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下调AGR2抑制胆管癌生长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w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管癌作为胆道系统中的一种恶性肿瘤,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10%-20%。根据起源部位的不同胆管癌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两种亚型,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胆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胆管癌在早期阶段罕有症状,60%-70%的胆管癌直到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只能接受姑息治疗如化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在过去的十年中,尽管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不少进步,但胆管癌的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5年存活率(7-20%)和肿瘤切除后的复发率仍然令人失望。对于不可切除的胆管癌,各种化疗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等化疗方案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而胆管癌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又大都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临床疗效不太确切。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介入治疗以其微创高效等优点给胆管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125I放射性粒子属于低能量放射源,可以直接置入组织间对肿瘤进行持续性照射从而控制肿瘤。近年来,125I植入因定位准确、创伤小、靶区剂量高、暴露正常组织少、在组织内分布均匀、半衰期长、并发症少,并且可以起到局部减瘤效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此外,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在控制胆管癌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恶性胆道梗阻的局部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虽然125I放射性粒子在胆管癌的治疗中有诸多优点,但由于个体放射敏感性的差异和辐照剂量的限制,部分患者放疗后可能出现肿瘤复发,长期治疗效果不佳。那些对放射敏感性的差或者产生放疗抵抗的胆管癌患者,提高125I放射性粒子的局部效果是延长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因此明确125I放射性粒子在胆管癌中的生物学效应和潜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提高1251放射性粒子的治疗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首先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对胆管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随后通过转录组测序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125I放射性粒子在胆管癌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前梯度同源2(Anterior gradient homolog 2,AGR2)有可能是125I放射性粒子抑制胆管癌的作用靶点。接着,通过荟萃分析评价AGR2的表达与癌症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胆管癌组织样本中AGR2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评价,分析AGR2与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然后,通过体外实验来进一步验证靶基因AGR2在胆管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最后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分别验证靶基因AGR2的敲低是否可以协同增加125I放射性粒子对胆管癌的抑制作用。第一部分:125I粒子对胆管癌的生物学影响目的探讨125I粒子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首先建立125I粒子辐照模型,然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6孔板或者直径为35mm的培养皿中,使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125I粒子对胆管癌细胞系增殖情况的影响。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25I粒子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最后使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125I粒子对胆管癌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2.将5周龄,体重16~18g,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25I粒子治疗组,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腹股沟。每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肿瘤体积达到60mm3后,对照组给予空白粒子植入,实验组给予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三天测一次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Tunel实验检测125I粒子对移植瘤组织中癌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3.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7.0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的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辐照累计剂量为2Gy时可以降低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克隆形成率(P<0.01),当累计剂量为4Gy时对QBC939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更加显著(P<0.001)。同样,与对照组相比累计剂量为2Gy时也可以降低胆管癌细胞RBE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1),当累计剂量为4Gy时对RBE细胞克隆形成的抑制更加显著(P<0.01)。2.凋亡与周期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辐照累计剂量为2Gy时QBC939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1),当累计剂量为4Gy时QBC939细胞的凋亡比例增加更加显著(P<0.001)。与对照组相比累计剂量为2Gy时QBC939细胞G0/G1期比例降低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G2/M期比例增加(P<0.05),当累计剂量为4Gy时QBC939细胞G0/G1期比例降低(P<0.05),G2/M期比例显著增加(P<0.01)。同样,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辐照累计剂量为2Gy时RBE细胞的凋亡比例增加(P<0.05),当累计剂量为4Gy时RBE细胞的凋亡比例增加更加显著(P<0.001)。与对照组相比累计剂量为2Gy时RBE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P<0.01),S期比例降低(P<0.05),G2/M期比例无明显变化。