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肠球菌的固有耐药性对多数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耐药。随着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学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肉鸡消费国和生产国,我国在肉鸡生产中普遍使用抗菌药。阿莫西林、金霉素、氟苯尼考由于抗菌效果好且副作用较少,被广泛应用于肉鸡养殖业。探究阿莫西林、金霉素和氟苯尼考对肉鸡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组和菌群结构的影响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本研究立足于此背景,运用宏基因组学技术研究了肉鸡分别饲用阿莫西林、金霉素、氟苯尼考后,肠道菌群耐药基因组和菌群结构的变化规
学位
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菌。由于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已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但是尚未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有证据提出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在此类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柱作用。由于越来越多的黏菌素的使用使大肠杆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降低,特别是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出现可能导致黏菌素
学位
自20世纪初开始使用抗生素以来,人类医疗健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随着抗生素在人类医学和畜牧业中的不合理应用,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黏菌素作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地位尤为重要。但自2015年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首次被报道后,黏菌素耐药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随后世界各地相继检出mcr-1,呈现全球流行趋势,这给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治疗带来
学位
磷霉素是一种磷酸烯醇丙酮酸类似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常用于治疗由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所引起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fosA基因目前是引起肠杆菌对磷霉素耐药的最常见耐药基因,可位于质粒或染色体上。大肠杆菌所携带的质粒介导的fosA基因大多来源于其他肠杆菌,如克吕沃尔氏菌属(fosA3、fosA4)、克雷伯氏菌属(fosA5、fosA6和fo
学位
为对候鸟源细菌进行耐药性调查及探究其与栖息地生态因子的关联性,本研究采集2019年青海湖候鸟栖息地候鸟粪便及各生态因子样本(牛羊粪便、土壤及水体样本),结合宏基因组学、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技术及传统分菌检测技术优势,对各类样本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Network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各类样本耐药基因与菌群结构的关联性以及不同来源样品间耐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