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指标在恢复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的变化特征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于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4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部位;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20天进行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20天进行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Brunnstrom功能量表评价双上肢运动功能;所有患者依照《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中的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内容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析偏瘫侧、非偏瘫侧上肢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差异及与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Brunnstrom功能量表的主观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本研究数据采用采用SPSS25完成,定量资料采用“X±s”表示,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t检验;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指标间的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0.05。结果:1.运动诱发电位(MEP):1.1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MEP检测,偏瘫侧上肢MEP异常43例(89.58%),其中波形缺失者26例(54.17%),潜伏期延长者17例(35.42%),CMCT延长者11例(22.92%);26例波形缺失者中,双侧同时缺失者0例(0%)。入院后第20天对2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双上肢MEP复检(因患者病情恶化、突然出院、拒绝再次复查等原因脱失19例),偏瘫侧上肢MEP异常25例(86.20%),其中波形缺失者12例(41.38%),与入院后第1天相比波形复现4例(13.78%),潜伏期延长者13例(44.83%),与入院后第1天相比潜伏期较前缩短8例(27.59%),CMCT延长者8例(27.59%),与入院后第1天相比较前缩短8例(27.59%)。1.2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M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与正常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0天对2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M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M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与非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根据不同梗死部位分为3组:大脑皮层组、基底节区组、脑干组。其中9例大脑皮层卒中患者中,MEP异常7例(77.78%),其中波形缺失6例(85.71%),潜伏期延长者1例(14.29%);30例基底节区部位卒中的患者中,MEP异常27例(90%),其中波形缺失16例(53.33%),潜伏期延长者11例(36.67%);9例脑干部位卒中患者中,MEP异常9例(100%),其中波形缺失者4例(44.44%),潜伏期延长者5例(55.56%)。1.5入院后对48例脑卒中患者中进行双上肢MEP(偏瘫侧及非偏瘫侧)检测,其中波形缺失者26例(54.17%),波形出现者22例(45.83%)。48例患者中,偏瘫侧上肢出现波形者FMA量表及BR量表得分与波形缺失者得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波形出现者来说,MEP潜伏期、CMCT正常组FMA量表及BR量表得分与MEP潜伏期延长、CMCT延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EP偏瘫侧上肢MEP潜伏期与FMA得分呈负相关性(r=-0.547,P<0.01),偏瘫侧上肢CMCT与FMA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0.471,P<0.01),MEP潜伏期CMCT越长,FMA量表得分越低,运动功能越差。偏瘫侧CMCT与BR量表得分呈负相关性(r=-0.426,P<0.05),MEP潜伏期、CMCT越长,BR量表得分越低,运动功能越差。2.体感诱发电位(SEP):2.1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中进行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SEP检测,偏瘫侧SEP N20异常24例(50%),其中SEP N20波形未引出者8例(16.67%),潜伏期延长者16例(33.3%);单侧异常22例(45.83%),双侧异常2例(4.17%),8例波形缺失者中,双侧缺失者5例(10.42%)。入院后第20天29例脑卒中患者中进行SEP检测,偏瘫侧异常13例(44.83%),其中波形缺失者6例(20.69%),其中较入院后第1天复现2例,潜伏期延长者7例(24.14%),较入院后第1天潜伏期缩短9例。非偏瘫侧SEP N20异常6例(20.69%),其中SEP N20波形未引出者3例(10.34%),与入院第1天相比复现2例,潜伏期延长者4例(13.80%);双侧缺失者2例(10.42%)。2.2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S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与正常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偏瘫侧上肢潜伏期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0天对2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S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CMCT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偏瘫侧上肢潜伏期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S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与非偏瘫侧上肢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根据不同梗死部位分为3组:大脑皮层组、基底节区组、脑干组。其中9例大脑皮层卒中患者中,SEP异常6例(66.67%),其中波形缺失3例(33.33%),潜伏期延长者3例(33.33%);30例基底节区部位卒中患者中SEP异常12例(40.00%),其中波形缺失3例(10.00%),潜伏期延长者9例(30.00%);9例脑干部位卒中患者中,SEP异常8例(88.87%),其中波形缺失者0例(0.00%),潜伏期延长者8例(88.87%)。2.5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SEP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与非偏瘫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6.SEP波形双侧缺失时,FMA量表评分及BR量表评分越低。