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p-1基因敲除对小鼠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09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PDL)位于牙槽骨和牙骨质之间,由较粗的牙周膜纤维束,细胞及基质组成。其中,牙周膜纤维具有固位作用,将牙齿固定于牙槽窝内,牙周膜有4种细胞,其中含有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牙周膜内其他类型的细胞,而且体外培养的PDL细胞可测得骨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然而,生理状态下PDL组织不会矿化,这表明存在一些机制抑制PDL细胞的骨化潜能。2001年,一个科研小组通过牙周膜的基因测序中偶然测得未知基因,因其特定的表达于牙周膜内,因此取名为牙周膜相关蛋白-1(periodontal ligament associated protein-1,PLAP-1),该基因在人类PDL组织中频繁表达,同年其他两个小组独立发现该基因,将其又名为asporin。其中一个小组发现该基因蛋白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小分子蛋白多糖(Small leucine-rich proteoglycans,SLRPs)家族中的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为其中一类。后来研究发现在牙周膜中与其他因子相互调节,维持牙周膜的韧性,防止其骨化。颅骨缺损模型于1973年首次被描述,但直到10年后才真正被系统研究,后来为了统一实验模型,有学者提出临界骨缺损模型,后续被越来越多学者认可并采用。哺乳动物的颌面部发育相似,均由额鼻突和下颌突发育而来,又因为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因操作时间短,重复性高,损伤小等优点而优于小鼠颌骨模型。因此本实验采用了小鼠颅骨缺损模型。鉴于目前对PLAP-1与牙周炎的研究中发现Plap-1基因敲除小鼠牙周炎状态下较野生型牙槽骨吸收较少,本次研究侧重于探索体内Plap-1基因缺损对于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实验分别建立野生型及敲基因小鼠颅骨标准模型,并于建模后2.4.6.8周后观察对颅骨修复效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C57野生型小鼠和Plap-1基因敲除小鼠,制备小鼠颅骨单侧4毫米骨缺损模型,把明胶海绵移植入缺损处,并于术后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分别取材,通过临床观察、放射学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马森三色染色等方法,并检测该蛋白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观察两组小鼠颅骨缺损修复的异同,探讨Plap-1基因敲除对于颅骨缺损修复的作用。结果颅骨缺损的大体观及放射线结果显示野生型小鼠与Plap-1基因敲除小鼠在相同愈合周期内,骨缺损修复无统计学差异。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不同组间骨缺损修复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同组内,随着时间延长颅骨缺损不断修复。Masson三色染色显示,基因敲除对于小鼠颅骨缺损修复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LAP-1在小鼠颅骨缺损修复的表达显示,PLAP-1蛋白在小鼠颅骨缺损修复中有所表达,且敲基因小鼠的表达量远远低于野生型小鼠。为进一步探究其代偿机制,又检测了 SLRP家族内其他两个功能相近的蛋白,发现其表达增加。结论大体观察、X线结果与组织切片结果均显示Plap-1基因敲除对于小鼠颅骨缺损修复无明显影响;但是双聚糖、核心蛋白聚糖表达翻倍,因此我们推测Plap-1基因敲除,SLRP家族内存在其他代偿途径影响颅骨缺损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头颈部鳞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舌鳞状细胞癌在头颈部鳞癌中又是最多见者,其致病原因纷繁复杂,包括遗传,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长期接触X射线,尖锐牙尖或不良修复体刺激,吸烟,咀嚼槟榔等不良生活习惯等[1]。目前治疗口腔鳞癌主要依赖于手术治疗及术后放疗,而对于可用于临床治疗且效果显著的化疗药物逐渐被关注,因此探究新的治疗口腔鳞癌的靶向新药物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成为目前亟待解
学位
中小学教师应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数字课堂,加强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有趣的课堂。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课堂也应积极引入新技术,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意义作了阐述,提出了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
期刊
目的:机械清创术(mechanical debridement,MD)是目前非手术方式治疗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PI)的主要方法,旨在清除种植体表面的菌斑生物膜,减轻微生物负荷及炎症参数。近年来基于低磨损性能的甘氨酸粉末的喷砂疗法能够快速去除种植体及牙面菌斑,对种植体表面形貌改变小、对牙龈黏膜和牙周组织几乎无损伤。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方式,评价甘氨酸喷砂(gl
学位
研究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已经是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我国口腔癌的80%,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近年来炎症与癌症的关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炎癌转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牙周炎是人类失牙的主要因素,也是口腔最常见的慢性炎症病变。牙周炎与肿瘤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牙周炎与OSCC的相关性及相关系数仍存在争
学位
研究背景:肿瘤、创伤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口腔黏膜大面积创面愈合困难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难题,而创面血液循环不良是愈合缓慢或者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促进创面血管化策略有望解决大面积口腔黏膜创面愈合困难。去铁胺(DFO)可以激活HIF-1α促进VEGF和SDF-1α的分泌,从而加快血管化。然而,作为水溶性小分子,直接应用DFO容易失活和快速降解,直接应用于敷料持续效果差,容易发生早期药物释放过量,晚期药
学位
目的正畸力能够通过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实现对牙槽骨的改建。如何调控PDLSCs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骨改建功能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edgehog相互作用蛋白反义 RNA1(Hedgehog interacting protein antis
学位
第一部分 3D打印HA表面周期性微观结构的制备及其成骨性能研究背景:通过涂层、酸蚀、阳极氧化、微弧氧化等方法对陶瓷材料表面加工处理,可以促进材料的成骨性能。但是这些方式对于材料表面的加工处理是随机的和不规律的,无法对材料功能性表面的形成进行精确设计。飞秒激光作为一种相对清洁能源,能够对材料表面进行可控的周期性微观结构加工,从而制备出改变细胞黏附、增殖和蛋白表达的微观结构,是一种具有研究潜力和价值的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基骨弓作为牙弓的支持骨,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移动的解剖学基础。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基骨弓的唇颊侧皮质骨边缘形态,极少涉及包括舌腭侧以及磨牙后区在内的整体基骨弓轮廓。且与骨性Ⅰ类和骨性Ⅱ类基骨弓的相关研究相比,有关骨性Ⅲ类患者基骨弓特征,及其双颌基骨弓宽度匹配度与垂直骨面型关联性的相关分析探索较少。本研究旨在运用广义普氏分析法(generalizedprocrustesanalysis,
学位
背景与目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是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的关键致病菌,多以菌斑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同时可侵入胞内发生免疫逃逸导致许多抗生素无法发挥有效抗菌作用。近些年,纳米银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因其抗菌谱广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而得到广泛关注,此外,AgNPs可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可能对胞内感染的P.
学位
<正>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如何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不断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并带动办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当下很多学校都面临的现实课题。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经过长期持续深耕,形成以高质量课程建设助力学生全面成长的实施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