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话语的形成与流变 ——基于科幻文学翻译史的考察

来源 :顾忆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甚少论及,是被置于边缘地位的话语,古代文人往往将理想投射于“过去”,在循环史观规约下形成以古鉴今的思维模式。近代以来,伴随西学东渐思潮,植根于线性时间观、乌托邦思想和进化论意识的西方“未来”话语质素经由翻译传入中国,更新汉语中“未来”的概念内涵,为中国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思想意蕴和话语资源。与此同时,作为“未来”话语的主要呈现形式,发轫于西方文学传统的科幻小说自晚清以降掀起多次翻译高潮,不仅将想象“未来”的叙事形式引入中国文学,还在绵延至今的科幻译介图景中不断激发“未来”的话语活力,驱动中国思想文化的演进。本文结合概念史和翻译文学史研究,秉持比较文学视野,以科幻文学的百年翻译历程为线索,阐述中国“未来”话语的生成与流变轨迹及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功能特征,剖析“未来”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边缘话语转变为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揭示文化异质在碰撞和交融中如何形塑中国思想文化面貌,为深入考察中外文学关系、推动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提供研究范式和案例参考。全文共分为九个章节,贯通思、史、文,纵向以晚清至当代科幻文学翻译史脉络为线索,梳理“未来”概念从词语层面生发、变形、阐释和重塑成为话语,进入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体系的历时性嬗变过程;横向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科幻文学译介语境和典型科幻作品翻译现象,探讨“未来”话语在其中发挥的功能,阐述“未来”话语与科幻文学翻译的共时性互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未来”话语形成于晚清时期,是经由日本对西方“未来”话语译介的结果。汉语中的“未来”旧词新译,从古代佛学因果论说向现代时间概念转变,并融合“世纪”“进化”“乌托邦”等近代译词构成多维话语谱系,奠定科幻文类在中国诞生的思想基础。百年间,“未来”的意涵调整与不同时期科幻文学译介趋势的变化同频共振,从晚清变局畅想“新中国”,到民国战事渴望“未来世界”和平,至十七年时期讴歌“共产主义明天”,再至改革开放呼唤“面向未来”,“未来”话语贯穿于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先后发挥政治启蒙、反战动员、科普教化、伦理反思的功能作用。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彰显“共享未来”价值追求,赋予中国当代“未来”观传播世界的话语能力,在中外科幻小说的双向翻译互动中形成共鸣。研究指出,每当中国社会处于变革或发展的关键节点,“未来”都成为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文化向心力的思想论域和话语资源。历经一个多世纪话语流变,“未来”已经从具有“异质性”的文化外来元素,转变为具有“共通性”的文化传播基因,是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关键构成。书写“未来”的科幻文学从边缘化的通俗文类转变为进入主流视野的先锋文艺,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载体。当前中外文化交流新格局下,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应从概念信息的传递观,转变为文化话语的传播观,才能更全面地透视和展现翻译的本质、价值和作用。
其他文献
非易失性内存(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高存储密度、字节可寻址、每比特成本低、待机功耗接近零的特点,为设计大容量内存系统带来新的机遇。但是,NVM比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的访问延迟更高、带宽更低、寿命更短,这使异构内存管理机制需要基于应用访存特征来考虑不同介质的内存特性。然而系统不同层次所能感知到的访存特征的
学位
新型非易失内存(Non-Volatile Memory,NVM)凭借其非易失、可字节寻址的特性,以及良好的数据访问性能、较高的数据存储密度,可以用于实现持久内存,同时作为内存和存储设备使用。在持久内存中,数据无需在内存和存储设备间进行转换和迁移,持久数据能被程序直接访问,降低了数据的持久化开销。然而,相比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持久内
学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不同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交流广泛,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融合。本论文依据《晋书》《魏书》《北史》等传世文献和出土墓志、碑刻等考古文物资料,详细梳理了该时期活动在河西地区的鲜卑秃发氏及其所建南凉政权的兴衰历史,在此基础上,对南凉亡后秃发氏宗室遗胄在北朝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源氏家族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冀通过对鲜卑秃发氏源氏相关人物和事迹的
学位
富勒烯C60因其具有独特的球状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能量存储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在C60分子中存在丰富的不饱和键,可以通过官能团化设计制备出各种富勒烯衍生物。丰富的富勒烯结构,不仅可以直接作为储能电极材料,而且可以作为修饰剂用于改善其它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以拓展富勒烯材料在钠电池中的应用为出发点,主要围绕设计合成应用于钠电池的功能化富勒烯材料,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针对石
学位
目的:调查中国青少年攻击行为流行现状,并从人群和遗传多态性两个方面探讨昼夜节律与攻击行为的关联性。通过识别攻击行为发生风险相关的昼夜节律调控通路基因多态性位点,并进一步从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多因素交互作用对攻击行为发生风险的影响。本研究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原理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精准早筛和科学预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方法:1.采用多中心、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
学位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元宇宙等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面临爆炸式的流量增长,短距场景下的传输容量提升成为重点研究方向。由于成本和功耗的限制,长期以来数据中心短距光传输系统主要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MDD)方案。离散多音调制(DMT)技术作为直检方案的一种具有高频谱效率和信道自适应等优点,但其用于数据中心互连传输也面临着高的峰均功率比(PAPR)和器件非线性效应等挑战。基于多芯光纤(MCF)的空
学位
第一部分:Nrf2通过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影响着草酸钙肾结石的发生发展,其中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草酸钙结晶沉积的作用。本部分研究拟从体内外水平探讨Nrf2的药物激动剂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能否通过激活Nrf2,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减轻肾脏草酸钙结晶沉积及肾小管上皮
学位
大脑是高级功能的中枢,特定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相关脑区的众多类型神经元形成的神经环路,因此解析各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元的环路结构是认知大脑工作机制不可或缺的基础。在中脑和间脑的中线附近存在着一系列的核团,被称之为中缝核,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eus,DR)和中缝正中核(Median raphe nucleus,MR)是其主要部分。DR和MR存在着大量的谷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γ-am
学位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爆发式增长对存储系统的容量、性能、可靠性提出巨大挑战。基于三维(Three-dimensional,3D)NAND(Not-And)闪存的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因大容量、高性能、低功耗等特点在存储系统中逐渐取代传统硬盘成为主流存储设备。得益于三维堆叠、多阶存储单元、以及空间压缩等技术,闪存存储容量以指数速度增长。然而闪存存储容
学位
过渡金属催化在有机分子的官能团化以及碳骨架的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钯催化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多相催化和均相催化领域中,加入非氧化还原性金属离子调控过渡金属离子催化性能的例子非常普遍,而调控作用的具体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将Pd(Ⅱ)/LA(LA:路易斯酸)催化体系应用于芳基酰胺的烯基化、丙炔酸脱羧加成以及醇的氧化反应,并详细研究了非氧化还原金属离子作为LA协同钯催化有机反应的机理。论文第二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