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3.1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中进行双上肢SSR检测,测得偏瘫侧上肢SSR异常者39例(81.25%),其中波形缺失者13例(27.08%),潜伏期延长者15例(31.25%),波幅降低者22例(45.83%),同时伴有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者11例(22.92%)。非偏瘫侧上肢SSR异常41例(85.42%),其中波形缺失者10例(20.83%),潜伏期延长者17例(35.42%),波幅降低者28例(58.33%),同时伴有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者14例(29.17%)。13例波形缺失者中,双侧同时缺失者10例。3.2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SSR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及非偏瘫侧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入院后第1天对48例脑卒中患者双上肢(偏瘫侧及非偏瘫侧)进行SSR指标检测,偏瘫侧上肢潜伏期、波幅与非偏瘫侧上肢比较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3.4根据不同梗死部位分为3组:大脑皮层组、基底节区组、脑干组。其中9例大脑皮层卒中患者中,偏瘫侧上肢SSR异常5例(55.56%),其中波形缺失2例(40.00%),潜伏期延长者1例(20.00%),波幅降低者3例(60.00%),潜伏期延长伴波幅降低者1例(20.00%);30例基底节区部位卒中患者中,偏瘫侧上肢SSR异常28例(93.33%),其中波形缺失8例(28.57%),潜伏期延长者10例(35.71%),波幅降低者16例(57.14%),潜伏期延长伴波幅降低者6例(20.00%);9例脑干部位卒中患者中,偏瘫侧上肢SSR异常9例(100%),其中波形缺失者3例(33.33%),潜伏期延长者3例(33.33%),波幅降低者6例(66.67%),潜伏期延长伴波幅降低者6例(66.67%)。48例脑卒中患者中双侧SSR异常33例(68.75%),其中双侧波形缺失10例(30.30%),双侧波幅降低23例(69.70%)。3.5 SSR异常表现为双侧异常,以SSR波幅降低为主,当SSR波幅越低时,FMA量表评分及BR量表评分越低。结论:1.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查可评估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是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和预后的敏感神经电生理指标之一。2.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可作为评估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但对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评估不敏感。3.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检测是评估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交感神经功能状态的指标之一,但对于评估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128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相关资料开展回顾性数据分析,目的是深入研究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该类患者疗效预测及预后判断提供资料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128名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应用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肠道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原发灶部位、肠道肿瘤的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
学位
期刊
期刊
现代科学研究和装备制造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的测试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科研、检测、教学、装备制造等领域,为此设计一款基于24位A/D转换器和FPGA为主的四通道、高精度数据采集仪以及上位机实时数据分析软件,帮助工程师们实现对土木工程、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结构力学性能的全面掌握,解决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期刊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由于其体重低(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g),胎龄小(小于34周),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抗反流机制不完善,吸吮、吞咽和呼吸协调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新生儿学中常见的问题,常伴有胃排空延迟。新生儿期的GER发生率约为80%~85%,疾病严重者
学位
报纸
研究目的具有基底样特征和腺样分化的宫颈癌形态学表现具有独特性,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在形态学上具有此特点。宫颈ABC预后相对较好,被认为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相关性的低级别恶性肿瘤;ACC侵袭性强,预后相对较差,且有文献认为宫颈AC
学位
目的:双腔气管导管作为实现肺隔离技术的工具之一常用于胸科手术中,目的在于保护健侧肺,同时可使患肺萎陷,为术者提供满意的视野,方便手术操作。双腔管定位的准确性对于成功实现肺隔离技术至关重要,现阶段利用身高、性别、体表标志等预测插管深度时多准确性不高。目前,作为肺部成像最敏感、空间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学工具,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
学位
目的:观察布洛芬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在不同手术阶段使用布洛芬注射液临床效果更好的给药时间。方法:随机选取60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11月,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S组)和对照组(I组),每组30例患者,男女不限。S组于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布洛芬注射液10 mg/kg溶于200 m L盐水,I组于手术结束前3
学位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健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以稳步提升,物质和精神的富足让人们对身体健康和营养保健问题日益关注,开始探寻各类养生保健方法和有益身心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的食物。其中食药同源类植物就是一种可以兼顾饮食需求和营养保健作用的优质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产业开发优势,因此,如何基于食药同源的产品特点和大众需求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及全面推广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