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1r17磷酸化调控对小鼠酒精依赖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1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酒精精神依赖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酒精依赖是由复杂的神经机制介导的,目前对于酒精成瘾和酒依赖尚无有效疗法。本研究通过建立酒精双瓶选择致酒依赖模型,分析小鼠海马中的m RNA表达谱,找到酒依赖过程的关键基因蛋白磷酸酶1调节因子亚基17(Protein phosphatase 1 regulatory subunit 17,PPP1r17)。观察海马脑区PPP1r17对小鼠饮酒行为的影响,分析PPP1r17在酒依赖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为研究酒精依赖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建立小鼠酒精双瓶选择致酒依赖模型,对照组和酒精组各取3只小鼠的海马组织,进行m RNA表达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2.在小鼠海马过表达PPP1r17: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病毒技术将AAV-EGFP或AAV-PPP1r17注射到小鼠双侧海马脑区,于3周后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观察PPP1r17的蛋白表达情况,观察空病毒对饮酒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液酒精浓度观察过表达PPP1r17对酒精代谢的影响。3.将4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为空病毒饮水组(AAV-EGFP+Water)、空病毒饮酒组(AAV-EGFP+Et OH)、PPP1r17饮水组(AAV-PPP1r17+Water)、PPP1r17饮酒组(AAV-PPP1r17+Et OH)。每个组小鼠双侧海马注射病毒0.8μl,3周以后PPP1r17表达量达到峰值,进行如下实验:(1)双瓶选择实验:每只小鼠单独饲养。空病毒饮水组和PPP1r17饮水组放置2个相同的装有等体积水的饮水瓶。空病毒饮酒组和PPP1r17饮酒组放置饮水瓶和饮酒瓶各一个,饮酒瓶中的酒精浓度依次为3%、6%和10%。检测每只小鼠的酒精饮用量和酒精偏好率,同时观察总液体饮用量和体重变化情况。(2)检测海马脑区过表达PPP1r17对小鼠味觉偏好的影响,对四个组的小鼠分别进行糖精和奎宁双瓶选择实验。(3)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P1r17对各组小鼠肌动蛋白F-actin/G-actin、p-Cofilin/Cofilin比值的影响。(4)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PPP1r17对AKT、GSK-3β、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1.芯片测序及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酒精组与对照组小鼠存在大量差异表达m RNA;q PCR实验结果表明测序结果真实可信,其中PPP1r17 m RNA表达显著上调。2.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小鼠海马脑区有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PPP1r17在小鼠海马脑区成功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AV-PPP1r17组小鼠海马中PPP1r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通过行为学检测明确,注射空病毒对小鼠的饮酒行为没有影响。腹腔注射酒精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和AAV-PPP1r17组小鼠的血液酒精浓度无明显差异,但是两个组在注射后1 h的血液酒精浓度均明显高于注射后2 h的血液酒精浓度(P<0.05)。3.行为学检测(1)酒精双瓶选择实验:当小鼠饮酒浓度为3%和6%时,空病毒饮酒组和PPP1r17饮酒组的小鼠饮酒量和酒精偏好均无明显差异。当饮用的酒精浓度上升至10%时,与空病毒饮酒组相比,PPP1r17饮酒组小鼠的饮酒量和酒精偏好均显著下降。在实验过程中,四组小鼠的总液体饮用量和体重均无显著差异。(2)糖精和奎宁双瓶选择实验:在糖精双瓶选择实验中,四个组之间不同浓度糖精(0.04%和0.08%)的饮用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当糖精浓度增高时,各组小鼠的糖精饮用量显著增加(P<0.001),糖精偏好性、体重和总的液体饮用量无组间差异。在奎宁双瓶选择实验中,四个组之间不同浓度奎宁(30μM和60μM)饮用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当奎宁浓度增高时,各组小鼠的奎宁饮用量显著减少(P<0.001),而奎宁偏好性、体重和总的液体饮用量无组间差异。(3)肌动蛋白表达量检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病毒饮水组相比,空病毒饮酒组小鼠海马脑区F-actin/G-actin、p-Cofilin/Cofilin的比值增加(P<0.001)。当过表达PPP1r17后,饮酒组F-actin/G-actin、p-Cofilin/Cofilin的比值显著降低(P<0.001)。(4)AKT、GSK-3β、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检测:与空病毒饮水组相比,空病毒饮酒组p-AKT/AKT,p-GSK-3β/GSK-3β和p-CREB/CREB的比值显著增加(P<0.01),而在过表达PPP1r17以后饮酒组p-AKT/AKT,p-GSK-3β/GSK-3β和p-CREB/CREB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1.酒精依赖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大量差异表达m RNA,其中PPP1r17 m RNA在小鼠海马中表达量显著升高。2.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使AAV-PPP1r17在小鼠海马中特异性高表达。空病毒不会影响小鼠饮酒行为,并且PPP1r17对小鼠酒精的吸收和代谢没有影响。3.在小鼠海马中过表达PPP1r17可以减弱小鼠的饮酒量、降低饮酒偏好,并且这种改变与味觉偏好无关。4.PPP1r17可以调节细胞骨架蛋白F-actin/G-actin以及p-Cofilin/Cofilin的表达。可能通过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影响小鼠的饮酒行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标本30例和配对癌旁组织30例,通过IHC定量检测PFDN2在HCC中的表达水平,比较PFDN2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PFDN2在HCC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PFDN2在HCC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间质,在HCC癌组织的
