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个省区大中城市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城市化”问题也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学家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等角度对我国的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但是,在现有的研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文献中,大多都集中在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城市化进程、模式等这些方面,而对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则研究较少,而从空间角度对我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及动力的探索则更为鲜见。我国各个省区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的发展也不在同一层次上。再加之社会、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原因,各个省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步调。因此,从动态上分析不同时期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差异原因,根据不同省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特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1991~2005)、《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1~2005)的数据为基础,在定义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重新测算了1990年到2004年我国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实际水平。接着,从城市化的定义、内涵出发,根据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构建较为全面的城市化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省区城市化差异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省区综合经济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投资、社会消费等,一直是推动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再者,由于历史基础与各个时期政府政策取向不同,不同时期影响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因素也很不相同。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测度各省区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对时序立体数据采取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全局主成分因子模型,对各个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因子分析,将影响我国省区城市化发展的诸多因素归结为四个因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因子、经济发展外向度因子、自然资源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之后,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将30个省区1990到2004年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面板数据聚类分析,从而从动态上阐释形成各省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省区的不同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