当累计剂量为4Gy时RBE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更加显著(P<0.001),S期比例降低(P<0.05),G2/M期比例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辐照使QBC939细胞的愈合速度减慢(P<0.01)。同样,125I粒子辐照后RBE细胞的愈合速度也减慢(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也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累计剂量为2Gy时可以抑制QBC939细胞的迁移(P<0.01)和侵袭(P<0.05),当累计剂量为4Gy时对QBC939细胞的迁移(P<0.001)和侵袭(P<0.01)的抑制更加显著。同样,与对照组相比累计剂量为2Gy时可以抑制RBE细胞的迁移(P<0.01)和侵袭(P<0.01),当累计剂量为4Gy时对RBE细胞的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的抑制更加显著。4.体内实验结果显示125I粒子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P<0.01),肿瘤平均重量也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Tunel荧光染色结果显示125I粒子治疗后异种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01)。结论125I粒子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阻滞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125I粒子可以在体内抑制胆管癌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癌细胞凋亡。第二部分:125I粒子照射胆管癌细胞系的转录组表达分析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125I粒子抑制胆管癌生长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首先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胆管癌相关基因表达数据集,然后通过R语言limma包中的NormalizeBetweenArrays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以便进一步分析。通过R语言的limma包筛选每个数据集的差异基因,使用Benjamini和Hochberg错误发现率对原始P值进行多重校正,得到校正后P值(adj.P)。计算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之间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并对差异倍数取log2。差异mRNA的筛选阈值设为adj.P<0.05和|log2FC|≥2.5。将每个GEO数据集的差异mRNA按照log 2FC值进行降序排列,筛选出胆管癌中差异表达mRNA,并绘制热图和火山图。然后使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m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通路富集情况。2.取对照组及125I粒子处理组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每组各三份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首先进行基因定量分析筛选出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pathway富集等更深入的挖掘分析。最后,联合GEO数据库中胆管癌中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交叉对比构建韦恩图来筛选出125I粒子潜在作用靶点。3.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对照组和125I粒子处理组AGR2、DUSP1的表达情况。4.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B)检测对照组和125I粒子处理组AGR2、DUSP1、p38 MAPK、p-p38 MAPK、p53、p-p53 蛋白表达情况。5.使用免疫组化(IHC)检测AGR2、DUSP1、p-p38 MAPK、p-p53蛋白在对照组和125I粒子处理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情况。6.统计学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7.0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的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GSE26566数据集中胆管癌差异表达mRNA共758个,其中下调差异mRNA 466个,上调差异mRNA 292个。GSE76297数据集中胆管癌差异表达mRNA共350个,其中下调差异mRNA 292个,上调差异mRNA 58个。在GSE26566和GSE76297两个数据集中都上调mRNA有30个,在两个数据集中都下调mRNA有216个。2.对照组及125I粒子辐照后的QBC939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多个差异表达mRNA出现上调或下调,其中上调mRNA有166个,下调mRNA有71个。结合在GSE26566和GSE76297两个数据集中上调的30个mRNA和下调的216个mRNA,我们选取转录组测序所得的前100名差异mRNA与其进行交叉对比并制作韦恩图。最后发现在胆管癌中表达下调,125I粒子处理后其表达上调的基因有3个分别是CYP2A7,DMGDH和ITIH4。而在胆管癌中表达上调,125I粒子处理后其表达下调的基因只有AGR2。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富集最多的通路为 MAPK signaling pathway,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IL-17 signaling pathway。3.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处理组AGR2和DUSP在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中表达均下调。4.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处理组AGR2和DUSP1蛋白在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中表达下调,而p-p38 MAPK,p-p53蛋白表达上调。5.IHC结果也显示对照组相比125I粒子处理组裸鼠移植瘤中AGR2和DUSP1蛋白阳性染色减弱,而p-p38 MAPK,p-p53蛋白阳性染色增强。结论125I粒子可以通过抑制胆管癌中AGR2,DUSP1的表达,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p-p38 MAPK,p-p53的表达。第三部分:AGR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性分析目的评估AGR2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相关性。方法1.首先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日期为数据库自建立之日起至2020年5月6日。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题目和摘要,并通过阅读全文来评估AGR2表达与癌症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的合格性。然后,从每篇纳入的文章中提取了以下信息:第一作者(研究发表年份),癌症类型,患者所在国家,患者数量(AGR2高/低表达),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AGR2表达的检测方法,检测样本类型,随访时间(月),HR和95%CI等信息。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来评估纳入原始研究的质量。最后对AGR2的表达与癌症患者预后相关性做荟萃分析。2.使用IHC检测46胆管癌及癌旁正常胆管组织中AGR2的表达。然后,使用IHC分析软件Quant center和H-SCORE(组织化学评分,是处理免疫组化结果的一种组织学评分方法,数值范围为0-300,数值越大阳性越强)对组织中阳性染色深浅和多少进行打分。