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治疗效果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人工智能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分析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探究影响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1.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参与人工智能破裂风险评估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统计破裂风险、采取的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2.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统计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观察两组安全性指标:根据改良Rankin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第6月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总体死亡率和预后不良亚组死亡率;术中动脉瘤破裂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有效性指标: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及术后第6月动脉瘤复发率。3.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有74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参与人工智能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低风险5例,均保守观察;中风险32例,其中21例保守观察、5例开颅夹闭和6例介入栓塞;高风险31例,其中15例保守观察、9例开颅夹闭和7例介入栓塞;极高风险6例,其中3例保守观察、1例开颅夹闭和2例介入栓塞。高和极高破裂风险的患者采取保守观察后的死亡率分别为6.67%和66.7%,接受积极干预治疗后死亡率均为0。2.共收集患者266例,开颅夹闭组共105例,介入栓塞组共161例。介入栓塞组的手术时间(147.16分钟)和术后住院时间(4.29天)均短于开颅夹闭组(205.78分钟和11.9天),介入栓塞组的住院费用(135367.04元)高于开颅夹闭组(88189.04元),均P<0.05。安全性指标: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的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7.62%和93.79%)、术后第6月预后良好率(89.52%和95.03%)无明显差异(均P>0.05),单发动脉瘤的位置亚组预后比较无差异(均P>0.05)。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的总体死亡率比较无差异(0.95%和3.11%,P>0.05),预后不良亚组比较中介入栓塞组死亡率(62.50%)高于开颅夹闭组(9.09%),P<0.05。开颅夹闭组未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组有4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破裂率2.48%;非计划二次手术开颅夹闭组有3例(2.86%),介入栓塞组有3例(1.86%),两组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开颅夹闭组术后脑出血7.62%、脑血管痉挛10.47%、脑积水3.81%、颅内感染4.76%、肺部感染19.06%,介入栓塞组术后脑出血1.86%、脑血管痉挛1.24%、脑积水0、颅内感染0.62%、肺部感染4.97%,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开颅夹闭组均高于介入栓塞组(均P<0.05)。有效性指标:开颅夹闭组和介入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均达100%。术后第6月复查时,介入栓塞组复发率为4.49%,开颅夹闭组无复发。3.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是开颅夹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动脉瘤、脑出血、脑梗塞及肺部感染是介入栓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动脉瘤形态和大小对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影响较小(均P>0.05)。结论:1.人工智能可有效评估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2.破裂风险低或中的患者可保守观察,而破裂风险高或极高的患者应积极干预治疗3.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4.开颅夹闭治疗费用较低,术中动脉瘤破裂概率低,更能保证不良预后患者的生存,且短期内不易复发,术后要积极防治脑出血、血管痉挛和肺部感染。5.介入栓塞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治疗费用较高,术中要避免动脉瘤破裂,术后要积极防治脑出血、脑梗塞和肺部感染。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航天员空间任务工作周期将越来越长,这也必然会使他们遭受到更多剂量率的空间粒子辐射。已有报道空间粒子辐射累积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诱发癌症。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空间粒子辐射对航天员的损伤危害,保障他们空间作业的安全性,已经成为航天事业推进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深度测序技术发展迅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设计合理的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策略对空间辐射状态下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学位
作为“守门人”的主体具备对通道的控制力,在相关制度的发展中承担监管辅助者与被监管对象的双重角色。在我国平台责任中应厘清“以网管网”与对超大型平台特殊监管的不同规制逻辑。“以网管网”属第三方执行策略,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守门”能力以监管用户的不法行为,在此过程中平台承担着辅助监管者的角色;而特殊义务制度通过对超大型平台课以一系列特殊义务,以约束和引导其私权力的行使,防止其“守门”权力的滥用。我国应在充
期刊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发病的危险因素,比较轻/中度与重度MAS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胸部X线特征,为MA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第一部分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2015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188例MAS患儿及孕母的临床资料,在排除18例不符合MAS组入组条件的新生儿后,最终将170例患儿纳
学位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死亡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引起。AS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脂质和炎症细胞在动脉壁中积聚,动脉壁增厚,血流减少,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伴随AS增加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速AS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社会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增加了AS的患病风
学位
儿童缺血性股骨头坏死(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LCPD)简称 Perthes,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原因不明的软骨病,目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法辅助Perthes早期检测,临床早期检测主要是一些影像学方法,然而这些影像学检测诊断方法准确率偏低。另外儿童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hip joint in children,TSHJC)的临床
学位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45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PRP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为51.0-79.0岁,平均为(63.28±8.06)岁。创面部位分别为:小腿7例,足部7例,骶尾部6例,躯干1例。
学位
目的:探讨中国年满16周岁汉族人群脂蛋白(a)(Lp(a))与尿酸(UA)水平在首发阻塞性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交互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的1354例首发阻塞性AMI患者为病例组,纳入同期1616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正常或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非冠心病(CHD)患者为对照组。按脂蛋白(a)的五分位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Q1-Q5分位和尿酸=42
学位
氮化硼(Boron nitride,BN)具有类石墨烯结构,又被称为“白色石墨烯”。氮化硼因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绝缘性和极低的摩擦系数,已被广泛应用于光电能源,航空航天和机械制造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BN纳米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比如:组织工程、药物递送等。但相对于BN纳米片的整体生物学效应而言,人们对更为微观和基础的BN纳米片与重要生物分子的
学位
研究目的: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入院、手术和出院的新型手术模式。本文回顾性调查了我院近三年来729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日间手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息肉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和治疗费用等方面与普通住院患者相对比,统计结直肠息肉日间手术变异情况,分析息肉摘除后非计划再入院原因,寻找息肉术后再发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日间
学位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不仅给个体带来生理和心理损害,也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是目前防治高血压的两大要点。过去的半个世纪,对高血压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成为主流。然而长期服用降压药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其带来的副作用也会造成生理影响,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进而加剧高血压的发展,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内皮功能和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