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管制空间冲突的协调策略研究--以四川省广汉市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配由规划引导,而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张,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需要满足多目标的土地利用需求。规划作为空间治理和土地资源分配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规划者向土地赋予决策者意志。然而我国的空间规划具有强烈的“分治”特征,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上存在规划意志的显著差异,导致了规划在空间上的冲突,加剧土地供需矛盾,阻碍国土空间规划的有序进行。因此,对规划冲突区域进行诊断并探索冲突区域的协同措施,能够可使决策者深入了解规划冲突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分异特征,对引导治理规划冲突,制定科学的国土空间管制规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本研究以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基于“基础分析—冲突识别—适宜性分析—底线划定—差异协调—空间管制”的分析思路对规划冲突区域的诊断及其协同方案进行了研究。利用GIS平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进行了空间叠置分析,并进一步对规划冲突进行了诊断分析,基于潜力-约束模型对研究区开展了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用地空间潜力分析,并通过用地适宜性多情景分析,优选出最适宜的建设用地分区方案,为提高“两规”的协同性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对规划冲突区域的诊断及其协同方案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空间叠置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管制冲突规模较大,达8650.98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77%,且以城市总体规划可建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可建形成的二类冲突区为主。从规模上看,其中一类冲突区即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外的土地利用规划允许建设区,冲突规模为3042.2hm2,二类冲突区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外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建设规划区,冲突规模为5608.78hm2。研究区的规划冲突以二类冲突为主导。从冲突的空间分布上来看,一类冲突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东北部和南部,并相对规划建设协调区呈四周环绕型分布;二类冲突区由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适宜建设组成,冲突区中已经建设区呈零散分布,只有广汉市机场呈块状;适宜建设区则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北外乡、西外乡、新丰镇、小汉镇和和兴镇南部。从镇域分布来看,一类冲突区主要分布在新丰、小汉、三水和金鱼镇;二类冲突区相较于一类,其显示冲突高值的乡镇更多,主要分布在新丰镇、西外乡、北外乡、小汉镇、和兴镇、南兴镇及向阳镇等乡镇。从冲突原因分析,“两规”的规划冲突主要是由于二者的编制部门和规划意愿不同、编制时点和期限不同、规划编制依据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的。
  (2)通过构建潜力-约束模型,从区域用地发展潜力评价和生态约束力评价出发采用多情景分析法,选取满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重需要的适宜性分区方案,该方案高度适宜区面积12749.68hm2,中度适宜区面积19548hm2,低度适宜区面积7094hm2,不适宜区面积15476hm2。用地发展潜力评价表明,广汉市的乡镇综合实力呈现首位分布,现状中心城区的综合发展实力远超其他乡镇,用地空间发展潜力呈点轴分布,中心城区和南北向、东西向交通走廊沿线的乡镇实力与空间发展潜力较强。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服务等三个方面选取了指标建立空间发展约束性评价模型进行空间约束性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的生态约束主要分布在东部,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基本农田。而用地适宜性多情景分析显示,中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能够凸显发展潜力与生态约束的高水平融合,可推荐作为冲突区域协调的依据方案。
  (3)通过叠加规划冲突和适宜性评价分区发现,建设适宜性分区内高中低三类适宜性分区中二类冲突占主导地位,表明城市总体规划中允许建设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非建设区矛盾突出,而两类冲突区中,二类冲突较一类冲突建设适宜性较高,表明现有规划的空间管制城市总体规划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为合理。一类冲突区中建设适宜性较高的比例为67.63%,二类冲突区中建设适宜性的比例为78.81%。在高度、中度、低度三类建设适宜性分区内,二类冲突区占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69.61%、61.98%、59.47%,在建设用地不适宜区内一类冲突区占主导地位,占比为55.13%。高度适宜区内一类冲突面积为895.45hm2,二类冲突面积为2051.66hm2;中度适宜区内一类冲突面积为1162.31hm2,二类冲突面积为1893.74hm2;低度适宜区内一类冲突面积为400.03hm2,二类冲突面积为584.79hm2;不适宜区内一类冲突面积为584.79hm2,二类冲突面积为476.02hm2。
  (4)根据规划协调路径,进行规划管制分区的协调优化,重新划定建设适宜区、可以建设区、不宜建设区和不可建设区,面积分别为9929.62hm2、6182.8hm2、5446.01hm2、33241.60hm2。参考适宜性评价分区优选结果探讨规划冲突区的协同方案,针对各适宜性分区中的冲突类型进行初步协调,再根据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控制区的刚性约束对管制分区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最终划定建设适宜区、可以建设区、不宜建设区和不可建设区,并提出相关管制建议,结合适宜性分区特点调整各适宜性分区内规划冲突区域建设规模,从而实现规划冲突区域的管制协调。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冲突识别—适宜性分析—底线划定—差异协调—空间管制”的分析思路,在识别规划管制空间冲突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的科学分析,以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作为刚性管制空间,立足于研究区区域发展需求,遵循生态优先、重点要素保障、尊重现有规划和用地现状的原则,提出空间管制分区的协调路径,系统论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管制的协调过程,能够以案例形式丰富协调规划冲突的理论与实践,为后续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中非合作不断 ,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企业在为非洲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劳动风险,企业的劳动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劳动关系管理不善已成为西方攻击中国的武器,西方普遍提出的一种反对意见是,中国企业损害了非洲来之不易的劳工权利,并以此批评中国投资非洲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形象与长远发展。