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的宽带压缩频谱感知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513485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磁频谱资源是促进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战略资源,深入研究具备快速、精细感知能力以及广域频谱覆盖能力的宽带频谱感知方法,对实现高效电磁频谱管理、掌握频谱主动控制权至关重要。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的频谱感知方法凭借对宽带频谱的高效捕获能力成为实现宽带频谱感知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电磁频谱环境的复杂化,在实际应用中,宽带压缩频谱感知方法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计算复杂度高、频谱稀疏性利用率不足、感知精细度低以及频谱范围超出单一节点感知极限等。针对以上问题与挑战,本论文以CS理论为基础,从提升单一节点的感知性能与优化多节点调度策略出发,面向实际应用,以压缩域信号处理、频谱稀疏性挖掘、以及电磁频谱全波段覆盖感知为研究点展开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针对现有压缩频谱感知方法在应用中需要信号重构、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缩域迭代滤波算法(Iterative Compressive Filtering,ICF),实现了基于非信号重构的宽带压缩频谱感知。该算法利用正交投影在压缩域内构建“带阻滤波器”,逐一识别频谱中的活跃用户的频谱占用情况,无需重构原始时域或频域信号,直接在压缩域中对频谱完成盲检测,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提高了频谱感知的实时性与检测成功率。仿真结果显示,与基于经典OMP和Co Sa MP算法的频谱感知方法相比,在不同的信噪比条件下,本文提出的ICF算法检测成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在频谱占用度高的情况下,ICF算法能够将检测成功率提升30%-40%;同时,ICF算法的平均运算时间比OMP算法少50%左右,比Co Sa MP算法少80%左右。计算复杂度的降低与检测成功率的提升为保障频谱感知的实时性、增加通信截获概率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为提升感知设备的能源效率提供了可能性。(2)针对频谱日渐“拥挤”、现有压缩频谱感知方法中固定频段划分策略导致频谱稀疏性利用不足、感知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带宽划分(Adaptive Bandwith Division,ABD)的压缩频谱感知方法,在不增加硬件复杂度情况下提升了检测精细度与成功率。该方法在不改变原调制宽带转换器(Modulated Wideband Converter,MWC)硬件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接入用户的带宽需求或通信平台的感知精细度要求,对频谱测量值进行自适应划分,进一步挖掘了原始信号在子频段内的联合稀疏性;并根据子频段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支撑集原子最优选择策略。理论分析证明,本文提出的ABD方法能够将信号的联合稀疏度约束在一个上界更低、波动更小的范围内,从而保障频谱感知的成功率;同时,自适应划分方法通过对测量值的二次划分,提升了频谱感知的精细度,能够挖掘更多的通信机会。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信噪比条件下,频谱中活跃用户数目增多、频谱稀疏性降低时,ABD方法的检测成功率比传统MWC方法高出45%。该方法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为复杂频谱环境下的动态频谱共享与智能接入提供技术保障。(3)针对实际电磁频谱范围极度拓宽、远远超出单一节点感知范围的难题,在ICF与ABD方法提升了单一节点频谱感知性能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收益最大化的多节点频谱感知策略,利用有限数量的节点,通过各节点在不同频段之间切换,实现对超宽带电磁频谱的全波段时频覆盖检测。在充分考虑复杂频谱环境中信道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将各个节点在不同时隙、不同频段之间切换的路径规划问题抽象为感知收益最大化问题,通过对节点调度策略矩阵逐行进行二值化求解,进而得到最优的节点调度及频段切换策略。仿真结果显示,该策略能够以有限数量的节点完成对电磁频谱的时频覆盖与感知任务,在不同信道信息不确定模型下达到检测收益稳定最大化。该策略的提出为超宽带电磁频谱感知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方案,为实现更加全面的电磁频谱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综上所述,本文中针对宽带压缩频谱感知在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单节点性能提升与网络级感知策略出发,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针对快速感知与精细感知所面临的难题,分别提出了ICF算法与ABD方法,为军事与民用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性能、高能效、适用范围更加广阔的节点级频谱感知算法;在提升了单个感知节点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络级的多节点最优调度策略,实现对超宽带频谱的时频覆盖检测。与现有的感知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与策略能够提供速度更快、分辨率更加精细、覆盖范围更广的感知能力。通过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宽带压缩频谱感知技术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宽带频谱感知技术进一步实用化,为实现更加高效的频谱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为蔷薇科火棘属的灌木植物,其果实火棘果被称作“救军粮”,长期被作为药食两用资源使用。我国火棘果资源丰富,但其功效及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限制了该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因此,确定火棘果主要功效及作用机理是开发火棘资源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依据中医药古籍对火棘果功效的描述,系统地评价了火棘果醇提物(P.fortuneana fru
