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探索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我国,所有制结构这一概念在1979年前后才提出来,但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在艰辛的探索中,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明确,逐步抛弃了传统的所有制体制,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设想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列宁﹑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理论。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探索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对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反思和六十年代经济调整过程中,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提出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允许“大集体”中存在“小自由”,提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新思路,试图突破传统的所有制教条,但后来认识上出现逆转未能成功。第二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党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逐步深化,真正突破了苏联所有制模式,提出所有制结构的“主体补充论”。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五大,所有制理论取得飞跃的突破,提出所有制结构的“一主多元结构论”,突破了“主体补充论”和单纯的机械“数量论”,提出重新厘定公有制的内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取得理论创新。第四个阶段是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再次阐释,明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同时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应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是自发演进的,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探索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性骚扰的概况,包括各种关于性骚扰的定义以及目前国际上关于性骚扰的理论研究.在介绍了性骚扰的概况以后,本文第二章在介绍世界各国性骚扰的现状的基础
在民事纠纷中,当诉讼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最终解决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方式时,各方当事人都需依法律规定提交全面、充分以及有效的利己证据,来证明其主张事项的真实性,以最大限度地保护
《北京宪章》在“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一章中提出了“全社会的建筑学”的概念。笔者以为,这既是对20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个精辟恰当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建筑设计模式
该文借鉴了现实主义的"个体"(国家)是理性的、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这一理论假设,也借鉴了新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社会和全球公共问题的观察,在方法论上以个体主义为基础,即以个体
公用企业是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提供者,是中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所在.中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正处在由垄断经营向公平竞争的转轨中
“光大乌龙”事件最终以证监会认定为内幕交易事件而告终,但是这一事件所引起的风波还没有平息,其影响力对于整个证券市场乃至金融行业都引发了轩然大波。该事件的影响力已经不
所谓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是指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它具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它鼓励发展
2000年6月,江泽民主席在南京视察期间,曾在月牙湖西岸的明代古城墙上指着对岸的大邦花园居住小区赞誉说,该项目已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居住质量(据《南京日报》报导)。的确,该项
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宏观调控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经济法体系。市场规制法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社会公益、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