因此,中国企业在非洲如何管理海外劳动关系?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教师培训工作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针对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相关部门在不同层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动和保障“送教下乡”培训政策的实施,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乡村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从而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小城乡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差距,推动乡村中小学教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提高,老年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然而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因而整体老年人口社会抚养比提高。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城市劳动力跨省市流动、女性参与就业比率提升等趋势逐渐明显,部分家庭结构出现分化趋势,因而部分家庭所承担的老年人照护功能开始逐渐弱化。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未
监察,其本质是对公权力的监督。权力监督是我国传统政治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监督权力运行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监察体制改革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为健全党和国家内部监督体系的政治需要,也是为反腐败斗争新形势下的现实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通过以及各级监察委员会的组建,标志着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摸索迈入依法履职、探索实践总结、反馈持续优化的“后半篇”阶段。  本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老龄化人口也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寿命增长的趋势,国家出台延迟退休政策,这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工作场所中呈现出年龄多元化现象,随着新公务员法的出台,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法则也在研究进行中,这意味着公务员“终身制”变成“合同制”,相关制度改变对公务员特别是老龄化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在经济发展得到迅速增长的同时,以往被掩盖起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在价值利益关系持续调整的现实背景下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高铁等现代运输技术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极大地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在项目设施落地布局的过程中,其本身所具有的资源集聚功能能够为布局当地带来极高的价值效益。因此,各地纷纷希望高铁设施项目能够布局于当地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到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利益更为多元、关系更为复杂,对我国党和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其重要性逐渐被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关系着社会治理的成效。近年来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成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焦点。“甄别性吸纳”是学术界对政社关系的有益探索,本文借助“甄别性吸纳”概念,侧重考察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具体行为。
学位
河长制是我国水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河长制自2016年全面推行以来,短短的四年时间,全国每条河流都有河长,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水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但在河长制区域协同层面,仍然面临着流域环境整体性与区域分割治理的矛盾,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协作共同推进流域治理,才能更好地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河长制向长效治理路径发展。  本文在河长制实施的背景下,对桃溪流域河长制的区域协同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研
学位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城乡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是国家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社会经济重大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通道、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使城市和乡村各司其职、共同发展,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共同建设、共同享受城乡发展成果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城乡建设路径的优先选择。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城乡融合空间网络化发展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城乡融合体现在哪些方面?城乡融合现状如
学位
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宅基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变化,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向多元化功能转变,但宅基地制度改革滞后于宅基地功能演变,造成了宅基地低效、无序利用的混乱局面。宅基地功能的研究能够为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提供思考。农户是宅基地的主人,是宅基地利用的决策者,其宅基地利用决策直接决定了宅基地功能的变化。农户生计是农户谋生的方式,它建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