学位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因资源丰富及可再生,成为有效替代日益枯竭的化石原料的重要可再生资源,但木质纤维素形成的复杂结构抗性限制其高效利用。因此,研发各种生物质预处理技术以提高转化效率,尤其是利用白腐菌预处理生物质降低抗性,提高木质纤维素的酶解糖化效率,是发展高效温和的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技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一株高效预处理白腐菌紫衫木齿菌——Echinodontium taxodii 2538为研究菌株,
学位
气体放电涉及多物种、不同时间尺度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对放电状态的宏观检测与微观描述是一个多尺度耦合的科学前沿问题。另一方面,在气体放电光学图像数字处理领域,过去形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紫外图像,色度学研究又主要集中在热等离子体的红外图像,关于非热放电的可见光颜色研究基本没有。由于光电检测技术的进步,高像素的可见光图像包含更加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使得探测颜色分布的规律成为可能,也为与微观尺度过程的关联提
学位
明十三陵自首陵长陵开始营建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的大修是十三陵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之一。祾恩殿位于各陵第一进院落的中心轴线上,是供奉帝后神牌,定期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陵寝地面建筑的核心。在乾隆五十年的十三陵修葺工程中,各陵祾恩殿的修缮做法根据历史地位和毁坏程度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其中,包括长陵祾恩殿在内的六座祾恩殿按原有建筑形制进行修葺,而其余的七座祾恩殿则被改
学位
目的 研究香烟烟雾和白藜芦醇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离体血管环技术研究香烟烟雾颗粒对5-羟色胺(5-HT)受体介导的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与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或AMPK激活剂AICAR共培养检测5-HT1B受体以及SIRT1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大鼠被动吸烟模型研究白藜芦醇对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血压,平滑肌收缩功能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香烟烟雾颗粒能增强5-HT引起的血管收缩和5
期刊
明德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也是明朝修建的最后一座帝王陵寝。清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二年曾对十三陵开展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在此期间,德陵祾恩殿经历了一次“拆大改小”的重建。重建后的祾恩殿最终毁于战火,其遗址仅保留有明清台基、柱础及部分残墙。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合和现存遗址的勘测,取得了该殿部分细部构造的做法及尺寸,并基于此对清代重建的德陵祾恩殿的设计尺度进行了推演,最后对该殿的屋架分布进行了复原研究。
期刊
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是视觉形成的第一站——将光信号转变为神经电化学信号。感光细胞的发育或功能缺陷是大多数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患者视力受损的直接原因。探索感光细胞的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对于视网膜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和干细胞、再生疗法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神经视网膜亮氨酸拉链(neural retina leucine zipper,NRL)蛋白是大Maf家族的转录因子之一,特异性地在视网膜中表达,可以
学位
肾脏通过铵根正离子(NH4+)排泄、碳酸氢根离子(HCO3-)重吸收以及氯化钠(Na Cl)重吸收,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和水盐平衡。SLC4(solute carrier 4)家族的Na+/HCO3-共转运体NBC(Na+/HCO3-cotransporter),包括NBCe1、NBCe2、NBCn1、NBCn2和NDCBE五个成员。NBC在肾脏中具有广泛分布,对肾脏调控酸碱平衡及盐离子跨膜转运起着
学位
不孕不育症在全球的发病率已经达到10%-15%,其中男性因素占一半。精子发生障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基因的调控。多种因素会导致男性不育,比如内分泌性、免疫性、神经源性以及环境因素。虽然已发现多个男性不育的致病基因,但是这些致病基因只能解释一部分男性不育患者,还存在很多未知的男性不育致病基因。本研究收集到一个先证者不育的近亲结婚家系。对先证者及其母亲进行遗传学分
学位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依赖于突触囊泡分泌。装载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经过转运(trafficking)、拴系(tethering)、锚定(docking)和成熟(priming)过程,与突触前膜不断靠近,在Ca2+触发下与突触前膜发生快速融合(fusion)。SNAREs是介导膜融合的核心蛋白,包括突触前膜上的Syntaxin-1和SNAP-25,突触囊泡上的Synaptobrevin 2。三种SNA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