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的构成、分布、耐药性、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细菌感染情况,探讨MDR细菌感染对肝硬化其他并发症及器官衰竭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肝胆胰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细菌感染并培养阳性的532例患者的680次感染,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资料(肝硬化病因、是否存在肝衰竭、肝外器官衰竭、肝硬化失代偿的表现)、微生物相关资料(感染部位、感染来源、病原菌具体菌株及其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整理,分析其构成及分布情况、耐药性、MDR细菌感染情况,根据是否存在MDR细菌感染,将入组患者分为MDR组和非MDR组。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532例肝硬化患者共培养出680株细菌,G-菌占52.1%(354/680),G+占47.9%(326/680)。占比前三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其中的CNS占比随年份变化不大,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在所有细菌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肠球菌占比逐年上升。常见的感染类型依次为: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43.3%(295/680),呼吸道感染16.5%(112/680)、自发性菌血症15.4%(105/680)、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10.3%(70/680)、自发性细菌性脓胸(Spontaneous bacterial empyema,SBEM)8.8%(60/680)、胆道感染2.5%(17/680)、其他1.5%(10/680)及皮肤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TTI)1.3%(9/680)。SBP及SBEM中以CNS感染为主,自发性菌血症及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UTI中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2)G+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对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有差异,分别为8.7%,38.3%,61.4%。各类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小于10%,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无耐药。G-菌中,大肠埃希菌在社区/院内感染中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18.2/19.5%VS6.5/10.0%),对三代喹诺酮(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亦较肺炎克雷伯菌高(37.7/78.6%VS10.5/12.1%)。除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的院内感染外,其他G-菌中,对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1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2.5%,其他G-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无耐药,G-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0%。(3)在分离出的680株细菌中,MDR细菌占49.7%(338/680)。其中最多的是CNS,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其他细菌、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MDR菌株在本类细菌中所占比重位于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9.2%)、肠球菌(70.2%)、大肠埃希菌(67.3%)、CNS(59.3%)、铜绿假单胞菌(47.7%)。(4)比较MDR组和非MDR组两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后,发现性别,肝硬化病因,感染来源,肝衰竭,肝外器官衰竭在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性别、肝硬化病因、感染来源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发现:相对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将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672,95%CI:1.182-2.365,P=0.004)。结论:(1)肝硬化细菌感染中,CNS感染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草绿色链球菌占比逐年下降,而肠球菌占比逐年上升。SBP是最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其次分别为呼吸道感染、自发性菌血症、UTI、SBEM、胆道感染、其他及STTI。(2)G+菌中,不同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存在差异,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耐药率低。G-菌中,不同杆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存在差异,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3)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中,所分离的MDR菌株接近总数的一半。常见的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CNS中有一半以上是多重耐药菌株。(4)肝硬化细菌感染中,院内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MDR感染。与非MDR细菌感染相比,MDR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肝衰竭及肝外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