最后,分析AGR2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3.采用 Stata 14.0,SPSS 21.0,GraphPad Prism 7.0 和 R 语言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荟萃分析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时,我们使用95%的CI和HR来评估AGR2过表达对癌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使用Q检验和I2检验评估异质性,在P>0.1或I2<50%时考虑低异质性。低异质性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每项研究的HR合并以产生森林图。敏感性分析,以检查合并结果的稳定性。漏斗图和Egger线性回归评估纳入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AGR2蛋白表达水平和临床及病理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Chi-square或Fisher’s精确检验方法分析。利用Kaplan-Meier曲线评价患者生存期,log-rank检验统计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判断各指标能否作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荟萃分析最终纳入了 13文章包含14个研究,其中8个患者人群在欧洲,2个患者人群在美国,1个患者人群在巴西,另外3个患者人群在中国,总共涉及了 2619名患者。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I2=78.5%,P=0.000,说明研究间异质性较高,因此我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GR2的高表达对癌症患者的OS有不利的影响(HR=2.02,95%CI:1.40-2.91,P=0.000)。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患者人群区域差异以及样本检测方法的不同可能是研究间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荟萃分析结果稳健性较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2.IHC结果显示AGR2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胆管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GR2的高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年龄(P=0.043)和TNM分期(P=0.033)呈正相关。其中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的癌组织中,10/24(41.67%)AGR2蛋白高表达,而在Ⅲ-Ⅳ期患者的癌组织中15/22(68.18%)AGR2蛋白高表达。此外,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AGR2低表达胆管癌患者相比AGR2高表达胆管癌患者的OS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与AGR2低表达胆管癌患者相比AGR2高表达胆管癌患者的DFS也较短,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3.977,95%CI 1.710-9.252,P=0.001)和 TNM 分期(HR=3.865,95%CI 1.920-7.780,P=0.000)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HR=4.588,95%CI 2.011-10.467,P=0.000)是影响患者OS的因素。结论AGR2的高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第四部分:AGR2在胆管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评估AGR2在胆管癌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1.首先慢病毒转染构建AGR2基因稳定敲低的胆管癌细胞系。然后使用CCK8,平板克隆实验检测AGR2敲低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GR2敲低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凋亡及周期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AGR2敲低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评估了 AGR2敲低后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对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变化。2.QRT-PCR 检测 AGR2 敲低后 QBC939 和 RBE 中 AGR2、DUSP1 的表达情况。WB 检测 AGR2 敲低后 QBC939 和 RBE 中 AGR2、DUSP1、p38 MAPK、p-p38 MAPK、p53、p-p53 蛋白表达情况。3.采用GraphPad Prism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的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成功构建了 AGR2基因敲低稳转胆管癌细胞系,并分别命名为QBC939-KD,RBE-KD。而QBC939-NC和RBE-NC作为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系。2.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QBC939-KD、RBE-KD的增殖速率明显降低(P<0.01)。平板克隆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QBC939-KD、RBE-NC的克隆形成率也明显降低(P<0.01)。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细胞QBC939-NC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QBC939-KD的凋亡比例增加(P<0.01)。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QBC939-KD的G0/G1期比例降低(P<0.01),G2/M期比例增加(P<0.001)。此外,与对照组细胞RBE-NC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RBE-KD的凋亡比例也增加(P<0.05)。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RBE-KD的G0/G1期比例降低(P<0.05),G2/M期比例增加(P<0.01)。4.划痕实验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细胞QBC939-NC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QBC939-KD的愈合速度减慢(P<0.01)。同样,与对照组细胞RBE-NC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RBE-KD的愈合速度也减慢(P<0.01)。Transwell实验结果也表明与对照组细胞QBC939-NC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QBC939-KD的迁移(P<0.01)和侵袭(P<0.01)能力都降低。同样,与对照组细胞RBE-NC相比,AGR2敲低后的胆管癌细胞RBE-KD的迁移(P<0.001)和侵袭(P<0.01)能力都降低。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在同等药物浓度吉西他滨处理情况下,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敲低细胞QBC939-KD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减少(P<0.05),AGR2敲低细胞RBE-KD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也减少(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同样在40nM药物浓度吉西他滨处理情况下,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敲低细胞QBC939-KD的细胞凋亡增加(P<0.001),AGR2敲低细胞RBE-KD的细胞凋亡也增加(P<0.05)。