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伟大成就,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1339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增速却有所下滑。在经济新常态和农业转型时期,我国农业如何才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学术界普遍认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是农业长足发展的保证。农地流转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与制度选择,2018年我国农地流转率达到38.92%,同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年均增速达1.58%。农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被广泛认同。然而,据《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最新数据研究发现,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经营10亩以下的小农户比率高达85.32%,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仍任重道远。基于现实问题的紧迫性,本文聚焦于农地流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范式,旨在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农地流转运作现状如何?(2)近年来,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是由哪个效率驱动的?(3)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是什么?(4)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何种影响,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5)农地流转的经济增长效应如何?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发挥了中介作用?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具体展开。理论方面,界定了相关概念;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阶段性变化;基于现有理论基础,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四个分解指数层面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实证方面,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实际运作情况;使用HMB指数法核算并分解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检验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分类检验了这种影响的区域差异;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终还是要传导到农业经济增长问题上。进一步地,借助中介效应模型,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中介变量考察农地流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经由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间接效应。经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农地流转制度进入规模推进阶段,农地流转范围在增大,增速下滑,流转中的小农复制现象依然十分明显。(2)2005—201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处于增速下滑的正向增长状态,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推动力,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仅为0.62%,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甚微,农业技术进步率和配置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板。(3)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二次项模型显示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4)农地流转除了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直接正向影响外,还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中介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间接正向影响,但中介效应偏低,仅占3.6322%。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视角创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系统分析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深化了农地流转经济效应的研究,拓展了研究视角。(2)研究理论创新。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指数四个分解层面,建立农地流转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体系,丰富了农地流转效率理论。(3)方法运用创新。采用非参数HMB生产率指数法,测度并分解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检验了我国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分解效率的影响展开了检验,考虑到模型内生性问题可能导致结果有偏估计,研究采用了广义矩估计展开进一步估计,拓展了现有方法的应用领域。(4)研究结论创新。研究得出,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两者也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此研究结论是农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关观点的重新认识与审视。
其他文献
自原鸡驯化以来,鸡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肉、蛋等动物蛋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鸡在驯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品种。评估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及其在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信号有利于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而且能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黄羽鸡又称为“三黄鸡”,具有“黄羽、黄喙、黄脚”的外观特征,还具有肉质好、抗病性强等特点。五华三黄鸡是我国众多的地方黄羽鸡品种之一,具
学位
香蕉大多数栽培品种为三倍体,育性极低,没有种子,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培育优良香蕉新品种难度较大,通过诱变育种、突变体筛选选育新品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周期较长。香蕉A、B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香蕉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香蕉基因编辑种质主要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但存在转入的外源DNA无法通过后代遗传分离而去除和编辑效率较低这两大问题,阻碍了
学位
维生素A与动物繁殖密切相关,全反式视黄酸(ATRA)是维生素A的主要活性形式,对雄性和雌性动物的繁殖功能均有重要影响。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提高繁殖性能的功能,而肠道菌群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β-胡萝卜素是否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尚未可知。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在母猪和小鼠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研究其对繁殖性能相关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分
学位
云锦杜鹃是我国亚热带中山地区山顶矮林优势种之一,是杜鹃花属的一种重要园林观赏植物。山顶云锦杜鹃矮林群落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是科学利用云锦杜鹃营造景观林及服务园艺学的基础。本文在比较分析湖南省阳明山山顶云锦杜鹃矮林生境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调查山顶矮林群落,研究分析山顶云锦杜鹃矮林的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特征、群落特征等生态学特征及影响山顶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建立山顶矮林景观美景度模型,为亚热带中山区域风景名胜
学位
镉(cadmium,Cd)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镉可以在植物中积累,并通过生物富集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作为世界重要的主粮作物之一,需降低其镉的积累,减少镉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在镉污染地区种植作物,尤其是酸性土壤,极易加重作物镉超标的风险,因此,在镉污染彻底根治之前,种植镉低积累的马铃薯品种是减少镉污染风险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关于马铃薯镉积
学位
番茄红素环化酶是调控番茄红素代谢的关键酶,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密切相关。因此,为培育高产番茄红素番茄提供目标基因和理论依据,本文针对番茄中4个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获得多个高番茄红素含量的基因编辑番茄,并采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组学等方法,分析了番茄红素环化酶参与调控番茄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着色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番茄中多靶点CR
学位
红花槭(Acer rubrum L.)是价值极高的园艺观赏树种。红花槭引种栽培受到标准化和大规模扩繁技术的阻碍,扦插繁殖技术的突破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园艺观赏树种仍然面临扦插生根的难题,因此选取红花槭为试验材料,深入研究其扦插生根机理,为园艺树种扦插繁殖技术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红花槭栽培品种‘十月光辉’为试验材料,通过筛选分析影响生根效应的关键因素,依据组织学解剖观察确定扦插生根过程的
学位
近年来,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而掐丝珐琅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中之一,几度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对其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刻不容缓的。文章通过研究掐丝珐琅的价值,来发掘传承中国掐丝珐琅工艺的意义。因为只有在深刻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之后,大众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承过程中,从而集思广益,更快更好的发展相应的传统文化。
期刊
绿原酸是金银花、杜仲、茵陈等中药的有效成分,在烟草中也含量丰富。有研究表明,绿原酸不仅具有降低血糖和血脂以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也可显著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为探明绿原酸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与机理以及肠道微生物是否在绿原酸治疗糖尿病中发挥关键作用,本实验以db/db小鼠为模型,以db/m小鼠为对照,研究了绿原酸对db/db小鼠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研
学位
甘薯是世界上仅次于马铃薯和木薯的第三大块根、块茎类作物,同时甘薯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能源用作物。近年来,甘薯病毒病在湖南省发生日益加重,影响湖南甘薯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掌握湖南省甘薯种质资源病毒病发生情况,本研究首先利用Small 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湖南甘薯种质资源进行检测分析,揭示甘薯DNA病毒种类;再通过PCR克隆鉴定甘薯曲叶病毒和甘薯杆状病毒基因全序列,并构建甘薯曲叶病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