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移动热源对采场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研究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当前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增大,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延深,以及开采设备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无轨移动设备为代表的移动热源放热导致巷道局部环境温度升高已经成为工作面热害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采用现场实测、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金川二矿850m水平的某个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研究铲运机以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速度移动时局部巷道温度场分布变化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1)对金川二矿某一采场内的热源进行资料收集、现场实测,分析计算得出移动热源释放的热量占采场总散热量的48.28%,可以使采场空气平均温度升高2.68℃。(2)利用相似原理设计、搭建井下固定热源实验台,测出固定热源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热源对巷道下风侧的顶板影响很大。(3)建立井下固定热源数学模型,并对上述实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4)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对井下移动热源进行模拟研究。研究发现:热源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对采场局部的风流温度影响较大。(5)以金川二矿井下JCCY-6型号的铲运机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铲运机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对采场局部风流温度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已知,采场风速为1m/s,铲运机移动速度分别为1m/s、2m/s、3m/s。研究发现:当铲运机顺风或者逆风移动时,铲运机车头前方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在车尾Z=2m的中央截面上Y=1.75m高度的温度呈抛物线分布。当铲运机顺风移动时,在距车尾1.5m左右处出现最高温,在13m处降到26℃;当铲运机逆风移动时,在距车尾1.7m处出现最高温,在12m处降到26℃。铲运机分别以1m/s、2m/s、3m/s的速度顺风移动时,对采场上风侧的影响范围从16m增加到20m;铲运机分别以1m/s、2m/s、3m/s的速度逆风移动时,对采场下风侧的影响范围从30m降到28m。
其他文献
本文以鄂尔多斯华庆地区长6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岩心观察与分析和野外露头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等相关理论,总结前人对研究区的研究成果,分析
本文针对目前H13系热作模具钢在7系铝合金热挤压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崩裂等导致模具早期失效、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洛氏硬度计、摆锤冲击试验机等设备,通过显微组织特征观察,分析碳化物类型及演化规律;结合硬度、冲击性能表现,研究淬火+多次回火的热处理工艺、Mo、Si、V等合金元素以及表面氮化处理对三种成分不同的H13系热作模具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探讨和总结,确
随着客户需求多样化和订单动态波动的趋势日益突显,企业需要合理的车间布局以满足生产高柔性,低熵化等要求,同时又要尽量避免车间面积利用率低、在制品或半成品数量过多等问
带式输送机因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费用低,输送力大和维护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中。在带式输送机的运输过程中,输送带会由于长时间高负荷运转而断裂,造成输送机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和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商网站的用户和物品数目激增,用户难以从繁多的商品中挑选心仪的产品。因此个性化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它能
手性超分子由于其在结构、物相、构型可控性、性能上的多样性等特点吸引了广泛的关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于手性超分子体系的构建,常见的方法是利用手性分子作为模板诱导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耗导致了各种严重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海水酸化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制定清洁、可再生和高效的能源转换战略,以取代化石燃料。燃料电池和水分解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有巨大应用前景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氧气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和析氢反应(HER)分别是燃料电池和水分解技术的关键反应。由于涉及多个电子转移过程,这些反应的顺利进行强烈
硝基胍发射药具有能量高、烧蚀低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火炮中。但现阶段硝基胍发射药挤出成型工艺的确定主要依靠半经验半仿真,周期长、成本高、加工质量一致性差,无法满
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但针对家用低压喷嘴雾化特性展开的研究较少,相关的行业标准也缺乏明确的指标。本文针对某企业生产的喷雾器进行结构改进并利用
近些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科技也在蓬勃发展,这也促进了各国争相在技术创新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创业板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强力推动着我国技术创新的进步,然而在企业经营扩张时受到资金约束,制约着企业创新。政府提供的财税补助包括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两个类别,这两个类别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企业创新,但是现实中企业存在滥用政府提供的财税补助的现象,甚至以欺瞒的方式骗取财税补助来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