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Ⅰ标记单克隆抗体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荷瘤裸鼠体内双靶点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放射免疫治疗研究
  目的
  在结直肠癌(CRC)异种移植瘤中以肿瘤干细胞(CSCs)两种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为治疗靶点,评价使用特异性靶向CSCs的放射性标记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放射免疫治疗(RIT)的疗效,并探讨131I-CD133mAb和131I-CD44mAb配伍使用的相对优势。
  方法
  采用Iodogen法制备放射性碘标记抗体,构建HT29荷瘤裸鼠模型。实验分为8组,每组14只,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组(生理盐水组)每只注射100μl生理盐水;B组(CD133mAb组)每只注射20μg/100μl的CD133mAb;C组(CD133mAb/CD44mAb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10μg/50μl的CD133mAb和10μg/50μl的CD44mAb;D组(CD44mAb组)每只注射20μg/100μl的CD44mAb;E组(131I-IgG同型对照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IgG;F组(131I-CD133mAb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CD133mAb;G组(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7.4MBq/50μl的131I-CD133mAb和7.4MBq/50μl的131I-CD44mAb;H组(131I-CD44mAb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CD44mAb。注射后每天监测荷瘤裸鼠的生存状态。每3天测量一次荷瘤裸鼠的体重和肿瘤大小。通过肿瘤生长曲线和荷瘤裸鼠生存曲线评估各组治疗效果。注射后第30天时,通过TUNEL免疫荧光染色、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各组荷瘤裸鼠异种移植瘤中的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情况和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结果
  1.131I-IgG、131I-CD133mAb、131I-CD44mAb的平均标记率(n=4)分别为67.62±3.86%、74.41±4.65%、71.27±4.22%,平均放射性比活度(n=4)分别为13.57±0.81μCi/μg、15.18±0.54μCi/μg、14.36±0.79μCi/μg,纯化后的平均放射性化学纯度(n=4)分别为88.91±1.66%、93.37±2.79%、91.08±2.38%。标记抗体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具有较稳定的性质。
  2.各组中荷瘤裸鼠在开始进行RIT实验时的初始体重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915),初始平均肿瘤体积也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1.000)。肿瘤生长曲线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F组、G组和H组)与其它五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肿瘤生长延迟。注射后第30天,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荷瘤裸鼠的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其它五个组(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H组中肿瘤裸鼠的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小于F组(P=0.018)。荷瘤裸鼠生存曲线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与其它五个组相比明显延长,其中H组中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大于F组(P=0.026),而与G组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592)。G组中肿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与F组相比也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84)。
  3.TUNEL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绿色荧光)明显多于其它五个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它五个组(P<0.001),其中H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G组(P=0.001),而G组肿瘤组织中TUNEL+细胞的百分比又显著高于F组(P<0.001)。
  4.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棕褐色)明显少于其它五个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其它五个组(P<0.001),其中H组肿瘤组织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G组(P=0.011),而G组中Ki67+细胞的百分比又显著低于F组(P<0.001)。
  5.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注射后第30天时核素靶向治疗组中肿瘤组织的CD133和CD44表达水平和CD133+细胞、CD44+细胞、CD133+/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都显著低于其它五个组(P<0.001)。F组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著低于G组和H组(P<0.001),且G组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又显著低于H组(P=0.021)。H组肿瘤组织中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著低于G组和F组(P<0.001),且G组肿瘤组织中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又显著低于F组(P<0.001)。G组肿瘤组织中CD133+/CD44+细胞的平均百分比显著低于H组和F组(分别为P=0.006和P=0.040)。
  结论
  放射性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mAbs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而有效地清除肿瘤病灶中的CSCs,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131I-CD133mAb和131I-CD44mAb的配伍使用虽然在相同治疗剂量下的抑瘤效果并不优于131I-CD44mAb单靶点治疗,但对肿瘤组织中CD133+/CD44+细胞的清除多于单靶点治疗,从而可能产生增强的CSCs靶向清除能力。
  第二部分诊疗一体化探针动态监测靶向肿瘤干细胞RIT疗效的初步研究
  目的
  以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特异性靶向肿瘤干细胞(CSCs)两种表面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单克隆抗体(mAbs)为诊疗一体化探针,通过荷瘤裸鼠在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生物分布分析以及肿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评价放射性核素标记抗体在体内靶向CSCs的特异性以及CSCs的动态变化,探讨靶向CSCs的放射免疫治疗(RIT)中通过放射免疫显像(RII)进行CSCs动态监测的可行性以及双靶点RII的相对优势。
  方法
  采用Iodogen法制备放射性核素标记mAbs,构建HT29荷瘤裸鼠模型,分为4组(每组20只)进行尾静脉注射:131I-IgG同型对照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IgG;131I-CD133mAb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CD133mAb;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每只注射7.4MBq/50μl的131I-CD133mAb和7.4MBq/50μl的131I-CD44mAb;131I-CD44mAb组每只注射14.8MBq/100μl的131I-CD44mAb。注射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和第25天时,通过荷瘤裸鼠在体SPECT显像动态监测各组治疗反应。注射后第5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0天时,通过荷瘤裸鼠体内全身生物分布研究、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各组荷瘤裸鼠的肿瘤放射性摄取、细胞表面生物标志物CD133和CD44的表达水平。
  结果
  1.荷瘤裸鼠在体SPECT显像显示,注射后第1天,这4组中的荷瘤裸鼠肿瘤部位均未见显影。131I-CD44mAb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5天开始显影,注射后第10天显影清晰并明显强于其它组,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显影弱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10天开始显影,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时显影越来越明显,并且显影清晰度介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之间。131I-CD133mAb组肿瘤部位在注射后第15天开始显影,此后显影逐渐增强,并且在注射后第15、20和25天时显影强于其它两个核素靶向治疗组。131I-IgG组肿瘤部位直至第20天才开始隐约可见显影,第25天显影较前清晰,但是显著弱于核素靶向治疗组。
