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基酸-溴虫腈导向农药的合成和输导性检测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氨基酸导向农药理念为指导,结合昆虫取食溴虫腈后,在昆虫体内通过多功能氧化酶转变为具体杀虫活性化合物溴代吡咯腈,以溴虫腈为农药母体结构,设计构建并合成了两个不同系列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目的使新农药到达植物体内特定部位断裂酰胺键,随后在昆虫取食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后,进入昆虫体内转变成溴代吡咯腈发挥药效。根据Chollet et al.,(2004)合成了含有羧基的杀真菌剂拌种咯(Fenpiclonil)在蓖麻上具有优越的韧皮部输导性,同时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在溴代吡咯腈的α位引出末端为羧基的连接臂,设计并合成了两条条路线的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与L-氨基酸甲酯缩合得到30个新型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4a-4o、5a-5o),以及18个新型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11a-11i、12a–12i),所有偶合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ESI-HRMS分析确认。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上检测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随后在菜心植株体系上测定新型导向农药输导性,通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化合物4e,4f,11e,12e在菜心中的吸收,结果显示化合物4e,11e,12e均可以完成向菜心体内特定部位输导,而溴虫腈却不能,其中化合物4e在菜心叶部的总吸收量最高,达到26.82±4.45 nmol/g。验证了氨基酸-溴虫腈导向农药从根部吸收进入菜心叶部防治害虫的完整进程。本文首次选用了粮食作物水稻植株体系作为测定新型导向农药输导性的植物材料,通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30种不同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4a-4o,5a-5o)以及18个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11a-11i、12a–12i)在水稻中的吸收。结果发现,大部分偶合物均可在水稻根部吸收,却未能在水稻叶部吸收,其中丝氨酸-溴虫腈偶合物12e,以及谷氨酸-溴虫腈偶合物12h可以在水稻叶部汁液中检测到,在水稻叶部吸收量分别为140.50±2.73 nmol/g和23.68±0.57 nmol/g,证明了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可以进入到水稻叶部,具有应用到水稻上的潜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溴虫腈衍生物10在水稻叶部具有最高的吸收量,为238.00±1.25 nmol/g。输导机理实验表明,带有羧基的衍生物10的运输机制需要能量的参与,推测其为主动运输机制。在水稻根部吸收实验后,针对药剂的施药特点,在水稻稻飞虱上进行了生物活性实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溴虫腈及大多数溴虫腈衍生物在稻飞虱上不展示生物活性,但化合物10却能够在水稻稻飞虱上具有较为优异的杀虫活性,证明了衍生物10在水稻上具有研发潜力。本文将氨基酸和溴虫腈结合获得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iibner)上检测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并在菜心上进行检测验证了其可以进入到菜心叶部完成向菜心体内特定部位输导,证实了氨基酸-溴虫腈导向农药是一种从根部施药防治为害十字花科植物的鳞翅目害虫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将氨基酸-溴虫腈偶合物在水稻上证实了具有优质输导性,验证了氨基酸-溴虫腈导向农药具有应用到水稻上的潜力。含有羧基的溴虫腈衍生物10的发现以及对其的输导性的研究也为溴虫腈改造应用在水稻上提供了一种新颖策略,这为新型氨基酸导向农药的的开发以及溴虫腈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养猪业产生大量的重污染污水,若处理不当,会对周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全球面临能源危机,生物能源开发方兴未艾,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微藻可以高效处理猪场沼液中的氮磷,且藻生物质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微藻培养与污水处理的耦合,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净化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研究拟通过实验室摇瓶实验筛选耐受猪场沼液的丝状蓝藻,评估藻去除沼液主要污染物的能力及利用沼液培
我国是农业大国与农机制造业大国,但我国农机行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单一、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特征,建立一套基于CAD模型的农机部件智能设计平台有利于提高农机研发效率、升级产业链整体协作能力、加强行业创新水平。完整的农机部件智能设计平台应包括快速设计模块、快速建模模块、智能推理设计模块、仿真设计模块;同时为了保证通用性,需要平台能处理多源异构模型;为保证实用性,需要PLM(Product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5个不同的硅肥施用量处理:0(T1)、97.5(T2)、146.25(T3)、195.00(T4)、243.75(T5)kg·hm-2,探讨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冬作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对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马铃薯生育进程中氮、磷、钾、钙、镁、硅6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质量和
本论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Morus alba)及其复方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免疫、抗氧化及血清生化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13.45±0.05 g的健康罗非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组(D0、M1、M2、M3、MC1、MC2、MC3),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
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加工行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基于膜孔径筛分作用及电荷效应,实现不同功能目标产物的高效分离。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过程及机理,并对不同类型的膜在乳品加工行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讨论,重点阐述了乳品工业各环节中膜技术应用的难点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乳品除菌、乳品浓缩、蛋白分离、乳糖脱除及加工废水处理。最后基于目前所采用的膜材料及工艺,指出了膜技术处理乳制品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膜分
乳酸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农业、化工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生物体机体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有机酸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能够产乳酸的芽孢杆菌菌种很少。本文从内蒙古传统发酵酸奶中分离出一株菌种DU-106,该菌具有高产乳酸的特性。本论文进一步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分类地位鉴定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本文结果与结论如下:菌株DU-106为革兰氏阳性菌,呈现棒状,增殖方式为内生孢子,兼性厌
近年来花卉产业不断崛起,因其优美的观赏性成为了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种植业新兴产业中占领着一席之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各国间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物种引进、货物运输等带来的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也较为严重。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之一,地域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物流交易频繁,适宜多种园林植物花卉的生产、交易和运输,但是庞大的市场伴随着的不仅是可观的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还有外来有害生
为开发新型蛋白资源,本论文研究了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体成分、肌肉品质、抗氧化、碱性磷酸酶、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形态及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9.22±0.01 g的健康状况良好、规格均匀的罗非鱼600尾,随机分为5个组D0(鱼粉对照组)、S1(替代25%鱼
本实验通过对华南地区典型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秸秆定期喷洒不同酸度的酸雨,结合酸雨对秸秆理化性质、分解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的影响,探讨酸雨对秸秆养分释放的影响机制。实验设置三个处理:重度酸雨pH3、轻度酸雨pH5、CK(pH≈7.80),每个处理4个重复。本实验为期六个月,在处理后第1、2、4、6个月收集秸秆样品,每袋样品分2g于烘箱中烘至恒重并计算其干重剩余率及C、N、P含量测定,其余鲜样
猪肉是我国主要的肉类产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提高猪肉产量对国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猪肉按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其中骨骼肌是其最主要构成类型。因此,研究骨骼肌的发育调控过程有助于提高猪肉产量。猪骨骼肌的发育按肌纤维形成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妊娠35天左右形成初级纤维,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妊娠第60天;在妊娠50-60天时开始形成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