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辅助高中生课后学习物理的实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dly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教学也可以有新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教学不仅仅要抓好课堂的一分一秒,学生课下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在长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进入高中后,由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很多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在课后往往不能有效完成物理课后学习任务,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作者着眼于微信这一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通讯软件,探索运用微信公众号来辅助学生课后物理学习的可行性,运用微信公众号辅助课后学习集交流与资源为一体,能够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后物理学习的效率。微信公众号辅助高中生课后物理学习,既可以服务教师的教,还可以服务学生的学,建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并发展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之情。基于作者长达四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和公众号运营经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反思,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应用与物理学科课后学习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核心,通过“拓展-合作-分享-交流”的立体课后学习模式的探索,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的领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通过微信公众号内容的编辑、推送、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领域,提高学习效率,锻炼物理各项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我国高中生课后物理学习的现状,以及利用线上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微信公众号辅助高中生课后学习物理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对高中生物理课后学习现状进行研究,为本文公众号的建立和开发指明方向。通过实践分析公众号辅助学生物理课后学习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后,进一步分析该模式的延展性,最后通过总结分析,论证微信公众号对于学生课后物理学习的辅助作用及注意事项。论文首先概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其次简要介绍了微信公众号辅助高中生课后物理学习的理论基础,包括对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特点与功能介绍、高中生物理课后学习现状剖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等,然后论文阐述了微信公众号辅助课后物理学习的多维度设计与开发过程,先以优秀公众号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个体访问和课堂观察来明确微信公众号辅助学生课后学习活动设计的任务和原则,制定设计方案和流程。紧接着着重介绍了基于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辅助课后物理学习的具体实践活动案例,最后是基于实践探究后对于微信公众号辅助高中生课后物理学习的反思与展望。
其他文献
物理模型这种方法是探索自然规律、探究物理问题的常用主要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可靠手段。其中力学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基底,力学选取的研究对象大都是从日常生活最常遇到的问题中,经简化得到的物理模型。在高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建立模型,在解决一大类物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与核心素养。本文首先了解了关于模型教学的一些现状,从现有物理模型和关于高中物理学习的公众平台入手,总结并
近年来,中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为培养适应现今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优秀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落实于每一学科的日常教学当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依据化学学科特点进行细化后形成的具体的学科素养,为化学教学指明目标和根本方向。化学核心素养除课标要求的化学知识以外,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学
学习进阶理论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以学习进阶理论为基础,以初中化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酸碱盐”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酸碱盐”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验法和教育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基础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学习进阶”理论和“酸碱盐”部分的研究综述、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
物理学史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对物理学史的学习及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认识科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实现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十分必要。其一,物理学史本身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其二,物理学史承载着自然的不断演化过程,记录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在正确理解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物理学史在教学环节中的现状有:教师不够重视,学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在分数量化的情况下,“分数论”“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逐渐蚕食了学生对于化学作为一门理科的兴趣和思维方法。教与学更趋向于一种控制与被控制。化学元素史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重视,教学过程的枯燥和无趣导致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如果能够以化学元素史为依托,通过科学的认知,学生对化学元素及相关知识的兴趣将得以激发、培养、维持和延伸。化学元素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刺激了工业时代的产生,为人
试题研究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研究能力之一,影响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做好命题研究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亟待形成的学科关键能力,真正理解“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本研究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在分析国内外核心素养与化学命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2018年-2020年高考化学卷进行了知识点分布、问题情境及化学核心素养维度和水平的统计与分析,
学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原有的三维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表现为现在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新的教学目标的提出,强调了教学主体的变化,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为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获得未来的美好生活指明了方向。元素周期律作为元素化合物中的基本规律,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升华。元素周期律的揭示,将位置、结构同元素的性质系统地联系起来了,可以实践于元素性质的学习。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
高三化学教学以复习课为主要课型,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化学知识,查漏补缺,深化基础,完善结构,总结经验规律,同时优化学科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三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复习时间紧迫,目前关于高三化学复习策略的研究大多数偏重于理论性的研究成果。针对具体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落实能力与素养等却涉及较少。因此,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必然有助于提高高三化学全程复习的课堂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高中物理存在抽象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理解起来通常是比较吃力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