  2.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放射性摄取(%ID/g)以及肿瘤/本底放射性摄取比值(T/B )比值,在每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131I-IgG组(均为P<0.001)。注射后第5天,131I-CD44mAb组的肿瘤%ID/g和T/B比值均显著高于131I-CD133mAb组(均为P<0.05);注射后第10天,除了131I-CD44mAb组的肿瘤%ID/g和T/B比值仍然显著高于131I-CD133mAb组(均为P<0.05)之外,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的T/B比值亦显著高于131I-CD133mAb组(P<0.001)。但是此后出现反向变化:注射后第15天时131I-CD133mAb组和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的肿瘤%ID/g和T/B比值反而均显著高于131I-CD44mAb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mAb组的T/B比值亦显著高于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P<0.001);注射后第20天,131I-CD133mAb组肿瘤%ID/g和T/B比值均显著高于131I-CD44mAb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mAb组T/B比值显著高于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P<0.05)。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棕色染色区域明显少于131I-IgG组。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CD133和CD44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131I-IgG组(均为P<0.01)。131I-CD133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133平均IOD显著低于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与131I-CD44mAb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15天和第20天的CD133平均IOD显著低于131I-CD44mAb组(均为P<0.05)。131I-CD44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44平均IOD显著低于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与131I-CD133mAb组(均为P<0.01),且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10天和第20天的CD44平均IOD也显著低于131I-CD133mAb组(均为P<0.05)。
  4.蛋白免疫印迹条带图像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的CD133和CD44表达水平明显低于131I-IgG组。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核素靶向治疗组CD133和CD44的平均信号强度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131I-IgG组(均为P<0.01)。131I-CD133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133相对信号强度显著低于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和131I-CD44mAb组(均为P<0.001),而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CD133相对信号强度又显著低于131I-CD44mAb组(均为P<0.001)。131I-CD44mAb组注射后第5、10、15和20天的CD44相对信号强度显著低于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与131I-CD133mAb组(均为P<0.001),且131I-CD133mAb/131I-CD44mAb配伍使用组注射后第5、10和20天的CD44相对信号强度又显著低于131I-CD133mAb组(均为P<0.05)。
  结论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的mAbs在荷瘤裸鼠中的SPECT显像和生物分布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的肿瘤组织CD133和CD44表达水平一致,表明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异性靶向CSCs的mAbs作为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探针用于RIT中CSCs动态RII监测的可行性。131I-CD133mAb和131I-CD44mAb的配伍使用不一定能得到比单一抗体更佳的RII结果,但其可以特异性监测CSCs动态变化作为RIT疗效的评价指标。
其他文献
学位
报纸
研究目的  局部晚期及转移性宫颈癌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佳,给女性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前期研究发现Tie1(Tyrosine kinase with Ig and EGF homology domains 1)在宫颈癌上皮中表达显著升高,本课题旨在进一步明确Tie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探讨其影响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具体机制,研究Tie1表达升高的上游调控分子,为改善宫颈癌的靶向治疗
学位
目的:细胞焦亡在缺血性脑梗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拟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灶周边区域神经元焦亡时空变化及相关机制,探索焦亡通路抑制剂Vx765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方法:利用成年C57BL/6雄性小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focal ischemia)模型。免疫荧光染色及免疫印迹法方法观察焦亡通路的caspase-1,炎性小体及炎性细胞因子在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的动态变
学位
背景及目的: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大部分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很低。尽管2013年癌症免疫治疗元年的到来改写了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晚期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也仅仅提升至16%。化疗等传统治疗常存在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和耐药等问题,还可诱导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升高等,从而引发免疫抑制而导致疾病进展。免疫
背景: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会进一步加重血肿周围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的恶化。临床上仍没有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干预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更加清晰的阐明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尤为重要。细胞受到刺激或损伤后会向细胞外释放ATP,细胞外异常积聚的ATP激活P2X7受体所致的氧化应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P2X7受体在脑出血后氧化应激损伤中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P2X7受体是
学位
第一部分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  目的: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可引起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然而目前缺乏对中国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系统地描述营养不良对住院老年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关参数的影响。  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老年病房年龄≥65岁的患者,排除肿
期刊
第一部分  胃癌中GALNT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细胞系中GALNT9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癌/癌旁正常组织、胃癌细胞系中GALNT9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胃癌癌旁正常组织中GALNT9的表达阳性率为86.3%,明显高于癌组织中的59.1%,两者差异性不显著(P=0.1425);GALNT9的表达阳性率与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