6.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在同等药物浓度顺铂处理情况下,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敲低细胞QBC939-KD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减少(P<0.05),AGR2敲低细胞RBE-KD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也减少(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同样在8nM药物浓度顺铂处理情况下,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敲低细胞QBC939-KD的细胞凋亡增加(P<0.01),AGR2敲低细胞RBE-KD的细胞凋亡也增加(P<0.001)。7.QRT-R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基因敲低细胞QBC939-KD中DUSP1的相对表达量也降低(P<0.05),AGR2基因敲低细胞RBE-KD中DUSP1的相对表达量也降低(P<0.05)。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基因敲低细胞QBC939-KD中DUSP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01),p-p38 MAPK 蛋白表达增加(P<0.01),p-53 蛋白表达增加(P<0.05),p-p53蛋白表达增加(P<0.01)。此外,与对照组胆管癌细胞相比,AGR2基因敲低细胞RBE-KD中DUSP1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p-p38 MAPK蛋白表达增加(P<0.01),p-p53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AGR2的敲低可以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阻滞其细胞周期,还可以提高吉西他滨和顺铂抑制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敏感性。AGR2可以通过调控DUSP1介导的调节途径抑制p38 MAPK和p53的激活。而敲低AGR2可以逆转上述途径发挥抑癌作用。第五部分:敲低AGR2表达对125I粒子抑制胆管癌生长的影响目的探讨敲低AGR2的表达是否可以增加125I粒子对胆管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材料与方法1.使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辐照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辐照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凋亡的影响。使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辐照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和RBE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2.将20只5周龄,体重16~18g,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4组,分别为QBC939-NC 组,QBC939-KD 组,QBC939-NC+125I 治疗组,QBC939-KD+125I治疗组。取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腹股沟。每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肿瘤体积达到60mm3后,分别给予空白粒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三天测一次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Tunel实验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癌细胞凋亡的情况。IHC染色检测AGR2、DUSP1、p-p38 MAPK、p-p53蛋白在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阳性情况。3.统计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7.0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及三组以上的比较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P<0.001)和单独的 125I 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P<0.001)中胆管癌细胞克隆形成率都降低。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 敲低联合 125I 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1)。同样与对照组RBE-NC相比,AGR2敲低组RBE-KD(P<0.01)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P<0.001)中胆管癌细胞克隆形成率都降低。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RBE-KD/125I)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1)。2.凋亡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P<0.01)和单独的 125I 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P<0.05)中胆管癌细胞凋亡率都增加。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同样与对照组RBE-NC相比,AGR2敲低组RBE-KD(P<0.05)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P<0.001)中胆管癌细胞凋亡率都增加。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RBE-KD/125I)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3.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P<0.001)和单独的 125I 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P<0.001)中胆管癌细胞的迁移距离降低。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 敲低联合 125I 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降低(P<0.01)。同样与对照组RBE-NC相比,AGR2敲低组RBE-KD(P<0.01)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P<0.05)中胆管癌细胞的迁移距离降低。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RBE-KD/125I)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降低(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也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中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同样与对照组RBE-NC相比,AGR2敲低组RBE-KD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中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RBE-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RBE-KD/125I)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4.体内实验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速度均减慢。