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 apud.Boerema & Verhoeven)有效防卫基因的鉴定及转基因植株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纹枯病(Rhizotonia cerealis van der Hoeven apud.Boerema & Verhoeven),主要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 solani Kuha)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在世界范围内分布甚广。中国是小麦纹枯病发生和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己就纹枯病病原、发生、危害、防治途径和方法以及小麦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日趋严重的病害形势相比,研究工作还显得不够,特别是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缓慢。对抗小麦纹枯病基因工程的研究,目前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免疫或稳定的高抗抗源。因此,筛选抗小麦纹枯病的有效防卫基因作为纹枯病的高抗抗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即以抗纹枯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山农0431为实验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筛选病原诱导的下游病程相关基因(pathogenesis-related gene,PR gene),并结合体外抑菌实验初步确定所筛选基因表达蛋白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为小麦纹枯病的研究提供抗病基因资源。其主要结论如下:(1)筛选得到了纹枯病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DQ-GLU。在抗纹枯病小麦山农0431接种纹枯菌0 h DQ-GLU基因没有表达,6 h出现较高表达,在24 h略有降低:在感纹枯病小麦温麦6号同样接种纹枯菌后几乎没有表达。初步推测DQ-GLU基因参与了小麦对纹枯病菌的抗性反应。(2)构建了DQ-GLU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进行了诱导表达、体外复性及纯化、体外抑菌实验。将DQ-GLU基因插入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1,在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地表达了GST-GLU融合蛋白。进一步分析表明GST-GLU融合蛋白几乎全部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分别对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还原剂和各种添加成分如精氨酸等的影响进行了观察,以便对复性条件进行优化。进而比较稀释复性法和透析复性法,最终建立起一套简便、实用的复性体系。体外抑菌实验表明,DQ-GLU基因表达产物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小麦纹枯菌、烟草赤星菌(Alternaria alternate)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均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抑菌圈。(3)克隆几丁质酶基因RC7并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进行了诱导表达、体外复性及纯化、体外抑菌实验。将RC7基因插入到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1,在大肠杆菌BL21(DE3)成功地表达了GST-RC7融合蛋白。进一步分析表明GST-RC7融合蛋白几乎全部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几丁质酶活测定表明RC7原核表达蛋白体外复性成功。体外抑菌实验表明,RC7基因表达产物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水稻纹枯菌抑制作用最强,其次对小麦纹枯菌、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棉花黄萎菌(VerticilliuIll dahliae)、烟草赤星菌也有抑制作用。(4)分别构建DQ-GLU和RC7基因转化载体pUGLU、pURC7,基因枪法共转化扬麦12幼胚,获得转基因后代。基因枪轰击后,共获得326株再生植株,T0代PCR检测nos基因阳性植株为46株。转基因后代的分子检测过程中,结合了抗病鉴定,共筛选出抗小麦纹枯病(0级)且PCR检测阳性的转基因后代16株。(5)研究了抗菌肽Rs-AFP2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基因组分布特点、抗纹枯病分析。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Rs-AFP2基因在小麦中为单拷贝,说明功能基因Rs-AFP2已经稳定整合到了小麦染色体上。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检测阳性植株与对照及分子检测阴性植株(成株期感病指数为3~4级)相比均显示比较高的抗性(成株期感病指数为0级),初步断定Rs-AFP2基因参与了小麦纹枯病抗性反应。
其他文献
异柠檬酸脱氢酶在三羧酸循环循环中是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是研究蛋白质功能关系以及酶的催化与调节机制的最佳模型。本试验通过人工合成樟子松与褐环乳牛肝菌外生菌根共生体系,首
本实验利用牛胃重组全长野生型MLCK,对其1002-1022氨基酸(即CaM结合位点)进行定点突变,使牛胃MLCK cDNA序列中的T3016、G3017、A3052、G3053、A3054、C3055、T3056 突变为G3016
天葵是毛茛科天葵属多年生草本,主要以地下部分入药,是一种常用的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天葵幼苗和成年植株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花器官的发育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天葵为异面叶。茎的初生结构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但其维管束较少,髓部发达。根的初生结构中皮层极发达,为二原型,次生结构中次生韧皮部较发达。(2)天葵幼苗为木兰型,过渡区位于下胚轴下部。子叶和初生叶的维管束较小,初生叶有栅栏组
学位
目前在根瘤菌这一类能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细菌中发现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绝大多数为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根瘤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在其与宿主豆科植物成功建立共生关系的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基于其促血管新生能力而被发现和分离纯化的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ic factor)。它是分子量为14 kDa的碱性单链蛋白质,与肿瘤的发
盐害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培育耐盐转基因作物是一个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但缺乏有效的目的基因是限制植物耐盐基因工程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寻找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该植物在我国
辽河源头河水的性质、植被的稳定状态将直接影响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因此对辽河源头近岸植被的多样性研究对保护辽河的植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
在春季和雨季,分别对南京林业大学后山的竹种园内的53种竹子的根压进行调查。包括刚竹属、筋竹属、大明竹属、箬竹属等10个属。在07年4月~6月,用低温水槽,对金镶玉、孝顺竹、
前言1.绞股蓝的研究现状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是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五加科以外的植物中发现有人参皂苷成分的药用植物,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研究证实,绞股蓝含有100多种绞股蓝皂苷,均为四环三萜达玛烷型;其中绞股蓝皂苷Ⅲ、Ⅳ、Ⅷ、Ⅻ、绞股蓝皂苷元Ⅴ-AH分别与人参皂苷Rb_1、Rb_3、Rd、F_2、Rg_3为同一化合物,还有