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约束与我国家庭创业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0703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2年GDP增长率跌破8%以来,我国经济正式进入增速阶段性回落的“新常态”时期,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态势下,创业创新的重要地位便不断地突显出来。中央政府对大力推动创业创新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已陆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措施以鼓励创业创新。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语。创业不仅可以实现自我雇佣,还能创造新增就业。尽管近两年我国GDP增速不断下跌,但就业率不降反增,2013年我国个体和私营企业新增从业人员达到1184.48万人,占全部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90.4%,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效果已经初现端倪。未来,创业创新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事实上,改革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奇迹般的持续高速增长也与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新创立的中、小、微型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私营企业和个体商户所占比重日益提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作为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创业有助于分散经济风险,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创业在推动技术创新、吸纳就业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中小微企业创造的GDP已经占到国家总量的60%-70%,所创造的就业已经占到85%,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但是相比较而言,这些企业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重要贡献,与其所获得的金融资源支持明显不匹配。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难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融资难问题的存在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也一直致力于探寻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和部分2011年的微观数据,全面考察了正规金融信贷约束对我国家庭创业的影响,并探索了信贷约束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信贷约束对家庭创业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银行不能为家庭提供足够的资金,包括对家庭做出创业选择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创业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影响。为此,本文的研究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信贷约束对家庭是否选择创业的影响;(2)信贷约束对家庭创业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从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两方面进行考察;(3)分析信贷约束或者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的实证研究也正是集中在这三个方面。本文通过直接定义是否受到信贷约束的哑变量来进行探讨有一定的优势,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出信贷约束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程度,而且通过哑变量进行分组也方便更好地讨论变量的内生性问题。
  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信贷约束影响我国家庭创业的问题展开研究。各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并对本文使用的相关概念定义进行了界定,最后谈到了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围绕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述评。通过对创业精神与经济增长、信贷约束与创业选择、信贷约束与创业发展、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以及信贷可得性方面的相关文献的梳理,找出现有研究的不足,进一步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和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
  第三章则对本文使用到的微观数据进行介绍,并基于该数据,对我国家庭的信贷状况和家庭创业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描述。通过该统计描述,发现了信贷约束家庭在创业选择和企业经营状况上与不受信贷约束家庭存在差异之处,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第四章实证分析了信贷约束对我国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显著抑制了家庭创业活力。在这一章中,我们利用家庭在住房、汽车等方面的信贷约束信息衡量家庭在选择创业时的信贷状况,估计了正规金融信贷约束对家庭创业概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信贷约束将显著降低家庭创业概率约3.4个百分点。在内生性的处理上,我们用家庭在创业之前受到房贷、车贷约束等信息识别家庭在创业前的信贷约束情况以消除创业对信贷约束的反向作用,同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比背景相似的信贷约束家庭与非信贷约束家庭在创业活力上的差异,结论仍然显示信贷约束显著降低家庭创业概率。结果还显示,初始财富是居民是否创业的关键变量,获得拆迁补助的家庭在信贷约束条件下有更大的创业活力。通过比较家庭创业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风险偏好差异,本章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此外,本章还讨论了民间借贷和信用卡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发现在受到信贷约束的条件下,通过民间信贷和信用卡等渠道借款,能够发挥一定的资金补充作用,从而增加家庭创业概率。
  第五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继续讨论正规金融信贷约束对家庭创业以后的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的影响。这一章中回归分析的子样本限定为从事工商业的创业家庭,就可以直接使用工商业信贷约束这一变量。我们从家庭创业企业的规模、是否盈利以及净利润额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信贷约束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信贷约束限制了我国家庭创业企业的规模,降低了企业盈利的可能性,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本章运用Altonji等(2005)介绍的估计方法,利用可观测变量对估计系数的影响同比例推断不可观测变量的影响,讨论了可能的遗漏变量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此后在按照城乡划分和地区范围划分的子样本回归中,我们也得到了稳健的结论,并且发现农村地区的家庭创业企业受信贷约束影响程度较城镇地区更为严重,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地区的家庭创业企业受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反而受影响程度最小。同时结果还显示,在受到信贷约束的条件下,民间借贷并没有给企业更好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第六章主要分析了影响信贷可得性或信贷约束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面临的创业信贷约束(用住房信贷约束替代)和创业企业面临的工商业信贷约束。结果发现,社会普遍认同的创业贷款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存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准备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家庭中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有信贷需求,却又不选择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这部分群体的存在间接导致了信贷可得性较低。