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于下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今后进行此手术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研究因无法行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行杂交分离手术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今后胸腰椎转移瘤的手术提供新的选择。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我们完成的23例行一期后路TES的下腰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患者术前、术后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局部复发情况及患者生存期,统计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1月,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ECOG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术后生存率,分析并描绘生存曲线,以评价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存期预后情况。第二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因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性肿瘤行杂交分离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月的Frankel分级,患者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3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生存期,统计分析其术前与术后7天、术后3月的VAS评分及ECOG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并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描绘本组患者生存曲线。结果:第一部分,本组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6~56个月),至末次随访仍有3例存活,其平均随访时间为37.3±11.7月,其中1例出现局部复发,但仍带瘤生存。手术时间(258±96)min(范围:155~510min);术中出血量(1258.7±528.6)ml(范围:750~2500ml);术后住院时间(18.4±4.6)d(范围:10~30d)。VAS评分由术前的(7.4±0.8)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2.6±0.6)分,ECOG评分由术前的(1.6±0.9)分改善至术后6个月(0.9±0.7)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均有改善或保留。6例出现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出现术后脑脊液漏,3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期间出现钛网移位。第二部分,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2.0±34.7min(140~28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19.6±150.0ml(500~1100ml),平均术后住院日为13.2±3.9天(7~22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3例,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随访至12个月时发生钛网移位1例。术后7天、术后3月VAS评分及ECOG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恶化,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均有改善或保留。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6~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0.0月,至末次随访仍有6例存活,其中1例于术后30个月时出现新发转移,行二次手术后仍带瘤生存,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时间为38个月。结论:1.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下腰椎转移性肿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术后随访效果令人满意,并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可以成为今后下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2.对于无法行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予以创伤相对小的杂交分离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脊髓压迫,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目的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难点是控制感染和完成骨重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促愈合性质,但其本身的抗菌活性很弱,不足以单独用于临床抗感染,我们的抗菌实验也证明其单独抗菌效果有限。因此,我们设想将PRP作为生物活性材料负载抗生素(PADS),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探究PRP负载抗生素在抗感染的同时促进骨愈合,加速完成骨重建。为
学位
研究背景骨缺损为人为因素或病理因素造成的骨质短缺。传统大段骨缺损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技术、膜诱导再生技术、骨搬运技术等,其临床运用受到治疗周期长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限制。目前骨填充材料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热点,但血管无法长入骨填充材料内部,导致骨整合不足是限制骨填充材料发展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表明骨移植后骨修复的基本过程是组织工程骨血管化、骨再生及骨端融合。自体或同种异
学位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高达40-60%。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是指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夹层。近年来,随着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发展成熟,接受该手术的TBAD患者越来越多,院内死亡率得到有效改善。但是,部分患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一种致残性并发症,治疗困难且复发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低,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占用了大量的糖尿病医疗资源。创面愈合是一种调控精密、程序复杂的生理过程。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延迟最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创面局部持续的炎症反应阻碍了肉芽组织的形成,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可能是由血管损伤引起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生长因子分泌减少、细胞因子紊乱、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迁移功
学位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RC)是人类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与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明确诊断目前主要依靠消化道内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较高,无法展开普遍筛查。结直肠癌的无创诊疗技术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限制了其在CRC诊断、预后和生存评价中的应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及多条信号通路,如EGFR-Ras/Ra
学位
背景与目的:对于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很低但致死致残率很高的一种重大疾病。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机体状况、病因分型、伴随疾病和危险因素。ABAO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吸烟史等,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的、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因此ABAO在不同年龄分层的患者人群中可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功能预后。分析不同年龄的ABAO患者血管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大大增加。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存在重要器官功能减退或功能障碍。据报道,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是中青年患者的4.4倍。肝胆胰开腹手术耗时较长,接受长时肝胆胰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经受大切口创伤和肝脏缺血再灌注的双重打击,机体炎症反应剧烈,创伤组织细胞释放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以及危险相关分子模式蛋白(DAMPs),进而导致术后神经功能及肾
学位
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线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合并严重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是指经直肠超声检查时前列腺体积(PV)>80ml,临床上大体积BPH患者对手术的要求更加严格,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好、易于开展,是BPH(PV<80ml)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在治疗大体积BPH时尽管能取得相似的疗效
学位
研究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发病率逐年上升,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可有效治疗终末期膝关节OA,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下肢对线及假体对位是TKA成功的关键。据报道,常规TKA术后下肢对线不良或假体对位失准发生率高达20%-30%,于是计算机辅助导航(Computer Assisted
学位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高、预后差,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疾病防治刻不容缓。年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衰老对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衰老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内皮素释放增加,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此外衰老细胞可激活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蛋白酶,形成衰老相关分泌表型促进了冠心病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