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甘宁青地区清真寺设计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当代甘宁青地区清真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案例调研基础上与江浙沪地区清真寺设计研究成果作对比,目的在于指明甘宁青地区清真寺设计活动现状以及当前的基本设计问题,以期发现在文化、经济、政治、政策、历史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不同地域当代清真寺设计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更加全面反映我国当代清真寺设计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本文从设计机制、设计思路和相关现状对设计活动状态进行了说明。指出推动设计最主要的因素为清真寺容量问题,清真寺管理委员会是主导设计最主要的力量,设计思路基本上面向历史,清真寺建设量较大,尤以重建型最普遍,设计容量有扩大化趋势。其次,文章从基本元素和修饰性元素两方面重点对调研案例的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设计问题中的基本问题,即清真寺与礼拜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总体布局、礼拜空间组织模式、典型要件三者的梳理,发现如下四个问题:清真寺体量组织方式与礼拜空间组织模式单一、建筑形式与空间有时脱节、重视身份特征的外在形象表达而忽视本质精神的体现、空间修饰过度符号化。同时指出两地区呈现的三方面差异。其一,总体布局方面,甘宁青地区常采用分离式体量组织方式,即“礼拜大楼+学房”,而另者常采用单体建筑容纳所有功能的方式;其二,礼拜空间组织模式方面,甘宁青地区礼拜殿偏重共融型空间关系,而另者不存在偏向,甘宁青地区主辅礼拜空间组合方式繁多且普遍;其三,典型要件方面,江浙沪地区清真寺三要件同为核心要件,而甘宁青地区作为三要件之一的宣讲台并非核心要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徽州地区典型新建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试,发现在目前居民以间歇、局部为特征的空调使用习惯下,空调房间往往存在热舒适度低、空调负荷过大等问题,且冬季的严重程度
在建筑全球化影响的中国,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以吉迪恩的动态历史观为思想起点,提出中国历史可持续性这一话题,通过从中国传统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代表公共利益进行抉择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尝试建立明晰而可靠的成本收益分析系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又
伴随着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城市传统空间模式的打破及居住环境的改变,少年儿童在城市成长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拟从城市开放空间儿童活动需求及城市开放空间社会现
学位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山地面积远远大于平原面积。而我国的国土面积中,山地就占据了国土面积的2/3,山地居住人口众多,山地城市与建筑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
近代史上,东北是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的地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具有较高的水准,并使东北城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窄间形态。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东北城市--沈阳、长
城市立交桥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作为与重要交通设施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司空见惯。但是对立交桥附属空间的关注却是近十年才开始的。特别是随着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与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小城镇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空间不断向外扩展,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也在调整并不断适应。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的规划
代表上海传统居住形式的石库门建筑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的历史文脉逐渐断裂,记忆场所日渐消亡。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张家花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