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内生性,我们利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的思想,从家庭申请贷款和银行发放贷款这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些与企业家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相关的变量,以及代表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变量对家庭申请和获得银行贷款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结合近一两年来国家有关鼓励创业的政策调整,给出了本文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从选题、分析方法、数据使用上看,本论文都存在一定的创新点。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虽然有一些关于信贷约束与创业的研究,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但规范的实证研究还不多,同时他们主要集中在农户创业上。本文利用CHFS的最新数据,在分析中扩充了大量的城镇家庭样本,实证分析了正规金融信贷约束对家庭非农创业活力以及创业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丰富了国内创业相关方面以及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同时,本文使用的数据代表性强、样本量大、数据全面,也使得结论更具普遍意义。
  第二,学者分析信贷可得性和信贷约束的影响因素问题时,一般都是从借款人向银行提出申请以后的通过审批或拒绝放款的结果来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则往前推了一步,同时考察了影响借款人申请贷款和获得贷款的影响因素,使得结论不论在政策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更有现实意义。
  第三,本文对内生性问题的解决更加合理,结论更加稳健。通过受到信贷约束的时间先后识别出家庭创业之间的信贷状况,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PSM),借助住房拆迁的自然实验,借鉴Altonji等(2005)讨论不可观测变量带来的内生性方法,以及使用Heckprobit估计(Probit with sample selection)等一系列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变量的交互影响,以及增加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从而对本文的三个主题的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回归结果比较可信。
其他文献
农村城镇化是与城市化并行不悖的一条发展路径,在以“集聚中走向平衡”的不均衡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将着重点放在了大城市圈的构建与大中城市的发展建设上,意愿以县域人口在此务工经商达到农民工市民化的发展愿望;然而,在大中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太高且面临着种种障碍,这使得农民工无法真正在市民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相比较走大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艰难,县域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就更有着其现实可能。中国县域农村城镇化立足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基尼系数逐年递增,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关注。收入差距的扩大表明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未能均等地、充分地惠及社会每个阶层和群体,尤其是广大的普通劳动者阶层。在各种收入差距中,行业收入差距尤其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差距更是近年来民众瞩目的焦点。事实表明,行政垄断造成的机会不均等和行政垄断行业远高于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从而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4年第3季度末,农村外出农民工17561万人。他们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民工这么一个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群体,却成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尽管他们实现了在城镇就业和居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国如今已经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决定了社会产品的生产能力,在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中起到了基石和枢纽的作用。第二产业的产业升级状况和就业情况对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将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从当下对第二产业就业情况的分析成果来看,以往研究都是把影
学位
所谓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历览各国产业发达这顺序,皆以农为本”,可见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变大,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城乡发展失衡,农业发展落后,三农问题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农村制度环境落后,农村金融
20世纪80年代起,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合作与协调成为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势。汇率作为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不仅是一国经济政策的主体成分,而且是保持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中之重。就中国而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将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金融机构的集聚,这一特征促成了众多国际知名金融集聚中心,伦敦、纽约与东京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的金融产集聚状况也非常显著,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15)排行榜上,中国香港排名位居第3位,上海、深圳和北京分列20位、25位和32位,可以看出,中国香港已经成为了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而上海、深圳与北京在国际上也已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现阶段中
学位
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之后的人民币汇率是基于市场供求基础之上,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小幅调节。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上一直保持升值趋势,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是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这一现象难以通过传统经济学理论解释。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过程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人民币升值并
学位
一直以来,健康作为人类发展的基础,深受卫生经济学的关注。伴随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在进行健康投资时,人们更加偏向于加大医疗卫生费用的投入。在很多国家,医疗卫生费用已然变成了多数国家沉重的负担。为了减轻国家财政和人们的医疗负担,使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加有保障和有效率,国家正在积极的寻找其他方式来代替医疗服务消费。对于中国这样医疗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
学位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早期的货币多以贝壳的形式出现,后逐渐代之以金、铜等金属货币。汉武帝统一币制,流通五铢钱,唐初改行通宝钱。宋元时始推行纸币制度,北宋的交子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6世纪以前,中国的货币制度较少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地理大发现以后,中国的货币制度卷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白银取代铜钱和纸钞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并一直延续到1935年的法币改革。  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完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