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B1抑制MMP1表达和肺癌细胞侵袭的分子机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占全球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女性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的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现有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肺癌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肺癌早期容易出现转移,因此在中国有近78%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时为III-IV期,而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肺癌的高转移率是导致其高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入了解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预防晚期肺癌,提高肺癌生存率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癌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极不稳定,可发生复制、丢失、转位、突变等变化,从而引起某些基因发生结构、表达和功能上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近年来,抑癌基因LKB1在NSCLC的恶性进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正在引起肿瘤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LKB1(Liver Kinase B1),又称STK11(serine/theronine protein kinase 11),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在多数散发性的肿瘤中,LKB1的突变是罕见的,但在NSCLC中,LKB1突变率可高达20%~30%,位于第三位。LKB1通过作用下游激酶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和细胞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MPK(AMP-regulated protein kinase)是LKB1下游重要的靶蛋白之一,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此外,LKB1还可以激活其他AMPK相关的激酶,如MARKs(microtuble affinity-regulating kinases),MARKs通过参与微管稳定性的调节影响细胞的极性。LKB1在肺癌转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Kras突变活化的小鼠肺癌模型中LKB1的缺失显著促进肺部肿瘤的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而且,LKB1突变导致肿瘤更短的潜伏期以及更高的转移倾向性。我们在一系列NSCLC细胞系中检测了LKB1的表达,选取了LKB1野生型的细胞系H1299,利用Lenti-virus载体系统建立了可稳定表达LKB1sh RNA的H1299同源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1299-LKB1sh RNA,并从m RNA和蛋白水平验证了LKB1的knockdown效果。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H1299-p LKO.1)相比,LKB1 knockdown后,H1299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目前,LKB1抑制肺癌转移的分子机理还知之甚少。文献表明,无论抑制NEDD9、LOX还是SRC,只能部分逆转LKB1缺失导致的肺癌的转移,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我们推测,可能还有其他的分子或者信号通路在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深入研究LKB1抑制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理,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比较了上述H1299-p LKO.1和H1299-LKB1sh RNA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了一系列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相关的重要分子,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首先,LKB1 knockdown后MMP1的m RNA水平显著升高,比对照组大约高5倍左右;其次,文献表明,MMP1是MMP家族成员之一,又称为胶原酶,可以降解ECM中的蛋白成分,破坏肿瘤细胞侵袭的组织学屏障,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关键性作用。在众多的实体肿瘤例如: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脑肿瘤中均证实MMP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选择MMP1作为LKB1下游重要的靶分子进行探讨。在本论文中,我们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进行了验证,观察到与芯片一致的结果,即LKB1缺失导致MMP1的m RNA水平升高、蛋白水平也相应升高;此外,我们还发现,在LKB1突变的NSCLC细胞系中过表达LKB1可以抑制MMP1的水平。而且,在肺癌标本中,LKB1的水平与MMP1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LKB1可以负调控MMP1的表达。LKB1可能通过对MMP1的负调控,降低MMP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MARK是LKB1下游的重要激酶之一。我们发现,加入MARK的小分子抑制剂,可以上调ERK的磷酸化水平、促进MMP1的表达水平,提示MARK可能在LKB1下游介导MMP1的负调控。总之,本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分子生物学和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LKB1缺失导致肺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LKB1负调控MMP1的表达,MARK作为下游的重要分子介导LKB1对MMP1的负调控。这些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们对于LKB1作为抑癌基因在肺癌转移中的认识,并为将来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在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lnc RNA对肿瘤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对于筛选肿瘤个体化诊断、治疗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se RNA,HOTAIR)是一个反义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通过募集PRC2复合
阐述高校知识产权转化仍在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缺乏知识产权相关的专业人才,提出高校重视知识产权转化,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剂量补偿效应、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lncRNA具有类型多、数量多和作用机制多等特点[3]。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lncRNA被陆续发现,但目前大部分lncRNA确切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并不清楚[
神经内分泌转化(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NED)后的前列腺癌具有高侵袭性,并迅速发展成为雄激素非依赖性的生长,在此,我们将NED导致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命名为神经内分泌亚型的CRPC(NeCRPC)。然而至今,前列腺癌发生NED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而且对CRPC的诊断依然单一
警报素(Alarmin)是一类具有募集和活化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双重作用的内源性分子,能够增强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binding protein 1,HMGN1)是2012年报道的新的警报素分子。出现在细胞外的HMGN1能够募集DC,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恶性胶质瘤生长迅速,死亡率高,特别是对不能完全切除肿瘤的患者。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改善胶质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依然严峻。所以更好的了解胶质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并发现与胶质瘤发病相关的基因将有利于胶质瘤靶向治疗的发展。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由19~22核苷酸组成的短小、非编码单链RNA分子
目的:本文依托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优化方案研究项目,探讨超声在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乳腺癌筛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在中国女性人群中,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作用。收集2008年-2010年期间,参加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优化方案多中心研究项目资料。以参加筛查的45-69岁的女性共33234例为研究对象,项目采用盲法同步进行手诊、超声
背景和目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迅猛上升的趋势。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个新的抑癌基因LKB1(Liver Kinase B1)在肿瘤学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LKB1基因功能异常与全身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绝大多数散发性肿瘤中,LKB1的突变是罕见的;而在NSC
目的:分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阴道局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的水平与VVC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从而为研究VVC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为临床上缓解VVC的症状提供参考。观察并评价4种治疗方案对重度VVC患者的疗效,研
目的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urs,PTs)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2012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新分类仍保持对该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标准,将其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该病局部切除术后易于复发,恶性者易于发生血行转移。国内外已经开展了一些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筛选出三类叶状肿瘤中染色体4q12位点有增益的差异,该增益的染色体区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