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结构下溪流鱼类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群落构建机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焦点之一。河流是一个由干流和各级支流共同构成的树状生态系统网络,河流鱼类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受局域过程(如环境过滤、种间竞争等)和区域过程(如鱼类扩散)的联合影响,但不同环境因子及其生态过程影响河流鱼类多样性的作用模式及其相对重要性可能会取决于河网空间位置。目前,尽管河网空间位置在溪流鱼类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已得到不少研究,但其研究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以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分别针对其3条主要支流率水、横江和练江的河源溪流(headwater stream)以及直接汇入新安江干流的偶然溪流(adventitious stream)设置调查样点,并于2019年5月对河源溪流和偶然溪流的环境因子和鱼类群落进行调查取样;基于所获数据,本研究着重在河流网络空间尺度上比较研究了河源溪流与偶然溪流之间的鱼类多样性格局及其群落构建机制,探讨了环境过滤、极限相似性和扩散过程在影响溪流鱼类群落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对河网空间位置的依赖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河网结构下栖息地条件和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化,(2)河网结构下鱼类的分类和功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3)河网结构下鱼类群落的构建机制——环境过滤、极限相似性和扩散过程的相对重要性。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环境条件与鱼类群落的空间变化:(1)同河源溪流相比,偶然溪流的水温、溶氧、流速、底质粗糙度等局域栖息地因子显著变化,不同溪流间的林地、草地、城镇和农业等土地利用/覆盖占地面积也不尽相同。(2)共采集鱼类34种,偶然溪流的鱼类物种组成(基于物种出现数据)和群落结构(基于物种多度数据)与率水、横江河源溪流高度分离且差异显著,但与练江溪流鱼类间高度重叠;同率水和横江河源溪流相比,偶然溪流中的吻虾虎鱼、光唇鱼和原缨口鳅等亲流型鱼类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多度下降,但高体鳑鲏、鲫、似鳊等静水型鱼类的出现频率和相对多度上升。
  2.分类/功能α和β多样性的空间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同河源溪流相比,偶然溪流的鱼类分类α多样性(物种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较高,而功能丰富度仅显著高于横江河源溪流但功能离散度却显著低于率水和横江河源溪流;偶然溪流的分类β多样性及其周转成分显著高于率水和横江河源溪流,但其功能β多样性及其周转成分却显著低于横江河源溪流,其嵌套成分在不同溪流间无显著差异。河源溪流鱼类的分类α多样性主要受局域栖息地的影响,但偶然溪流的分类α多样性受局域栖息地、陆地景观条件及支流空间位置的联合影响;同分类α多样性相比,功能α多样性仅受局域栖息地变量的影响。率水和横江河源溪流鱼类的分类和功能β多样性都与环境距离显著正相关,偶然溪流鱼类仅功能β多样性与环境距离正相关,而其分类β多样性不受环境距离显著影响;河源溪流和偶然溪流的鱼类分类和功能β多样性都与河道距离无显著相关性。
  3.群落构建机制——随机过程、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的相对重要性:通过运用STEPCAM模型检验了随机过程、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三要素在溪流鱼类群落构建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现:(1)随机过程的相对重要性远大于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其占比高达67.42%(横江)-91.87%(偶然溪流);极限相似性的相对重要性最低,其占比仅为0.09%(横江)-13.96%(练江)。(2)随机过程的相对贡献大小在不同溪流间无显著差异,但环境过滤和极限相似性的相对重要性随溪流显著变化;环境过滤在偶然溪流中的相对重要性显著低于率水和横江河源溪流,极限相似性的相对重要性在练江河源溪流中最大,显著高于另外2个河源溪流及偶然溪流。
  综上,本研究表明,由于河源溪流和偶然溪流的局域栖息地条件及其在河流网络中的空间位置存在差异,两者间的鱼类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局域群落的分类和功能α多样性及群落间的分类和功能β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也不尽相同;尽管随机过程可能是河源溪流和偶然溪流鱼类群落构建中的首要机制,但环境过滤对河源溪流的相对重要性显著高于偶然溪流。此外,可能是因为陆地景观条件的影响,不同河源溪流间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也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河流网络结构在溪流鱼类群落构建及其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及其相对重要性。
其他文献
王珪(1019-1085),字禹玉,祖籍华阳(今四川成都),生于舒州(今安徽潜山),北宋相臣,工于文章、书法,事迹主要见于李清臣《王文恭公珪神道碑》,以及《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人笔记等。世人对其评价与史实多有龃龉。时人谓之“三旨宰相”,四库馆臣亦言其“人品事业,皆无可取”。勾稽史料,可知王珪于贡举变革、政权更迭等方面颇有政绩。文学方面,其造诣亦称颂于世,宋人辑其诗文为《华阳集》,后散佚,清
学位