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速度也减慢。同样,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降低。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 敲低联合 125I 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裸鼠移植瘤大小和重量也降低。此外,Tunel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比率增加。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比率也增加。5.IHC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QBC939-NC相比,AGR2敲低组细胞QBC939-KD和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裸鼠移植瘤组织中AGR2和DUSP1的阳性染色减弱,p-p38 MAPK和p-p53的阳性染色增强。此外,与单独的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NC/125I)相比,AGR2敲低联合125I粒子照射组(QBC939-KD/125I)裸鼠移植瘤组织中AGR2和DUSP1的阳性染色同样减弱,p-p3 8 MAPK和p-p53的阳性染色同样增强。结论AGR2基因敲低可以协同125I粒子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胆管癌细胞的凋亡。而AGR2基因敲低协同125I粒子可能是通过激活p38 MAPK和p53发挥其抗胆管癌的作用。
其他文献
肾小球疾病是以蛋白尿、水肿、血尿、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是我国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主要病因。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最基本的临床表现,也是CKD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哺乳动物的肾脏中,由足细胞和足细胞间裂隙隔膜(slit diaphragm,SD)构成的最外层滤过膜主要参与调控血循环中蛋白质在肾小球的滤过[1]。近端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
学位
由于嵌入式微型处理器中的有限网络资源和有限带宽的问题,网络化系统的事件触发机制应运而生.事件触发机制在被控系统能够保持系统性能的基本原则下,可以减少数据传输与控制器更新次数,既节约了网络资源又降低了通信消耗.因此,基于事件触发机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镇定问题和网络化多自主体系统的协同控制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现有的主要事件触发机制包括基于周期采样的事件触发机制、基于组合测量的事件
学位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和粪便脂肪酸的研究引言: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性疾病,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因其症状的高度异质性、病因复杂性,至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对其预防和长期控制仍不理想。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
学位
背景:血友病A(Haemophilia A,H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Ⅶ(FⅧ)基因缺陷导致外周血中FⅦ活性降低,从而引起的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以自发性出血亦或创伤后凝血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部位以负重关节、肌肉或软组织最为常见。反复地关节腔出血引起关节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进而导致关节畸形成为血友病关节而致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重型血友病患者可
学位
作用于紫杉醇或长春碱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抗有丝分裂剂,然而,化学结构复杂、合成难度大、水溶性差,且具有一定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毒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靶向秋水仙碱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缺点,通过破坏肿瘤的血管生成而间接杀死癌细胞,由于靶向的血管内皮细胞比癌细胞具有更好的遗传稳定性,因此也不容易产生耐药。然而,目前靶向秋水仙碱位点微管蛋白抑制剂仍在临
学位
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于多种围生期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脑部缺氧、脑血流减少甚至暂停,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该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HIE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采用的相关治疗的方法并未呈现理想的结果,部分患儿会有后遗症,甚至导致儿童残疾。在对HIE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体外实验研究中
学位
“行政协议”或“行政契约”“行政合同”是国家为推行政策、实施法律,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借用私法手段实现公共利益目的的行政活动方式(本文认为,这三个概念具有同等含义,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与传统高权行政不同,行政协议把契约中的平等、自由、协商和责任理念引入行政活动,淡化了行政管理的强制性,增强了可接受性。从起源看,行政协议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早于学界对行政协议的认知。这种学界的整体无意识给了行政协议充分
学位
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地区多发,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病理类型,占甲状腺癌的90%。在PTC中,60%以上的病人有区域淋巴结浸润或转移。对于PTC,传统的治疗方法只有手术根治。然而对于晚期PTC或有广泛远处转移,病人往往不能手术,且多伴有碘难
学位
研究背景:乳腺癌已经成为影响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研究显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LncRNA的突变或者异常表达有着紧密的关系。LncRNA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中能够通过组蛋白修饰、调节DNA甲基化和染色体重构等表观遗传学变化调节基因的表达,促进肿瘤进展。目前有研究表明LINC01857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水平高表达,但是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LINC01857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学位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我国慢性肾脏疾病的首要发病原因,最终将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failure,ESRD)。DKD的特征是持续性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足细胞(podocyte)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GFB)的重要组成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