目的:比较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方案与持续性内分泌治疗方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临床病理明确诊断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包括年龄、初始PSA、TNM分期、Gleason评分一般资料,严格遵循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录患者共计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治疗方案,根据血清PSA是否持续半年小于或等于0.2ng/ml
目的:卵巢癌是最致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少准确的预后标志物,卵巢癌预后普遍较差。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试图确定与卵巢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获得表达谱,鉴定出P1.5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功能富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功能模块分析、生存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
目的:1、检测PTEN、p-mTOR、p-p70S6K、p-4EBP1基因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正常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状况。2、分析四种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1、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89例及癌旁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34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17例、正常食管组织59例),制作组织芯片。2、
目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已被证实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法舒地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是否对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具有调控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D小鼠认知功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的机制。方法:将16只8月龄APP/PS1小
目的:1.基底节区损伤的卒中后抑郁(SBG)是一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SBG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和度中心性(DC)的方法探究SBG的神经生物学机制。2.舒肝解郁胶囊已被用于改善卒中后抑郁(PSD)引起的抑郁状态和认知损害,但其改善作用的脑功能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低频振幅(ALFF)、动态低频振幅(dALFF)和动态功能连接
目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已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相比药物治疗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的明显优势,因而成为临床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最佳选择。但电休克治疗刺激强度大、范围广,常伴随认知功能损害等副反应,因而降低了患者的接受度,而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就是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既往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紊乱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对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抑郁症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方法:收集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35名,健康受试者31名。收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17)评估患者抑郁严重
目的:探寻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以及益生菌对小鼠行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炎性相关抑郁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分为2阶段:第1阶段:通过将炎性相关抑郁症患者、非炎性抑郁症患者、健康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定植于“伪无菌”小鼠,分析其相关指标。第2阶段:对炎性相关抑郁症小鼠进行益生菌干预,分析其相关指标。1.实验小鼠的分组:阶段1: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炎性相关抑郁症组(2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样动物模型脑组织中ptk2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TK2B蛋白随着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血液和脑组织中生物标记物Aβ1-42、Tau蛋白磷酸化(p-Tau)和行为学功能的关系。分析ptk2b基因对AD病理学和行为学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分两部分进行:(1)在APP/PS1转基因动物脑组织中ptk2b基因和PTK2B蛋白随着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