目前以地域为研究对象的北宋士人交游已有相关成果,但以应天府士人群体为中心的具体研究尚未展开。考察北宋中晚期应天府士人的交游与文学创作,可以多角度地呈现士人关系,了解不同身份背景下士人的交往及心态上的转变。  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余论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交代本文的写作绿起及研究意义,并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目标及主体内容进行简单介绍,最後对
学位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Amos Oz,1939—2018.12)在20世纪60年代登上文坛,是“新浪潮作家”的代表人物。《爱与黑暗的故事》是奥兹在200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该小说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爱与黑暗的故事》的背景从20世纪40年代英国托管时期的耶路撒冷、50年代以色列建国初期的基布兹,一直拓展到了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相较于奥兹之前的长篇小说,背景设置
纳丁·戈迪默(Nadine Gordimer,1923-2014)是南非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长期以来她致力于书写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社会,用殷切又细腻的笔触复刻出自身所处时代环境里错综复杂的个人与社会关系。戈迪默的创作以小说见长,她携短篇小说登上文坛,受到欧美文学界的关注和评论界的高度赞扬,而她长篇小说的成功和影响力,则为她摘下199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戈迪默的创作题材广阔,主题深刻,具有高度的严肃
学位
文章研究对象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的陕北民歌衬词。文章先对衬词的判定、陕北民歌概况、陕北民歌衬词分布、陕北民歌衬词系统的构建等基础问题分别展开针对性研究,然后着重对陕北民歌中的衬词进行描写,力求全面、细致地分析陕北民歌衬词。文章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包括述评已有民歌衬词研究、介绍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阐释学术和应用上的价值、交代研究思路并确定研究材料。第二章,衬词的判定依据。文章界定
学位
本文以2009-2018年期间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小型语料库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探究,揭示报告类公文在词汇、句法、语义和修辞运用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语言运用规律,形成对这类公文语体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为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目的及产生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分析归纳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并说明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在90年代的美国叙事学研究领域内可谓大放异彩。这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巧妙结合下的产物,以其交叉学科的兼容性特质充分取长补短,一方面有效吸取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立场和观点,又同时特意引入了经典叙事学的方法与规则;另一方面,它克服了叙事学一味崇尚形式、疏离文本的缺陷,又以叙事学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弱化甚至一定程度上
学位
近年来,汉语语法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方言代词的重要性与价值,纷纷对其展开描写、研究,由此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方言代词研究成果。目前尚未见到对河南信阳方言代词研究的专题文章,因此本文以信阳方言代词为研究对象,以“方—普”比较为主要研究方法,并与近代汉语、古代汉语以及其他地区方言的对比研究相结合。从形式、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对信阳方言代词进行全面揭示与重点阐释,以期展现出信阳方言代词系统的特色。本文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一方面,中国期待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可;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渴望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政府工作报告》因其内容的全面性,它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政策及发展动态等最权威的信息来源之一。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大量的无主句,而报告英译的接受者是外国人。《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必须把忠实于原文与着眼于国外读者相结合,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达到对外宣传的最佳目的。
学位
社论是新闻评论中最严肃的一种文体,是代表编辑部发表的对于重大问题的权威而慎重的评论。作为传媒的灵魂,社论文体通常具有明显的意图性和很强的可接受性的特点,以其权威的时事述评,旨在劝说受众接受其观点或意图,或是采取某一行为。中英文社论都具有劝说的特性,可是在语言表达和组织上却有很大差异,西方社论更注重说服性,而中方社论更倾向于说教性。由于东西方各自在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及传媒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决定了人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