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1878—1922)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始于1878年。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1902年易名为梅溪学堂),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将数学和格致作为书院的常设课程,这标志着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正式发端。 1878年到1902年近代学制颁布前的这24年是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是非制度化、各自为政,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统一的学制体系来规范它的运行与发展;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科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却也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使得中国的科学教育跳出了专业技术教育的窠臼而正式成为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起到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止,中国近代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走过了制度化的发展历程。《癸卯学制》与《壬子癸丑学制》以及一系列学制修订章程的颁布与施行使中国近代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具体表现在:科学教育课程的开设、内容的选择、学时的规定、教科书的编撰、教师的培养等方方面面。这一时期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打上了深刻的同本烙印”,也就是深受日本科学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教科书的编译、教学方法的因袭等方面。 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起,“民主”与“科学”开始成为引领教育变革的两面旗帜。中国近代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受影响:教育者们开始反思以往科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学生在科学教育中的动手与参与上,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在科学教育中的主动精神;并提出了科学教育要关注“科学精神”的培养,将中国近代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深受美国科学教育的影响,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等在当时来说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传入中国,孟禄、推士等美国教育家来华考察科学教育指出中国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将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阶段性的高潮。 从1878年到1922年,中国近代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各自为政到制度化,从学日到仿美的发展过程,可谓举步维艰,因为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设备不足、合格教师缺乏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科学教育的先驱们却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推动着中国近代的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向前发展,可敬可佩;至于教育家们对于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科学精神的缺乏等所作出的种种反思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值得今人借鉴。今天的科学教育工作者不妨时常反身畅游历史,在历史的光影中攫取永恒的智慧,承前启后,推动当代科学教育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深化对大豆球蛋白和淀粉两类生物质的理化性质的研究入手,在绿色化学理念和现代木材胶合理论的指导下,创新出了大豆球蛋白和淀粉变性的新方法。分别建立了以低温豆粕为
世界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化,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据权威
<正>近日,河北省邢台开发区正式启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系统,系统的启用为逐步消除农村劳动力无序流动、保障农民工权益、实现城乡收入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领导高
机械抖动激光陀螺作为惯性导航的一种理想器件,具有成本低、寿命长、可靠性高、动态范围大等优点,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光陀螺控制电路作为激光陀螺的重要组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之一。与西方典型的法理政治不同,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思想集伦理与政治于一身,是伦理和
20世纪前半叶国内普通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多重教育效应,在提升学校地位、变革教育体制、转变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起到重大的积极作用。 本论文以时间为划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二是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为新时代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很高信息素养的创新人
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以下简称"五观")教育,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大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以爱国为主题,由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九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三课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